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协同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1-13 04:38莫赞陈惠仪武赛陶雷雷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电子商务

莫赞 陈惠仪 武赛 陶雷 雷霖

摘 要 当前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推动下,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相对于传统电商企业而言,结合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更需要宽基础、精细化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对于高校来说,就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更新应当跟上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首先结合近三年的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分析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然后站在高校的角度反思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向,最后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提出电子商务协同供應链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协同供应链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

1协同供应链管理

协同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机构、个人看做供应链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管理等手段,以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作为目标,整合优化各环节的业务效率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从原料采购开始,包括生产、仓储、配送、物流以及最后的销售环节,企业需要在整个链条的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上实现信息共享、成本控制、资源整合以及整体协同管理。

电子商务协同供应链管理(e-SCM)是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协同商业活动中各环节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行业要从传统封闭的自我管理模式走向更具效率的社会化协同模式。电子商务协同供应链主要是通过协同上下游企业,形成协同供应链共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协同前端商务运营、后端采购配送和中端计划生产、物流管理,实现信息资源无缝对接,精准匹配,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实现供应链整体成本最低的目标。

2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就业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电子商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高校应当紧跟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培养计划。本文结合电商智库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电商人才服务商赢动教育在2017-2019期间发布的三份关于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的调查报告,分析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2.1企业发展面临供应链管理的新挑战,团队人才问题最严峻

如图 1从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电商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中,4%来自于供应链管理,而这一比例到了2018年,达到31%。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对协同供应链人才的需求很大。另外,可以看到团队人才问题也是困惑企业管理者的主要问题。

2.2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大,具有复合化趋势

如图 2,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多变化的特点。从2016年到2017年间,电商企业对于供应链人才的需求,从4%快速增长到17%,2018年企业对新媒体、社群方向的人才需求骤增至54%。综合地看,企业对于掌握电商运营、技术技能、推广销售等实操性技能的人才需求旺盛,同时可以看到,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供应链管理企业对人才需求具有复合化趋势。为了实现学科建设和产业需求的对接,高校应当侧重于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操技能的培养,适当增加学生实操实训课程;同时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与时俱进。

2.3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的留用率不高

如图 3近三年中,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或者实习生的看法:好高骛远,稳定性不高,不予考虑的比例从2016年的4%上涨到2018年的11%;若有符合岗位要求的会选择此类人员,但会控制比例的看法从2016年占比33%上涨到2018年的41%;可塑性高,有激情,会考虑录用此类人员,但需从基础岗位做起的比例从2016年的61%下降到2018年的53%。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增大与毕业生或实习生的留用率低存在矛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够。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高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引入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需求,增强职业素质;企业可以提前锁定人才,提高毕业生或实习生留用率。

2.4企业对实操性教学诉求高

如图 4从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对于高校加大实操性教学的诉求最大,近两年比例保持在80%以上,这也是电子商务专业实操性的专业特性所要求的。另外,大部分企业也希望能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需求对接,拉近高校教育与企业要求。

3高校电子商务协同供应链人才培养启示

3.1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供应链全局思维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具有跨学科性和综合性、注重实操技能的应用型专业。如果学生只掌握供应链某一环节的知识,那就如同“盲人摸象”,只熟悉供应链的局部,没办法形成全局思维。对于企业来说,这类学生的入职培训成本高而且不切合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需要。当然,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大规模培养全能型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也不符合专业化、精细化的人才培养趋势。所以,高校应当基于“拉式”教育培养的角度,即以学生为中心,从社会或者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丰富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除了传授学生专业核心知识之外,还应当进行学科融合,训练学生学科知识扩展能力,让学生了解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建立供应链全局思维,打好“宽基础”。然后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选择进行更专业化的培养。这样先为学生打下宽厚的知识基础,大口径入门,为学生进行专业细分选择时提供转变的弹性空间,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往复合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2增强学生业务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注重实操技能的应用型专业,在电子商务行业中不同企业又有不同的运营模式。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实操能力和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电子商务企业在协同供应链时,需要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加入大数据分析,实现信息智能化,上下游企业协同化。所以电子商务专业除了培养学生网络营销技能外,还需要夯实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除了课堂教学外,高校应当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走近真实的电子商务市场,检验和补充知识,提高业务实操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电子商务行业充满机遇和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学生的创新活力就是潜在的生产力,所以,高校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活学生创新活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与行动能力。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