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纠错,“惩”前“毙”后,接力上台,全面关注

2019-11-13 04:38杨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效率核心素养

杨华

摘 要 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中,课堂展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需要提高有效性,避免陷入表演誤区。接力式展评是对课堂展示评价环节的微调小改,目的在于重点纠错、“惩”前“毙”后、接力上台、全面关注。扩大了学生参与面,提升了课堂有效性。提升了学科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洞察力、专注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最终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接力式展评 参与面 效率

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标识码:A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潮流所向。在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舞台上,展示与点评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课堂实际掌握者的教师,应该避免陷入表演式展示、完美化点评的误区。笔者注意到,在一些课堂上,学生展示热热闹闹,学生板书工整漂亮,学生发言头头是道,最后噼里啪啦全班鼓掌,一节完美的以生为本的“符合”课改要求的公开课完美诞生。

这种看似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课堂是否真的是高效课堂?亦或是有效课堂?笔者存疑。在笔者看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应用,避免发生共性的错误,这才是检验课堂是否有效、高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都应紧紧围绕这个标准。作为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形式,学生的课堂展评就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阖班共进的目标。

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接力式”展评的方法,在此做一粗略的介绍:

1基本思路

展:学生展示,展示思维方法、解题过程,形式以板书为主;

评:学生评价,学生对前面同学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方式有口头点评,板书批改更正等方式。

接力式展评,老师预设问题后,学生经过思考上台,当众展示解决方法和过程,解决不了的下一个或下一批学生接力解决。问题解决后,由学生上台对解决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不了或评价不当的,由下一个或下一批学生接力上台评价,制止问题彻底解决。全过程在老师掌控之下。

2实施过程

(1)预设问题。老师根据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设置例题。对于物理学科来说,一般以实验、计算等习题形式出现。可以预设一个问题,也可以同时预设多个问题。

(2)学生展示。由教师选定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板演展示。可以多人同时做一道题,也可以多人同时做多道题。不能完成的,可由下一位同学来完成。

(3)学生评价。由教师选定学生代表上台对前面同学的板演进行批改,对的打钩,错的帮忙订正。如果批改有误的,则再由下一个同学上台进行评价。既可对展示学生的结果进行批改,也可对前一个批改的同学的结果进行再次批改和订正。

(4)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最终点评和总结。

3核心要点

3.1教师的地位

本课堂方式会有较多学生上台,但课堂掌握权必须牢牢把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展评人选不完全依赖学生的自告奋勇。因为在一个集体中,积极分子往往总是那么几个,长此以往,课堂会变成几个人的舞台,其他人会习惯性地选择成为“观众”。如果把上台展评比喻为一场“秀”,那么老师必须成为这场“秀”的导演。因此很多情况下,要由教师跟据实际需要指定上台展示和点评的人选。

3.2学生上台对象的选择及实操技巧

既然大多数情况下由教师来掌控上台的人选。那么老师在课前就不仅要备教材、备考点,更要备学生。教师必须很清楚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1)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准地挑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生上台展评。

(2)采用多样化的接力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生过于紧张。例如:不太复杂的问题,可以随机学号法,点学生上台,往往会点燃课堂的气氛。相对复杂的问题,老师可以选取该问题的临界生上台展示。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适当采用“友谊热线”的方式,邀请自己的同学好友上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朋辈好友现场支招可以减轻台上同学的紧张心理,对于求助和施助的双方都会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3)学生评价的意义。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朋辈的评价。当一个学生要像老师一样对另一个学生的板书解答进行评判时,双方都会格外认真。评价的一方会仔细检视自己做的方法有何不同,孰是孰非,在批改的过程中评价方也必须经历再加工的思维过程。被评价的一方会紧盯黑板,看自己有无错漏,看对方如何批改。台下其他同学则关注台上双方和自己解答的异同。从而实现“兵教兵”的效果。

3.3明确展评的目的

学生展评不是花架子,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而刻意为之的表演。展评就是为了充分暴露存在的问题:展示的同学可能暴露出知识点的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规范、数学运算等多方面的问题。将问题暴露出来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让大部分同学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前文指出的为什么要把选择上台学生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原因。胸有成竹、解答完美的学生不需要上台或少上台。把舞台交给“不完美”的学生。点评的同学也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他们也可能犯错误,甚至有可能把展示同学正确的过程、结果判错。教师此时还可以再点同学上台进行二次批改,三次批改,不仅改展示的同学的结果,还可以改前面点评同学的。

3.4教师要最终一锤定音

上台的同学谁做得对、谁改得对,老师一定要下明确的结论,让全班接收到正确的信号。对于多轮展品还不能圆满解答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给出权威的点评与解答。要把展评的效果最大化,否则就会陷入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的泥潭。

4优势剖析

采用接力式展评以后,课堂为之鲜活起来,课堂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收获较前增加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目标对象更加明确。无论展示与点评,都由处于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完成,对他们的提升帮助作用更大。

(2)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同一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示可能达到一轮、二轮、三轮,点评也可能达到一轮、二轮、三轮。学生轮番上台,展示结果、呈现问题,每个学生都可能上台展示,也可能成为同学好友的“军师”、“参谋”,也都可能成为小老师。身份多样、形式各异,学生有比较热烈的反响。

(3)有的放矢,重点突破,提高课堂效率,减轻教师负担。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一次进行展评可能同时展示4-6道题,一次性上台4-6个学生进行板演,完成后再一次性上台4-6个学生,每人批改一道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能够一次扫清一大半的问题。个别问题通过几轮接力展评仍不能解决的,一定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突破,这样比起教师一题一题地讲解,提高了,减轻了教师负担。

5适用范围

接力式展评由于容量大、节奏快、学生参与面广、效率高,特别适用于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也包括高三一、二轮复习课等课型。

这些课型中,“老师讲十遍不如学生做一遍,老师指出错误十遍不如好友指出错误一遍。”学生常常会犯的错误、不规范的解答等都会清晰地展现在黑板上。自己做错的题目,会被同学好友打叉,还被同学好友用红笔更正,自己更正别人的结果,又会被后面的同学更正。这种课堂氛围、这种心理冲击,无疑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强大动力。

6小结

接力式展评目的在于重点纠错、“惩”前“毙”后、接力上台、全面关注。这是对课堂展示评价环节的微调小改。通过接力式展评,既扩大了学生参与面,有提高了课堂效率。较好地解决了老师们担心的展示过多、耽误进度的问题。并且适用于各种课型,尤其以习题课、复习课效果最佳。对于学生而言,展示、点评不仅提升了学科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洞察力、專注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最终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钦芬,苗霞.教学情境的理解与有效创设[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03):1-4.

[2]张来群.展评: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1):22-25.

[3]刘华.问题教学与思维品质的培养[J] .生物学教学,2000(08):19-20.

猜你喜欢
效率核心素养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