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

2019-11-11 13:19齐锋华
科技资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

齐锋华

摘  要:目前,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功能越来越完善,并凭借人性化与便捷化等特点,在人们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这也就导致了混合式学习方式的产生。因此,该文将对混合式学习概念与特点进行分析,并详细探究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  混合式学习  QQ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130-02

进入新时代后,传统知识获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而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则可以有效结合传统课堂和移动学习,因此,必须了解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并从学习需求、资源设计以及实践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混合式学习,从而为学生的更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混合式学习概述

通过调查可知,何克抗教授(国内混合式学习正式倡导者)指出,混合式学习是指有效结合传统学习方式与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即不但要将教师监控、启发以及引导等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应该尊重学生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1]。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学习可以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并通过对现代学习理论的运用,创新单一教学方式,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另一方面,针对性。在混合式学习中,微视频都是针对特定知识点的,可以为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提供便利,并且还能够通过对QQ群的利用,使学生疑问及时获得解答。

2  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

2.1 学习需求分析

一方面,针对学习者,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移动智能终端认识与运用的实际情况,该文以某校2017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了问卷调查活动。其中,调查人数共79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移动智能终端运用状况、在教学中运用的意愿、学习需求等。此次调查人数是79,回复人数是78,回收率则是98.7%。在实际运用方面,拥有手机、电脑、平板的学生分别占据98.7%、20.5%和19.2%,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都具备手机,而其他终端设备则有着较低的拥有率。因此,该文在对混合式学习进行研究时,将以智能手机为基础。在教学运用方面,当前,很多学生都不满足于传统教学中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大概占据了34.6%比例,学习者希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多方面交互,例如,希望和学习资源交互的学生占据了63.3%的比例。而智能手机触屏功能则可以满足学生需求,有94.9%的学生希望可以在课堂中运用智能手机。在学习需求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希望通过对智能手机的利用来得到学习资源,其中,视频与图片资源是受欢迎程度较高的资源,占据了85.9%与70.5%比例,而文本、动画以及音频等资源则占据了39.7%、47.4%和50%。由此可知,学习者对形象、生动学习资源有着较大需求,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内容的直观性。

另一方面,实施环境。该文研究的教学环境主要有网络环境与传统环境两种,其中,网络环境是指无线网络与4G移动网络,而辅助学习工具则涉及到番茄表单、优酷视频、QQ以及微信等。这些工具主要是把圖片与文字有效结合在一起,并且没有对网络速度提出较高要求,而且上课之前还可以将微视频传到优酷中,而通过对优酷缓存功能的利用,可以让学生随时观看视频。结合调查结果可知,在智能手机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预习、讨论以及课后交流等活动中。而在传统环境下,以计算机课程为例,学校都存在专门的机房,在将教师账号输入其中后就能够运用无线网络,并且机房中还存在极域电子教室,教师可以通过发放资源或者是让学生拷贝资源等方式来为学生反复观看提供便利,这样,也能够满足混合式学习的具体需求。

2.2 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主要有多媒体与教材等,该文研究的是多媒体资源,并通过相应设计,有效结合文本、音频以及动画等。第一,文本。相较于其他资源,文本只占据较小空间,并且可以为存储与录入提供便利,因此,其经常被运用到陈述性或者是概念性的内容学习中。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保证内容显示密度与长度的合理性,防止学生出现厌烦或疲劳心理。第二,音频。通常情况下,其主要存在3种形式,即音乐、音效以及语音,若学习者处在移动状态下,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呈现学习内容。第三,动画。其可以促进仿真模拟的实现,并呈现出其他形式展示不出的效果,有利于将抽象化问题变得更加简单、直观[2]。

2.3 混合式学习实践

以平面设计专业的《招贴广告制作》教学为例,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任务发布。教师应该将教学任务发布到QQ群中,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是相同的,所以将其发送到群作业中十分合理,不但能够长期保存,还可以防止因成员刷屏而无法找到任务的出现。在接收任务后,提前选定好的小组长应该积极组织成员展开学习,并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QQ群中分享微视频还是在群文件中共享链接,都能够在较长时间保存学习资源。

其次,课前预习。学生应该合理运用碎片化时间,对微视频资源进行仔细观看,在《招贴广告制作》中,学生提前预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与饱和度/色相相关的操作技巧与运用方法,并对图层蒙版运用技巧进行复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课堂中更多时间运用到问题解答中去。同时,小组成员还应该以任务单为依据,积极展开交流、探讨,明确设计主题与方案,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工作。

再次,学习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先分组学习者,通常需要把学生分成6组,并且每组人数在6~7人,其中,分组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特征,并需要尽可能促进优势互补的实现。之后,教师应该凭借电子教室教师端将相应教学插图与素材发放给学生,而学生则需要在QQ群中查看各种学习资料,并将收集到的素材传到电脑上,展开方案阐述活动。在具体师生探讨过程中,应该有效分解项目,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学生应该在QQ群或微信群中展开交流与协作学习,促进个人与小组作品的完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最后,积极开展作品汇报活动,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移动智能终端基础上的混合式学习普遍问题,做好该单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工作。

最后,答疑评价。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在课下QQ群中进行解答,而且只要处在QQ群中,就算双方并不是好友,也可以促进一对一交流的实现,能够有效解决一些学生不敢在群中提问的现象,以此来完成生生、师生间无障碍沟通。同时,相较于传统评价,混合式学习采取的是过程评价,主要涉及到预习效果、协作参与程度、课堂表现、个人作品评价以及小组作品评价等,有利于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与综合性[3]。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移动智能终端的运用、积极开展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掌握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性等特点,做好学习需求与资源设计工作,并通过任务发布、课前预习、学习过程以及答疑评价等环节,充分发挥出移动智能终端的作用,提高混合式学习质量与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增亮.基于智能手机混合式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探究[J].中国有线电视,2019(2):174-175.

[2] 陈勇利.开放教育课程移动学习需求调查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南海实验学院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8,22(3):22-28.

[3] 文玲,邓胜平.“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J].才智,2018(18):114.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
基于SPOC的高职职业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iTEST测试系统和句酷批改网的大学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模式
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新闻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