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资源开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2019-11-13 04:38陈梓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绘本教学

陈梓君

摘 要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健康这个敏感的话题。民众既关心儿童身体的健康成长,又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随着近年来违法乱纪行为的低龄化表现,我们迫切地需要从幼儿开始推进健康教育,从源头疏导幼儿心理,树立健康意识,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情绪情感等方面,本文从适合幼儿情绪情感教育的绘本资源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实践,刍议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关键词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绘本教学 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儿童人格塑造的基础,是儿童意识发展的根本前提。可以说加强幼儿园孩童的健康教育,维护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仅是社会赋予幼儿教育的责任也是幼儿教育应尽的义务。

1绘本教学与幼儿健康教育的关系

绘本是以富有温暖治愈的图画为核心,文字为辅助,借助图画直面传导思想情感的图书。在绘本中,图画已然成为故事的灵魂,故事的生命。绘本不再借助文字传情达意,而是依靠图画进行文本输出。即使不认识字的幼儿也能在图画中和文本进行对话沟通。从绘本的故事内容角度分析,绘本往往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刻道理,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生命产生敬畏,对世界充满关爱,对人生怀揣希望。尤其是在与父母共读,与教师共读的过程中,不同思想的碰撞融合,能够打开幼儿的思维和视野,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看待自己,能够在读与说的互动中感受生命的智慧,人生的哲学,心理的辅导。《爷爷变成了幽灵》告诉幼儿,死亡并不是结束,只要我们怀揣最美好的回忆,我们就永远会在一起。《生气汤》告诉幼儿,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把愤怒当成汤喝掉。可见绘本以其鲜明易懂的图画,充满童趣的故事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健康意识的渗透,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思想品格,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站在幼儿的情感认知以及个性发展角度,绘本教学将成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新载体,那么如何利用绘本内容有效推进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呢?

2绘本资源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2.1资源开发,树立健康主题

通过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根据不同学龄的儿童,选择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绘本。比如说,针对小班幼儿,他们刚刚对自我产生一定的认识,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这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和社会关系相关的绘本。比如《我爸爸》《我妈妈》这一类的绘本,让幼儿逐步迁移父子之爱,母子之爱。让幼儿从生活体验中深化绘本内容,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念,完成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大班幼儿,他们已经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对周围的环境开始关注,他们会对生死有所接触,对生命开始产生疑惑。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生命主题的绘本,比如《长大当个好爷爷》《祝你生日快乐》让幼儿正确认识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让幼儿对生命产生敬畏,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生命,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度挖掘绘本内容隐含的深刻的健康教育内容。能够通过绘本阅读进行生活的迁移思考,借助绘本的阅读形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生活问题。在想和说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在幼儿园的实际学习生活中,教师发现有很多孩子经常发脾气,和其他同学动手,那么结合这种学情,教师就可以利用绘本《生气王子》、《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进行心理辅导。让幼儿知道生气带来的负面能量,以及生气带来的危害,在阅读结束后,结合儿童的表现,让孩子们说一说以后生气的时候应该怎样办?孩子们在阅读过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导,都能形成正确的情绪处理方法,进而落实了健康教育的心理疏导功能。

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来调整心理健康的内容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小班的孩子刚入园的时候会哭闹得很厉害,不愿上学。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突然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他以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于是产生“分离焦虑”。面对孩子入园表现的焦虑问题,教师可以选择《魔法亲亲》《一口袋的吻》《妈妈心、妈妈树》等绘本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孩子消除顾虑,相信爸爸妈妈永远爱他。其中绘本《魔法亲亲》讲述的是小浣熊该上学了,浣熊妈妈送给小浣熊一个“魔法亲亲”的故事。故事中的小浣熊,非常真实地反应出每个身处分离情境的小小孩内心的焦虑、恐惧和不安。幸好浣熊妈妈的“魔法亲亲”及时解救了小浣熊。这样的爱带给小浣熊十足的安全感和勇气,小浣熊相信不管在哪里,妈妈的爱都会永远和他在一起,他也就不害怕上学了。

2.2方式引导,渗透健康意识

良好的思维意识形态并不能简单依靠绘本内容进行展开,我们还需要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首先,利用点菜的方式唤醒幼儿的阅读期待。以生命主题的绘本教育为例,教师在选定《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爷爷变成了幽灵》、《象背》、《獾的礼物》这四本绘本教材之后,让幼儿通过封皮进行自主选择,孩子仿佛挑菜一样挑选自己喜欢的封皮进行绘本的选择,孩子的阅读期待被充分唤醒,他们对比线条、对比颜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这样孩子会在选择中保持持久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延续书本挑选的热情。在挑选过程中,很多孩子对爷爷穿墙而过的画面感到十分惊奇,他们迫不及待地选择《爷爷变成了幽灵》,和爷爷一(下转第53页)(上接第50页)起寻找他丢失的记忆。整个阅读孩子们读的兴趣盎然,讨论的热火朝天。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总结,就轻松完成了生命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其次,教师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要设置一定问题,利用猜一猜、想一想、问一问的形式,引导孩子观察图片细节,学会对绘本提问,引导幼儿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比如在中班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阅读结束后,教师可向幼儿请求帮助,让幼儿在绘本中寻找那颗丢失的纽扣,幼儿的探索热情被一下子点燃,他们通过绘本图画的仔细观察发现,这里不仅仅有爷爷和约瑟一家还有老鼠一家。教师进一步发出问题:老鼠一家都发生了什么故事,爷爷缝制的废料在他们眼里都成了什么?幼儿在老师的引导鼓励中,快速展开了对文本的重新解读,通过爷爷和约瑟,老鼠一家的幸福生活演绎。幼儿深化了家人的意义,感知了亲情带来人们的无限力量。

最后,在绘本阅读结束后,为进一步挖掘绘本的健康教育主体,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以演一演的形式,深化故事内容,将绘本中的深刻道理同化成自身的力量。比如:在阅读《漏》这部优秀的民间故事绘本后,选择两个孩子一个当偷驴的贼,一个当偷驴的老虎,让他们演绎错认的场景,孩子们在原版内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生动的故事创编,整个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教育主题也在孩子的扩充中更加深刻。

2.3亲子共读,园外协作

幼儿的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幼儿园,还应该依靠家长的力量。为配合幼儿园的绘本主题阅读,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度美好时光,一方面,在意识的构建中,加强家长的健康教育意识,宣传绘本对推进幼儿健康教育的作用,呼吁家长参与到绘本健康教育中来。另一方面,通过指导,教授家长健康绘本选择的方法和亲子共读的技巧,让家长和孩子在亲子共读的时光中不断提升陪伴质量,在生活中践行健康教育。在实践中发现,园部组建爸爸妈妈故事团,在各大活动中以绘本故事为题材,不但丰富教育形式,演绎效果深刻而生动。同时,通过21天亲子阅读打卡、微信平台亲子故事播报等形式,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快乐阅读进每家。

3结语

总之,绘本作为幼儿喜闻乐见的阅读形式,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行为养成乃至心理健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绘本资源,创新绘本阅读方式,还要加强园外的绘本阅读协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绘本优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丹丹,何燕.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8):771.

[2] 陈燕.以健康为载体——在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78):184.

[3] 章璐瑶.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选择行为的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绘本教学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浅谈绘本教学对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