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9-11-12 12:11王俊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演示实验初中化学重要性

摘 要: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手段.化学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演示实验;初中化学;教学;重要性

作者简介:王俊(1990-),男,湖北武汉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比较少,这个时候演示实验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效率.同时,演示实验还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将主要介绍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能够直接决定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态度.笔者所在地区的化学课程是安排在九年级学习,短短一年时间,需要学完上下册所有的知识点,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而化学课作为一门理科的基础学科,本身的知识点的积累就比较单一枯燥,此时化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好弥补了这个缺点.

利用演示实验进行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将一些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更形象地记忆在大脑中,从而记得更容易,更深刻.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课本的“绪言”中,笔者首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幅近现代的化学历程图片,讲述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身影,但是笔者讲完后,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化学是什么,更不理解学习化学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作用,这样也就提不起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在这时,笔者拿出一张预先用无色酚酞溶液写了“化学”二字的A4白纸,然后拿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用小喷壶取部分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对着A4白纸喷洒,A4白纸上立刻显现出红色的“化学”二字.此时,学生们都在讲台底下惊叹,笔者趁此机会马上对学生说在以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老师会经常做像这样的演示实验,这样下来,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加期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神奇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同时,学生也会被演示实验的有趣环节和现象所吸引,保证了学生高效的学习状态.

2 突破化学教学重难点

化学作为九年级新开设的一门新课,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化学知识的抽象性,这也让学生产生了一种畏难的情绪.作为化学教师,笔者知道,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强得多,从而导致了化学学科成为了初中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形象,那么,学生学起新知识就没有那么吃力了,而化学演示实验刚好能够做到这一点.在课堂上,笔者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向学生阐述抽象的化学原理和化学概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新知识.

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课本第一单元的“课题2氧气”中,笔者在讲授如何检验氧气的知识点的时候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笔者准备了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另外一瓶是刚刚收集的氧气,准备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首先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一个集气瓶中,无任何现象,接下来,笔者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另外一个集气瓶中,小木条瞬间复燃起来了.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可以肯定后面一个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通过这个演示实验,笔者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装有气体的集气瓶内,如果小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否则就不是氧气.如何检验氧气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笔者做演示实验,实验现象很明显,也很直观,从而让学生学会检验氧气的方法.

再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课本第七单元的“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笔者也是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来给学生讲述.在一个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刚烧开的热水,事先在水底放置一小块白磷(着火点40℃),然后用铜片盖住烧杯口,在铜片两端对称放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着火点240℃),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揭开铜片,往烧杯底部通入氧气,观察水底白磷的现象.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图1铜片上的白磷可以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无法燃烧,水底下的白磷也无法燃烧.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底的白磷,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揭开铜片,往水底下通入氧气,水底的白磷燃烧起来,进一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通过上面的演示实验出现的现象,笔者引导学生归纳出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且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具体操作如图1.

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一味地将这一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他们肯定不会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笔者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突破这个在化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重点和难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包括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许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实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课本第四单元的“课题2水的净化”中,笔者讲授过滤的操作要点的时候,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全部操作过程,然后让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过滤操作加以练习.学生做实验过程中,笔者在教室里走动查看学生所做的实验情况,发现诸如过滤比较缓慢、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被玻璃棒杵破、过滤后滤液仍旧浑浊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做完实验后,笔者紧接着再进行了一次过滤操作,并且针对学生在过滤操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别作了解释说明.因此,教师在开展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演示实验,依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并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探究分析,从而達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目的.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常规的化学演示实验中,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不断积累,很多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就会产生较多的疑问和想法,此时,教师不应该敷衍了事地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者言语上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应该在适当的场合让学生验证自己内心的想法,针对课本上出现过的演示实验进行适当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课本第十单元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讲授碱的化学性质“碱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马上有同学站起来提出质疑,他提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是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时候没有任何现象,是不是就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不发生化学反应呢?笔者肯定了他敢于质疑的精神,同时,笔者鼓励那位学生回家后在网上搜索有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反应的知识点.

第二天,这位同学找到笔者,他在网上查到“常温下,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g,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0.01g”,于是他提出可以向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通入了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醇,对比观察前后是否有不同现象,当时笔者就肯定了这个实验方案.课堂上,笔者准备好了相关药品,让他来到讲台前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乙醇,没有任何现象;往通入了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加入乙醇,有明显的沉淀物产生,两个现象经过对比,他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顿时,讲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笔者也对这个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突破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合理利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秦建彬.初中化學演示实验教学浅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26):89.

[4]王亮.谈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24):57.

[5]谢小斌.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5(45):167+82.

(收稿日期:2019-06-28)

猜你喜欢
演示实验初中化学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