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炭巴盐

2019-11-12 13:39■陶
红岩春秋 2019年7期
关键词:老夫子吃盐放盐

■陶 灵

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叫云安厂。“厂”为旧称,因镇上有一个大盐厂,清代实行“以厂统井”的盐监建制得名。

来镇上做生意的下江人十分羡慕这个地方,说云安厂是金窝窝,这里的盐卤水像一股股银水流淌。这话有童谣印证:“女娃子,快快长,长大嫁到云安厂,三天一个牙祭,五天一个膀,半个月关回饷。”

有一天,我爷爷来云安厂“走人户”(走亲戚),姑爷和他一边裹叶子烟抽,一边摆龙门阵:“老汉,你信不信?外面再劣的烟叶子,进了云安厂,要不了几天,味就醇和了。”在当地人看来,云安厂的空气里弥漫着盐蒸汽,滋润了烟叶。

我常听姑妈念叨:“精香百味,没得盐有味儿。”姑妈还给我摆过一个龙门阵。她说,从前有个皇帝问厨子:“世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厨子回答:“盐。”皇帝很生气地说:“天天吃的盐有什么好吃的!”他认为厨子欺骗了他,便杀了厨子。后来,其他厨子都不敢给皇帝的菜里放盐,皇帝吃了几天,就再也吃不下了。

过去贵州人吃盐,流传着一句话——斗米换斤盐,是说盐的金贵。斗,古代量器,虽然各个年代的换算标准不一,但一斗米起码有十几斤重。而实际上,贵州很多地方50斤大米才换得一斤盐,最多时要70斤大米才能换到。他们在菜里不放盐,做汤的时候,才把盐放在锅中滚几下,再拿出来。这种吃法叫“牛滚凼”,有的地方叫“洗澡盐”“涮涮盐”。

买不起盐,又买不到盐,很多人家只能吃悍椒代替,那是一种又小又辣的辣椒。在黔东南山区,据说有的村民30年没吃过盐,他们以酸菜汤代替,甚至用稻草灰泡了水煮菜吃。因为稻草灰含钠、钾成分,有咸味。

河南有个老作家,在小说里也写了一个亲身经历的盐故事。河南西部深山里,一住户家里来了客人,主妇会弄一碗盐开水,放入小卵石,摆在桌子中间。吃饭的时候,客人夹起石子,用嘴抿一下味儿,又放进盐水碗里。吃几口饭菜后,客人会再抿一下石子。

这些吃盐故事我都相信,只是不解贵州人的吃法。盐为粉状物,在汤里一“滚”,不就化了么?还能拿起来?

有一次,我和谢老夫子摆龙门阵,才解开了疑惑。20世纪60年代初,谢老夫子在贵州修铁路,看到当地人煮汤,提着一块像石块的东西。“石块”中间凿有一个小孔,用细绳拴起,顺着锅边涮几圈后,马上提出来。谢老夫子以为这有什么讲究,便问“石块”是什么,对方回答是盐。谢老夫子进一步弄清这叫“炭巴盐”,为坚硬的块状。川盐入黔路程时间长,先沿乌江船运,起岸后由人背马驮,又因山区雨雾天气较多,“炭巴盐”在运输途中可减少受潮损失。

熬制炭巴盐,从点火、注卤到煎干、冷却,大概需要四天四夜才能成形。我以为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形如炭块,又是黑色。谢老夫子却说,炭巴盐是米白色的。老盐工“笑罗汉”告诉我,炭巴盐是烧煤熬出来的,所以才叫这个名字。

猜你喜欢
老夫子吃盐放盐
朋友
家有“老夫子”
没放盐的面
没放盐的面
还记得那位“老夫子”吗?
做菜把握好放盐时机
吃盐多,可能会让你变丑
愚人吃盐
吃盐多,长皱纹
老夫子走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