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六条进阶路径

2019-11-11 13:19柳熙
科技资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柳熙

摘  要:为推动学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高职院校需要克服各类阻碍因素,从以下方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课程思政调研,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开展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标准建设,全面铺开课程思政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五步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14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心之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此上海市高校推行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听党话、跟党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有必要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该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总结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

1  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

1.1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学校重专业技能轻思想素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一些教师思想政治意识淡薄,认为思政教育占用学生时间且“假、大、空”,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不愿意开展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喜欢学习专业技能,对“政治说教”等不感兴趣甚至厌恶。

1.2 思政元素挖掘难度大

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是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企业需求而设置的,着力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此外笔者所在学校为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学生要着重开展美术设计、软件设计等训练,这一类课程以学生实训为主,思政元素挖掘难度很大。

1.3 课程思政机制建设滞后

高职院校因受到就业压力等影响,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课程教学等,而教师在艺术创作、技术研发、职称晋升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对于如何推进课程思政没有明确的框架设计、实施战略和考核方式等,机制建设严重滞后。

2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五步走”路径

为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笔者所在学校从以下方面逐步开展改革。

2.1 深入开展课程思政调研

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承担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工作的领导、骨干教师组成调研小组,前往上海等课程思政改革经验丰富的高校实地考察,对各调研院校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探索举措、实践成效等进行充分考察,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召开课程思政座谈会,围绕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入问题、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思政强化问题等,集思广益,探索具有该校专业特色的教书育人新途径,营造课程思政的良好氛围。

2.2 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邀请课程校外著名专家学者,尤其是课程思政改革效果显著院校的专家教授来校开展课程思政方面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涵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专业课及通识课思政元素挖掘、教师思想政治修养等多种主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讲座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领导干部、骨干教师与受邀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进一步营造学校课程思政氛围。

2.3 做好課程思政顶层设计

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学校在广泛调研与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等制度文件,全方位规划了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路径、建设步骤等搭建好课程思政的顶层架构。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改革工作组,由学校教务处牵头,联合党政办公室、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思想政治教学部等部分,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强化工作协同和落实。

2.4 扎实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

广泛宣传发动,立足学校专业特色,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建设,从已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专业课遴选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凝聚教研团队骨干力量,扎实开展试点工作。立项的示范课程充分结合课程实际,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程的育人内涵,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录制示范课视频,建好示范教学课件和教学案例,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示范课建设团队还就课程内容、形式、效果等加强研究讨论,将示范课项目建成课程思政改革的样板标杆。

2.5 开展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标准建设

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的基础上,在全校铺开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标准建设,以标准建设为抓手,加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各二级院系研讨论证,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文件,遴选5个专业作为试点,组织思政课教师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组成工作小组,深入挖掘通识课、专业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创新创业精神、诚信意识等思政元素,修订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环节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此基础上,提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思政结合点,出台《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及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全面指导学校各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各专业全面铺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2.6 全面铺开课程思政改革

全体教师根据教学标准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尝试,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与融入技巧,不断改革方式方法,最终实现通识课、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全覆盖。组织开展课程思政观摩课活动,全面展示示范课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新媒体手段载体的运用、课程考核等方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经验,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观摩,进一步总结观摩课学习经验,让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入行。全面梳理课程思政的媒体素材、课件、题库、网络课程、文献资料、教学案例等,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和评优活动,引导和激励各院系部、全体教师积极主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争创优秀典型,推广成功经验,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教学管理部门将课程改革情况、育人效果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体系,将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落到实处。

3  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效

学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来,各类课程思政功能进一步发挥,教师思政意识提升,学校育人成果显著。

3.1 各类课程思政功能凸显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进一步完善。

3.2 教师队伍思政意识提升

自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来,学校教师积极在学习强国等平台上加强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意识不断加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巩固,师德师风端正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提升。

3.3 学校育人成果显著

学校扎实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思想素质明显提升,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与优秀作品,学校5名学生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一名学生在2019澳大利亚全球技能挑战赛获冠军,学校师生研发创新作品近700项。

参考文献

[1] 赵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9(2):65-66.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