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9-11-13 04:38王东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

王东杰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党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因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没有实现预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着力在维护人民权利、实现共同富裕、保障改善民生、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党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对党的宗旨意识的重申,意在告诫全体党员必须明确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全体党员必须牢记初心,把人民装在心中,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实现发展新跨越。

1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出的迫切性

1.1人民的获得感遭遇侵蚀

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总量全球第二、文化影响力逐渐扩大、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侵蚀着人民的获得感,最突出的就是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腐败是政治之癌,也是妨碍党长期执政的最大敌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下大力气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老虎”、拍“苍蝇”、“猎狐行动”多管齐下,扎紧制度的笼子,反腐败斗争赢得了重大胜利,但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从巡视巡查、信访举报等情况看,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仍有人不收手、不收敛,无所顾忌、顶风作案,心存幻想、一意孤行,所以,反腐败斗争不能停下脚步歇口气,而应该大步流星勇向前。腐败啃食群众的获得感,损害党的形象,只有坚决查处腐败,才能顺应民心,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1.2人民的幸福感面临降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央一系列惠民便民举措的推进实施,人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但是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环保等领域还存在一些降低人民幸福感的因素。有些地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不能满足人民对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有些地方医疗腐败时有发生,医药代表大行其道,普惠价格药品难寻,高端昂贵医药充斥市场,人民陷入看病难、看病贵、一病致贫的窘境;有的地方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服务矛盾突出,人民没有实现老有所养;有的地方就业岗位结构不合理,存在部分岗位高端人才扎堆浪费、部分岗位无人问津的尴尬,就业岗位供给的不足也难以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的地方房价高企,工薪阶层为了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掏空了腰包、透支了财富、降级了消费;有的地方经济发展了,但是失去了蓝天、白云、净水。所有这些,都降低了人民的幸福感。

1.3人民的安全感遭遇威胁

国泰民安是人民最朴素的追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但是,在个别地方、个别领域也存在一些威胁人民安全的问题。有些地方黑恶势力横行一方、欺行霸市、敲诈勒索,更可怕的是其背后的“关系网”、“利益链”、“保护伞”,他们相互勾结,甚至能够把持基层政权,给人民的安全感以极大的威胁。有些地方营商环境不佳,企业税负过重,小微企业融资较难,审批事项过于繁琐,外地企业遭遇歧视。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法治的生命,我党高度重视维护司法的公正,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司法体制改革的制度性举措,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公信力。但也要看到,当前司法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司法人员没有做到公正办案、廉洁办案,有的司法人员作风不正、有案不立,有的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插手经济纠纷。这不仅践踏了法律尊严,也威胁着人民的安全感。

2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着力点

2.1维护人民权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己任,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懈努力奋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切实维护人民权利,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2实现共同富裕

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体现在经济建设中,体现在“蛋糕”做大后的共同富裕中。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没有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必须毫不动摇的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创新,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引领作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满足人民需求。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3保障改善民生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保障改善民生就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一揽子解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问题,顺应人民的不同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优质服务。

2.4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要解决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要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文艺创作不能偏离人民导向,要在扎根人民中创作出无(下转第285页)(上接第270页)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离不开人民。离开了人民的文艺,只能是无病呻吟、无魂躯壳,文艺工作者要充分表达人民的心声。要增强文化自信,开发保护传统文化,提倡全民阅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鼓励文化创新,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生命力,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2.5建设美丽中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天蓝、地绿、水清,因为良好的生态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发展经济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污染环境的发展是短视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是付出极大代价的发展。必须树立环保优先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发展与社会文明也息息相关,生态好,人才会健康,文明才能前进。要坚持绿色发展,提倡低碳生活,协同推进美丽中国与富裕人民共同发展,满足人民对优美环境的期盼。

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3.1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在于人民的真心拥护和真情支持,所以,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追求,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分享。能否密切联系群众,能否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能否维护群众利益,决定着党能否长期执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第一位,就能赢得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凝聚是党长期执政的稳固根基。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党对民意的了解、对历史演进趋势的把握、对时代发展潮流的引领,是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满足,因此,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3.2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矛盾的一方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则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美好生活”表明人民的需求品质越来越高、层次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新要求,也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要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还有努力进步的空间,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实现平衡充分。新的矛盾需要新的方法破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破解新矛盾的有力武器。“美好生活”的实现,关键力量在人民;“平衡充分发展”的实现,根本力量在人民。

3.3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民族曾经长期独领风骚,贡献了许多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发明创造,近代以来,由于内忧外患的影响,历经磨难、备受凌辱,民族影响力开始下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几代中国人矢志不渝、接力奋斗,这个接力棒历史地传到了共产党人的手中。“中国梦”和人民梦是一致的,实现“中国梦”的目的也在于为人民谋求幸福,实现发展成果的共创共享。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决反对有损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也有赖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国梦”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