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点滴

2019-11-13 04:38王如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体育课心理健康小学生

王如发

摘 要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小学生们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所表现出的不良心理特征往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给予及时疏导。然而日常学习中易让学生和家长们忽视的体育课,对促使小学生们拥有良好的心里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极大作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小学生 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是他们的共性,体育教师应充分把握体育课的优势,融洽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以往的体育课教学“军事化”现象较明显,体育项目的测试标准都按统一要求进行,一部分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比赛和测试时往往产生恐惧和自卑感,因此引发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有的发展为不喜欢体育老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授课时的情绪往往左右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心情好,学生也表现得很出色,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也很高;教师情绪不稳定、心情不佳,学生上课时出现的意外情况也较多。因此,体育教师上课也应把微笑带进课堂。目前正进行课改,体育教师可以多选择安排趣味性强和参与人数多的团体项目和游戲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与此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消除学生不良心理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输与赢

体育活动和竞赛经常出现对抗与竞争,在运动场上比高低。在体育项目比赛和竞争性游戏中,有的学生只能赢、不能输,说明这部分学生敢于竞争,有上进心,不甘落后,这是好的方面;但体育教师如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一味任学生只能赢、不能输(特别是中、低年级),遇到比赛这些学生可能会太想赢,从而“欺软怕硬”,赢了弱者趾高气昂,碰到强者不敢挑战。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不善于与人合作,耐挫力较差,遇到挫折就可能消沉下去,产生心理困扰。有的学生天生个子小,体质和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竞赛中输的机会多,对在游戏和竞赛中失败的学生,教师应注意留心观察他们的表情,如有不良心理产生,须给予及时的中肯评价和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输与赢,多查找自己输的原因,多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与长处。

3把握整体并注意个体差异

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注意个体差异。体育教师一般任教班级数多,而每一个班里正常都有几个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往往是:对事物和自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上进心和自信,更严重者表现为自卑。对于这类心里素质不太强的学生,作为教师应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给他们一份关爱,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从而让他们感觉到你特别喜欢他们、欣赏他们,并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鼓励性的表扬,让他们感到老师相信他会做得很好。其次,在各类项目的练习过程中,可以悄悄对此类学生地放宽标准,就算成绩并不出色,只要他们尽力了,就及时给予表扬。第三,下课时间可以多找这些学生谈心聊天,从而拉近师生关系,让他们在你面前能够轻松自如,拥有平和的心态,这样,内心有任何想法都会愿意向你说。第四,可在班上选出几位各方面较为出色的同学与他们结成搭档,使他们在对方的的带领下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得到锻炼提升。总之,良好的氛围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适宜的方法可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

4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体育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们应如何更加科学地锻炼身体,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更加健康地生活。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掌握各项体育技能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应教会学生如何承受各种压力,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种挫折。部分学生意志力和自信心都相对较弱,而体育锻炼却能培养另一方面培养一个人顽强的意志力和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所以在每次体育或教学竞赛后,体育教师应针对比赛的胜负及时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心里抗压能力和正确对待挫折时应有的心态。此外,进行竞赛的内容和项目尽可能地安排小学生喜爱的类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从而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体育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向残疾人奥运会参赛选手学习,学习那种人残志坚的精神,克服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5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师指导小学生一些自我心理健康的简单方法,特别是指导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方法,如:(1)学会放松。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等方法调节放松。(2)和师长谈心。应当让学生知道当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学会求助。(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指导小学生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感受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4)体育锻炼。遇到不高兴或者难过的时候,找同学或者好友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羽毛球、登山等,可以尽快消除内心的不愉快,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6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师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内容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启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此同时引导小学生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身心矛盾,增进心理健康。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发现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引导小学生在心里健康方面进行学习和培养锻炼,从而更好地做好有心理障碍倾向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林,朱天虹.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2012(02).

[2] 季浏,符明秋.当代运动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体育课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