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2019-11-11 12:20杨中万
卷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

杨中万

摘 要:胸部外伤在法医学鉴定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损伤,当胸部受外力作用时,极易产生肋骨骨折,骨折数量的多少将会法医鉴定意见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损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或影响案件审判结果。为此,在法医学鉴定中,检查肋骨骨折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通过了解造成肋骨骨折的原因,结合400例因胸部受创而实施MS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通过回顾性研究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

当前,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因此,伤残鉴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人体中胸部极易遭受外部创伤,甚至产生肋骨骨折情况。于年龄45岁以上的人群来讲,其自身普遍存在慢阻肺、肝病、心脏病等病患,若出现多发肋骨骨折现象,极易引发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日常生活中,法医学鉴定时间很短,一般委托双方都希望尽快完成。为此在患者胸部出现外伤后,需通过法医学鉴定验伤,为此,必须重视肋骨骨折,在保证诊断准确的前提下,缩短阅片时间,为患者争取治疗的宝贵时间,为快速做出正确的鉴定意见提供参考。

1 造成肋骨骨折的原因

人体共24根肋骨,各12根分布于左右两侧,其中第4~7肋最易骨折,究其原因在于该部分肋骨自身解剖特点。而发生骨折最小几率的为第1~2肋骨,仅为6.86%,原因在于其半径小、骨体略宽,且附近存有骨性结构,可起到支撑保护、肌肉组织缓冲等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暴力伤、挤压伤、摔伤等均会最常见的肋骨骨折原因,同时,在胸外部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共2类,即钝性胸部损伤(法医学鉴定)、穿透性胸部损伤,不同之处在于损伤暴力的性质类型,而导致肋骨骨折最常见的工具为人体内部或外部,如拳头、棍棒等。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暴力原因。受外力暴击造成患者胸部肋骨骨折时,可被看做是直接击打部位,该暴力因素导致的肋骨骨折,一般其断端折断时朝向胸腔内部,这种情况下,外力作用下不仅会产生肋骨骨折,还会损害骨折断端附近的脏器。而通过间接暴力击打患者胸部时,肋骨骨折处一般和暴力直接作用位置不同,在此作用点以外,此类外力下出现的骨折断端折断方向与胸腔不同,往往相背向外,若断端与胸壁软组织碰撞,常出现二次损伤,进而产生血肿现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做好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工作,本次研究纳入了400例2013~2018年因胸部受创而实施MS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通过回顾性研究法进行分析。其中年龄范围为5~92岁,平均年龄46岁。男性264例,女性136例。针对上述患者均在胸部外伤后一周内进行检查,可根据患者体型自动调节MSCT扫描的相关参数,如管电压、管电流值,0.33s/周为旋转时间。在检查时,除脊背部受损严重者外,其他均可采用常规仰卧位,通过无间隔一次性屏气容积扫描。

重建:通过骨算法把MSCT一次扫描取得的原始轴位图像做图像薄层重建,使用层厚及间隔重叠参数分别为0.10cm、0.07cm。

在临床应用中,MSCT轴位图像结合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常规MPR)是当前最常用、最准确的肋骨骨折诊断方式。

按照肋骨骨折程度,可将其分为2种,1)完全性肋骨骨折;2)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在法医学鉴定中明确肋骨骨折是否为急性或陈旧性极为关键,为此,需根据影像鉴别不同时期的两类肋骨骨折情况。在外伤后影像图像内针对不同时期内存在的肋骨骨折现象,可呈现出不同的影像,从而得以区分。一般可将骨折愈合归为4个阶段,即伤后数小时内的血肿形成期—2周内的纤维性骨痂形成期—4~8周的骨性骨痂形成期—8~12周的骨痂改建或再塑期。针对此次研究,均采用处于前2阶段的骨折情况进行分析。在确诊肋骨骨折时,阅片者需对比金标准进行分析、确定,一处骨折的确诊是此次研究阅片者和金标准同为一根肋,并处于相同位置的诊断,可确诊为肋骨骨折。若金标准内未将其确诊为肋骨骨折,但在相同位置,阅片者则诊断为肋骨骨折,可将此结果定性为假阳性,反之,为假阴性。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此次初步筛选患者共400例,其中待CT Bone Reading软件处理之后,仅有321例影像资料被拉伸,其余79例患者图像内存在肋骨缺失或肋骨分割不正确的情况,应手动校正。2min内经校正成功的共55例,其他14例因失败可剔除,由此可得,本次研究共386例有效病例,需分为2组,其中A:197例,B:189例。

3.2 常规MPR和CPR对肋骨骨折的诊断结果

金标准诊断结果表明,存在肋骨骨折的患者共178例,比重为46.114%;共507根骨折的肋骨,骨折633处。其中,单处骨折、两处骨折及3处骨折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5.843%、19.540%、55.056%。此外,不存在肋骨显著异常情况的为222例。

相比常规MPR,CPR的优势为定位准确、清晰、连续性等。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利用x2检验对比分析上述2种方法的数量准确率,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常规MPR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为79.147%,CPR的准确率为87.520%,CPR的准确率明显较高。但当研究指标为骨折患者例数(p=0.275)、骨折肋骨数量(p=0.077)的情况下,即便CPR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3 閱片时间

在平均阅片时间方面,常规MPR为66.730±3.450s,15~423s范围;CPR为33.438±1.417s,6~132s范围。CPR时间较短,可通过独立样本t对两类诊断法的阅片时间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8.926,P<0.001)。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据研究可知,通过CT骨阅片软件处理后,仅有321例(共400例)MSCT影像资料可一次成功被拉伸,而精2min内手动校正后可有55例仍能达到诊断规定,最终14例不符可剔除。此外,在创伤就诊前期,患者仍处于严重疼痛阶段,无法充分配合,屏气不足极易出现呼吸伪影,从而出现肋骨展开图像内肋骨呈不规则变化,但在研究前期阶段,阅片者已做相关培训工作,可准确识别出呼吸伪影响,因此,在研究中,此问题对最终诊断结果不会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秦新潮,刘丹,李佳琦,朱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及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6).

[2]张万伟,周红亲.探究肋骨骨折影像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8).

猜你喜欢
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手术入路研究与临床126例分析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观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42例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肋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诊断优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