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倒置,“颠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2019-11-12 19:59夏敏霞
报刊精萃 2019年4期
关键词:颠覆拼音识字

夏敏霞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东岙小学 浙江省宁波市 315604

1958 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一直到2016 年为止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都是先教汉语拼音。这一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将近60 年,得到了举国上下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都普遍认为利用拼音字母可以帮助识字和正音,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表现在:1、识字量增加了。2、阅读能力提高了。3、表达能力迅速发展。4、有利于学习普通话。5、给使用字典提供了先决条件。甚至周总理在1958 年所作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我们应该承认:汉字是难读难写的,因而也就难记。不要说初学汉字的儿童,就是学了多年汉字的成人,对于不少的汉字也是不认识或者要读错的。利用拼音可以提高汉字的教学效率,这一点已为过去的速成识字法以及现在的小学先教拼音字母的经验所证明。”

在这一背景下,2016 年9 月,济南地区的一年级学生率先使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2017 年,全国小学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大家议论最多的变化是“先识汉字,后学拼音”。打开教材,在开篇的《我上学了》之后,第一单元就是“识字”。这不是与之前的政策与教材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吗?这一“颠覆性”的变化引发了小学语文界、学生家长和网友的密切关注热议。针对大家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先识字后拼音的颠覆性变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接受《小学语文》杂志社独家专访时,谈到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应该怎样去理解这样的编排:拼音的作用绝大部分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识字的拐棍、帮助学习普通话、帮助阅读。

之前过去的孩子的识字量是很少的,那时的孩子除了在学校、在课堂上,其他生活场景中很少碰到文字的,所以在上学前孩子是不认识字的,家长也是忙于家里的生计,不会去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而现在,社会经济、物质、文化都在快速地发展,语言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活中到处都是文字。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因为,现在的爸爸妈妈都会在生活中教孩子一些字,比如乘坐电梯时,会告诉孩子电梯广告上的字;有些知识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家长,在孩子学说话那期间起就每天晚上给孩子读绘本、读故事书,甚至于每天看电视看动画能认识不少字,因为现在的电视节目都是配上了字幕的,这样每天耳濡目染的,日积月累,孩子们在上小学前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我在2013 年9 月第一次当一年级语文老师的时候,那是还是人教版教材,但是那时候我就发现班级里的很多孩子已经认识了很多字了,甚至有些孩子的识字量已经达到了三、四年级的水平。部编版教材第一单元先认识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孩子们也相对比较熟悉的字,这样孩子们就能在语文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实现幼小衔接时的过度,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语文学习。

此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打开,在开篇的《我上学了》之后,第一单元就是“识字”。学生通过入学后语文课程上的识字,就初步了解了中国汉字语言的特点,汉字、汉语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对象,而拼音只是拐棍,帮助孩子认字、阅读。等到第二、三学段,学生就要丢弃这个拐棍,平日很少接触到它的。

对于学生也好,教师也罢,甚至于家长,小学生入学后马上进行拼音教材,难度很高!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这类拉丁字母,让他们死记硬背地记住这些拼音,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不少难度的。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拼音时,很多形相似、音相似的字母,学生难以分清;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等都是难点。可硬要把拼音塞给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教师教得很辛苦,成效也不显著,这也让教师们苦不堪言。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普遍拼音不学好,后面的语文还怎么学啊,但是孩子又学不太来,自己辅导时又不知道读得标不标准,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拼音这段时间都会很焦虑。

在众多的质疑声中,部编版教材用实践证明,先识字、后拼音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当儿童有了汉字基础以后,他们就对汉字的读音有了一种“感知”,期待一种相应的辅助手段来帮助。这时候学拼音,就使拼音这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在依附了汉字之后有了具体意义,因而容易掌握。孩子们先学的400多个汉字不仅是常用字,而且覆盖了拼音中全部的声母和韵母及高频音节。让儿童通过在熟悉的汉字中寻找读音的方法来学习拼音,使汉字成为学习拼音的“拐杖”。

先识字,后拼音不是部编版教材开的先例,其实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先认字的。在1958 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上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的人们都是认字的,不存在通过拼音去认字!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大诗豪、大文豪,哪个人学过拼音啊,他们不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名留青史吗?

我国在部编版教材出版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苏教版)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师大版)等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并借鉴了国内外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经验,都把拼音教学放在教材的起始阶段,新生入学7~8 周接触的是拼音,小学生活从拼音开始。

先识字,后拼音——拼音倒置,这颠覆了中国近60 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传统:先拼音、后认字,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改革!先识字,后拼音——拼音倒置,这一重大的改革是取决于我国现在的国情的,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的,我们坚信先识字,后拼音——拼音倒置在小学语文教育史上掀起的改革,能给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带来不一样的春天!

猜你喜欢
颠覆拼音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奇观电影对影像本体论的颠覆与重构
电视辩论数次“颠覆”美国大选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