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11-12 07:43蒙永隆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蒙永隆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的主旋律。而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息息相关,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个十分值得思考的话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21-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课堂的主旋律。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之一。所谓思维发展与提升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具体表现在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语文阅读教学是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对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阅读与鉴赏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还要让学生进行阅读鉴赏,对文本进行思考和评价。因为语文课堂时间十分短暂,在课上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与鉴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诗经〉两首》中选取了《氓》和《采薇》这两个作品。《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氓》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笔者让学生对《氓》中所使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兴的艺术手法、对比的表现手法、借代修辞、顶针修辞等进行鉴赏,并让学生思考诗中反映的古代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再让全班女生思考在新时代,女性应该如何自我定位,让班级中的男生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婚姻。《采薇》描述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笔者让学生对《采薇》的主题背景进行了赏析,并在课下让学生阅读《诗经》中的《邶风·击鼓》《豳风·东山》《秦风·无衣》,因为它们的创作背景与《采薇》相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便可以了解更完整的故事,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思维锻炼,进一步理解文本。

二、开展小组合作——表达与交流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表现为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缺乏表达与交流。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探讨。

例如《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官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而其中最富含哲理的一段话就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这段话所蕴含的哲理,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些哲理。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以下哲理:1. 必须要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2.实现目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志”“力”“物”三者相配合;3. 只要尽力了,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得以在小组探究中进行充分的表达和沟通,进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与探究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结构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梳理文章的知识脉络和结构,笔者尝试让学生边阅读边绘制思维导图。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每个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想法也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种:

1.按照故事情节绘制思维导图。有的学生按照故事情节来绘制思维导图,他们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分为四部分:故事的开端,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与故事的结局。故事的开端描述了初进贾府的林黛玉对贾府外观和布局的描述;故事的发展是林黛玉见贾母、王熙凤、舅母等人;故事的高潮是林黛玉见到贾宝玉;故事的结束是安排住所。

2.按照方位结构绘制思维导图。有的学生按照故事中有关贾府方位结构的描述绘制思维导图,他们将《林黛玉进贾府》分为了四个部分,主要由贾母前院、贾母后院、贾政院还有贾赦院组成。

3.按照描写方式绘制思维导图。有的学生按照文章中所使用的描写方式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他们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由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组成,侧面描写主要为环境描写。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发散了思维,提升了思维能力。

四、先读后写——运用与提升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写作训练,学生才可以将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并形成具有逻辑性的书面语。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先读后写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的他们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节课的教学时,笔者尝试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水浒传》,然后让他们给《水浒传》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写一封信,把最想说的话写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所思、所想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探究。希望本文提出的观点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玉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J]. 黑河教育,2017(12): 19-20.

[2]  李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应用实践[J].华夏教师,2014(7): 39.

[3]  王桂兰.素质教育下如何在古诗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民族博览,2016(5): 75-76.

[4]  乔慧君.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0):44.

(責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