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小学品社课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11-13 04:38葛晓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

葛晓虎

摘 要 《品德与社会(生活)》(以下简称品社)是一门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极具亮点的综合课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学科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有机渗透,潜移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依托小学品社课程,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小学 品社课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明确提出:“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我看,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小学阶段,是学生是非观念建立、价值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需要更多的正能量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因此,这一阶段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品社学科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责无旁贷要担负起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与思品课教材内容有许多契合之处,特别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而品社学科正是一门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核心的课程。同时,个人层面作为公民的基本价值观,又是实现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价值追求的基础和保障。

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落实:

1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情操

爱国情怀,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永恒主题。虽然在不同的时代,爱国情怀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正义、极具凝聚的力量,它却是一脉相承、亘古不变的。在品社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利用我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国之一,疆域辽阔,各种地形齐全。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多,水利资源丰富。有雄伟壮观的泰山,风景迷人的黄山,避暑胜地庐山,还有哺育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长江、黄河。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直观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从而使学生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其次,利用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由于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种地形齐全,使我国具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就是我国特有的国宝,整个地球上,只有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保留了这种古老而珍稀的动物。再如植物中的银杉,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活化石”,这种植物在二、三百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现在只保存着他的化石。如今,在我国又发现了它,真是美名天下传,身价比黄金。学生们听了都感到激动、兴奋、自豪。这比单纯的说教要强得多。

再次,利用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谈到名胜古迹,学生们最好奇了。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说出他们知道的、感兴趣的名胜古迹,言语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自豪之情,我觉得这也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如世界第八大奇观秦始皇兵马俑不仅规模大,历史悠久,而且保存完好亘古未见,这是世界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此外,还有隋朝修筑的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京杭大运河,隋炀帝时李春修建的赵洲桥,秦朝时李冰父子在四川岷江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神奇的九寨沟,迷人的张家界,金碧辉煌的故宫,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长江三峡工程……凡此种种,无不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家乡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又怎么能不使人产生爱国情感呢?

最后,可以利用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的历史。在国家危亡之时,涌现出无数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每当讲到这些时,我都会慷慨激昂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林则徐、丁汝昌、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一幕幕屈辱的历史,激励着每个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用流血牺牲换来的,使学生知道感激,懂得爱国,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屹立于世界不败之林而奋发图强。

2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

品社课包括思想和品德两方面,它们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在这个课上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荣辱观、认知力、反思力。充分让小学生要以热爱祖国、团结互助、艰苦奋斗为荣,以危害祖国、见利忘义为耻。同时,要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旗帜,告诉学生该坚持什么,该反对什么,该抵制什么。提出判断言行的道德标准,明确价值取向,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其成为“思想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四美青少年。渗透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这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2.1明理类

有些课文适合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对道德观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有明确、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产生认同感。通过这一类课文渗透辨别是非能力,能让学生初步掌握我国法律的最基本常识,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明白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一定要知法、懂法、守法。

如人教版二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的“我生活的地方”单元的课文《我爱家乡山和水》、《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我家门前新事多》和“让家园更美好”单元的课文《我们的大地妈妈》 《美化家园》 《花草树木点头笑》 《我和动物交朋友》,都很适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让家园更美好”单元的课文还可以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明理让学生明白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明确人类要跟动物和谐相处,懂得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育学生必须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是非观念观念,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

2.2激情类

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处于知觉的情感体验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为主的阶段,情感的产生易受情境和具体的形象的影响。为此,在品社课教学中,有些课文可以通过创设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渗透辨别是非能力,增强学生是非观念观念,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如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我爱祖国山和水”单元的课文《我的祖国多辽阔》 《江山多娇》 《祖国的宝岛台湾》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可以渗透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反分裂国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通过将辨别是非能力、德育与知识的学习的相融合,树立学生的是非观念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3导行类

导行是品社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品社课教学特色的体现。因此每一篇课文都有导行的要求和功能。在此主要是指导行功能很突出的,对学生的道德实践、树立是非观念观念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课文。

例如,如人教版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下册的“寻路和行路”单元的课文《学看平面图》 《校外探路》 《出行的学问》 《马路不是游戏场》。通过这类课文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游戏、看书。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靠边走,穿行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真正使学生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做到知行统一,真正地把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行同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各种队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知行统一”。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立国、做人、商业都离不开诚信。一个人良好的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诚信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品社课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教材中的诚信教育内容一般是丰富多彩的,通常都是名人名事。讲故事或者案例分析有利于调节课堂的气氛,学生也能积极地接受相关信息。如果我们再设定一定的情境,结合生活,深化诚信主题,让诚信意识自然地流进学生的思想中,教学效果应该更好。如小学四年级下册《诚信是金》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诚信,不需要理由》,是让学生看两组情景对话,让学生明白如果做错了,就要勇敢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教学第二课时 《一诺值千金》教学时让学生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失去了诚信,会怎么样?”举例说明。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诺言的价值,了解良好的信誉比金子还宝贵,各行各业都需要以诚信來赢得信誉。意识到要遵守自己的诺言,才能获得成功。在教学第三课时《拍手拉钩不要变》时,文中出现两个小朋友,其中一个要另一个替她保守秘密,并说:“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在“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乐曲中结束。同学们,你说过这样的话,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吗?还记得当时是为了一件什么事答应了别人吗?你做到了吗?让学生懂得守时、说到就做到是守信的表现;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为自己不守时或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时,会有羞耻感,并努力做到;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尽力做到,这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誉。让学生从小做到真诚相待,彼此信任,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4小结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品德社会课就是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在思想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授课老师要把握好时代音符,时代脉搏,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情操;明辨是非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如此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黄元虎.论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策略[J].小学德育,2010(10).

[2] 林恩涵.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中[J].中国职工教育,2012(18).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