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反思与改革

2019-11-13 04:38谢梦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

摘 要 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时代下新媒体是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比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促使高校不得不将新媒体建设形成新的思政教育阵地。然而,新媒体中充斥的各项信息与文化,会影响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也加大了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因此,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较强的媒介素养,探索如何掌握舆论的正确引导,在新媒体的快餐式以及社交化特征下,针对性展开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政教育 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学生思想与价值的引导人,为落实国家政策主张以及实现大学生社会意识形态培养,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与意识,适应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趋势。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媒介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媒介素养的提升,也成为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大课题。新媒体课堂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围绕新媒体课堂,合理运用新媒体软件的各项功能,展现新媒体的价值,将新媒体转变为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本文先论述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就媒介素养提升的价值,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媒介素养的培育方案和创新方法,以便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革新。

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变革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引发媒介的融合与革新。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明显的快餐式、碎片化以及社交化功能,十分契合学生对文化阅读、社交与娱乐的要求。新媒体的冲击影响着整个舆论导向以及信息传播,现如今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对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还要掌握舆论的制高点,正确地引导舆论走向,培养学生理性对待网络言论,以快速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由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传统的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引导与文化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掌握传统思政教育方法的前提下,应主动积极地适应现代化教育环境。

媒介素养的提升,是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变革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现自我工作效率、教育能力以及工作观念革新的关键。因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将阵地逐步转移到了新媒体上,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思想观,就应有效地应用新媒体,将新媒体作为新的教育手段,借助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思维以及学习生活的改变,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思政教育中,要理性对待新媒体的接入,以新媒体为依托建立新的思政教育阵地,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建立起完善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新媒体与网络,实现社会意识形态培育。

2新媒体与媒介素养的概念与价值

新媒体是现阶段大学生普遍使用的平台,大学生思想、思维习惯以及生活都受新媒体资讯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展开高校思政教育,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媒介素养,才能熟悉新媒体的操作,切实将新媒体当做是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手段。媒介素养建立在新媒体之上,其普及对大学生造成了较大影响。

从官方定义来看,新媒体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基于旧媒体——电视、报纸以及广播,借助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形成的一种新媒体形态。所以,新媒体既能为用户提供娱乐与信息,展现出媒体形态以及传播形态,又能实现交流互动和信息汇聚,彰显其功能性和社交性。采用新媒体展开思政教育革新,就是因为新媒体具有较强的社交性和媒体形态,满足了大学生对社交、娱乐以及学习、生活的要求。多数大学生都在新媒体平台上检索信息、社交互动以及接受教育等,其思想与行为中不知不觉感染了新媒体形态。

媒介素养是面向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表现方式和呈现效果时,人们所展现出的信息选择、信息质疑以及信息评估等能力,其核心在于讓人们在新媒体环境下掌握资源的运用方法与态度,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利用媒体与媒介信息,科学地就读新媒体信息及其影响。综合新媒体以及媒介素养的概念来看,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自主进行媒介素养提升,将新媒体打造成新的思政教育课堂,引导学生合理应用新媒体,并灵活性地引导舆论。

3构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高校大学开设思政教育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保障。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张新媒体孕育而生,这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是新媒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是高校学生无法掌握的。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新媒体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新体系是高校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第一,要实现我国新媒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是根本途径。首先:立足中国新媒体发展实际,撰写媒介素养相关的教育教材,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度。其次:通过对国外理论成果的研究,建立我国新媒体理论研究新课题,为我国高校学生对新媒介素养提出明确的评价标准。

第二,思政老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思政老师的媒介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才能更好的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所服务。

第三,高校思政教育必须立足高校大学生,通过人文关怀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使其在学习思政教育的同时,深深刻领悟到思政教育其真正的价值和内涵,进而思政教育学习的视角转向自我认同和自我欣赏。

4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改革的意义

就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改革,应从高校意识形态入手,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目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国土安全、社会建设等密切相关,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要充分适应新环境,运用新技术经革新思政教育模式,以占据思想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这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实现的目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时代与意识形态教育任务下,应以新媒体为依托,关注思想动态的发展,基于全媒体平台建设转变思政教育路径,从而掌握网络话语权以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第二,新媒体的文化、思想冲击着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加重了思政教育队伍的工作压力。因此,新媒体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也成为高校思政教师提升媒介素养的内在驱动力。如今网络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征,大量的网络信息文化充斥着学生的生活与思想,负面信息的日益增多,这些都阻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与措施实施。针对网络虚拟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具备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掌握新媒体技术及相关运行规律,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素养。

第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十分熟悉新媒体等各种新事物,但思政教育工作者存在对新媒体认识不足,难以应用新媒体与学生实现互动。现阶段很多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新媒体意识淡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对新信息缺乏敏感度,为巩固大学生思政教育阵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升,也是高校实现统一战略和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思政教育者媒介素养改革,应从思政管理人员的新媒体执行意识入手,加强顶层设计,以优化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5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

媒介素養的提升,一直都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点,而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应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培育及优化的重视。

第一,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以媒介素养作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核心。高校先要加强新媒体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专门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上建立高校达到思政账号,例如在微博上注册学校思政部,在微信上建立微信公众号,在QQ上建立看点号等,为新媒体思政课堂开展奠定基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涉及层面较广,与学生互动闭嘴,大多数都停留在简单说教和讲授上缺乏,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这一点,并运用各种媒介以及媒介生产、传播模式等,为大学生思政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

鉴于此,高校思政管理人员,应率先利用媒介开展教育,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树立榜样,并将思政教育考核、评价与监督等也搬到新媒体平台上,促进整个思政教育管理体系改革。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思政管理影响下,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正确进行引导,以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媒介素养。

第二,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态度去认识新媒体,以及适应新媒体环境,用新媒体打造新的思政教育工作平台。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提升,一方面要正确地认识新媒体,树立新的工作观念,客观地审视新媒体的功能、信息传播以及生产模式等,最大化引导新媒体进行教学与科研。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提升新媒体的驾驭能力,以运用新媒体炸开思政教育,基于学科知识与思想动态等,为教育工作者制定相应的培训机制,整合新媒体与思政课程资源,将媒介素养提升延伸到思政实践教学中,促进思政教育完善与革新。

第三,建立虚拟课堂设计,应利用网络等各种方式,促进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互动,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造的信息交流平台。首先,高校要提倡研究型教学,在教学考核中增设在线教育指标,促使教师利用新媒体以及在线教学平台进行互动教学,突破时空限制突破学术沟通与情感交流的障碍,利用数字媒介为学生创建新的学习环境,达到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的目的。

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打造新媒体课堂,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建立网络思政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在网上展开思政调研、征文、实践、知识竞赛活动等,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运用新媒体补充校内课堂教学,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融合,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实现媒体化思政教育形式,促进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应用。

6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升,要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做好媒介素养培育的培训以及进修机制,利用新媒体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优化思政教育改革效果,将新媒体打造成新的思政教育手段和舆论引导阵地。

基金项目:该论文系南昌师范学院党建研究项目课题、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研究论文。

作者简介:谢梦君,(1979.3-),女,汉族,山东省龙口市人,硕士研究生,南昌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媒介素养、思政。

参考文献

[1] 陈香,刘恩龙.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8(37):17-18.

[2] 安红霞.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J].中国报业,2018(14):106-107.

[3] 李天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对策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1):177-178.

[4] 马洁,贾银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思路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4):134-135.

[5] 郝欣.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媒介素养提升方案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23(04):144-146.

[6] 吴鹏宇.浅谈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06):11-12.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