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引领下大学生人文教育实践与思考

2019-11-14 17:55赣南医学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红色

■李 钧 宋 伟/. 赣南医学院;.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高校的教育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却忽略了人文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本文秉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红色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内心触动,分析其在高校人文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时代引领作用

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健康朴素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对党员干部来说,“红”意味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公务员来说,是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红”意味着明辨荣辱,讲文明,爱祖国;对广大青年学生来说,“红”意味着发奋图强、积极乐观的励志精神。

红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是否精心培育、弘扬红色文化,关系到我们是否能继续勇往直前。我们必须在和谐多样的文化环境中,将红色文化放在突出地位,这是一个民族文化自觉、文化眼光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弘扬红色文化具有文明传承价值功能,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使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延续;弘扬红色文化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二、红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造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强调对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的教育。红色资源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其内涵丰富,形式多变,将其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中,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感染力。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

高校红色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对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这是塑造大学文化形象,提升大学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精神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和得以延续的内在根基,它可以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得益于文化的复兴。

三、红色文化引领下大学生人文教育实践

(一)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人文教育实践策略

通过多途径的教育实践方式,将红色文化与人文教育相融合。

1、思政课堂与人文教育

高校思政课堂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也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政课上,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来感染学生。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分为人民服务和健康朴素审美意识。比如中共十八大会议会场,仅仅以红旗作为装点,朴素大方,取消了过往会议中用鲜花装点会场的惯例。这种朴素的审美和节俭的态度就是红色文化践行的典范[3]。运用普遍联系实际的原理,将红色文化融合到教学的各个部分,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2、毕业旅行与人文教育

当下大学生毕业旅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红色景区是红色文化传播的聚集地。将毕业旅行与红色文化结合,让学生在“行万里路”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壮丽诗篇,给自己的精神和心灵进行一次神圣的洗礼,力求将红色文化印入脑海和心中,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红色主题毕业旅行活动。有了学校的指导,学生到红色景区的参观更加有针对性。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毕业旅行的契机,用红色文化之旅为学生上好人文教育最后一课。

3、校园文化与人文教育

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与党的方针政策具有内在联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来感染和影响学生,最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第一,组织红色文化主题竞赛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红色文化距离其非常遥远。学生们无法用革命先烈的回忆来唤醒自己对红色文化的感知,所以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经典知识进行记忆。在比赛过程中,受到集体荣誉感的刺激,学生们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来争取好的竞赛结果。从教育的视角分析,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这个准备竞赛过程,学生脑海中的红色文化储备增多,这些积极乐观向上的意识有助于优化个人素养。第二,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的文艺演出活动。百花齐放的艺术领域中,红色文化一枝独秀。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长来组织相关的红色文化文艺汇演,比如红色歌曲大合唱或者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等。艺术是情感的升华,好的艺术作品对人思想的震撼作用是非常大的。高校联盟,进行红色文化艺术交流和汇演,能够在大学校园让红色文化盛行起来。第三,规定红色文化必须融入到各类校园宣传活动中。每周或者每次校园广播中要有红色歌曲或者红色故事,所有的校园宣传板上要有红色文化的元素。第四,组织社团定期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并且将红色文化活动有序传承。学生社团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社团组织者要对红色文化宣传进行长期的规划,然后一届一届地去学习和完成。

4、网络环境与人文教育

智能手机的诞生让互联网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红色文化以适当的形式在网络中呈现出来,增加红色文化在网络上的出现机会,则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搜索网络信息常常是由于猎奇心理的驱动。长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上的信息花样百出,而红色文化则如同一股清泉,所以红色文化会吸引学生,并且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高校宣传部门要对微信和微博等自媒体进行研究,对校园网站发布内容进行反思,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红色文化适时适度地推送给学生,并且长期坚持下去,最终积极作用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上。

(二)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人文教育实践反思

1、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切入点

思政课堂、毕业旅行和校园文化以及网络环境都是用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切入点。这四个切入点包含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校园生活、精神家园和业余生活,四位一体的文化渗透方式加强了红色文化在学生脑海中的复现率,可以很好的起到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教育的作用。然而,这些切入点也存在不足。例如,思政课堂教育是灌输性学习,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缺失,会给红色文化教育打折。毕业旅行、校园文化、网络环境中除了红色文化之外,还夹杂着大量的其他文化,学生在汲取文化养料时具有很大的选择性,这样影响了红色文化的教育效率。

2、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形式

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人文教育主要分为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两种方式。思政课堂的教育属于直接教育,而红色景区旅行和校园文化以及互联网环境属于间接教育。直接教育的优点是短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缺点是对学生内心的触动小,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小。间接教育的优点是以学生自主获得和吸收信息为主,对学生思想触动较大;缺点是并非所有学生都会受到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部分学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3、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频率

红色文化教育频率是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当教育频率过高时,会对学生产生机械性影响,学生上课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流于形式;当教育频率过低时,复杂的网络文化和社会生活则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主要影响,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则不突出。

(三)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人文教育实践展望

红色文化一直贯穿于整个学生生涯,从小学的思想品德到中学的思想政治,再到大学的思修课,再到硕士和博士期间的政治课,红色文化无处不在。可见红色文化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国家教育部门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于基础教育在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政修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基础教育阶段要将红色文化溶解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修养和人文素质。

中国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自然环境对植物品质的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学校的综合环境息息相关,比如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品行,学校的文化活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因此,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人文教育既要纵向考虑又要横向发展,要从优化学校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和完善校园各个层次的校园文化着手。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在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国际交流和融合,文化对人的意识形态的影响非常大,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突显本国文化的特色和意识形态引领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工作质量,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人文红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追忆红色浪漫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