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提升机制研究

2019-11-14 17:55长春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辅导员方案

■张 晔/ 长春工程学院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是国家最得力的人才资源。如何引导高校大学生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是每个高校均应引以重视的课题,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因此,辅导员对于自身工作定位的清晰度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促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使得其身心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能会产生扭曲的影响,因此,作为负责高校学子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开悟的高校辅导员应对其思想品质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引导,促使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而且需要注重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思想品质对于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其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或者社会的进步和治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高校赋予辅导员的工作定位是综合性的,其不仅需要协助高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而且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动态等方面,这样具有多重任务的工作量让辅导员的工作变得更加琐碎繁杂,以此造成了部分辅导员找不到准确的定位。

(一)不能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导致辅导员工作队伍不稳定

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不仅需要扮演教书育人的角色,同时还需要担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的引领者,这样具有多种角色的工作身份让辅导员的处境很为难。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辅导员只需完成一定课时的就业辅导课程,并不需要完成专业课程的辅导,这就造成了在职称评定的标准中其课时量并不能成为其优势。辅导员主要的工作要点是将上级领导的教育方针贯穿在其工作中,起到传达教育信息的这样一种作用,这样的工作性质使得辅导员缺少了很多的升职空间和机会。同时,大多数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归属感较低,在职业生涯中认同感较低,以此造成其不能在正常工作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在物质膨胀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想争取得到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提升空间,因此,这就使得大部分的辅导员选择放弃发展前景狭隘的辅导员职位而选择了转行或者往更高学历进行发展,以此造成了辅导员工作队伍发展过程中人员流失和军心不稳定的现象。

(二)不能实现辅导员配比要求导致辅导员自身权利没有得到保障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日益增多,我国高校正在进行教育的大改革,实现大众教育发展目标,这就使得各大高校的招生名额明显日益增大,这无疑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挑战。按照国家规定,每个辅导员至多带领200 个学生,因为这种工作比例的分配更能有效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而随着招生规模越来愈大,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与之前的工作量相比,辅导员要做着好几个辅导员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在超过自身工作负荷的情况下,辅导员的薪资以及晋升空间也没有发生相对应的提升,这就使得辅导员的自身权利没有得到落实和保障。而一当辅导员的权利发生了改变,其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这就使得其不能准确找准自身的工作角色和不注重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致其不能满足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三)不能满足辅导员专业水平要求导致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确

任何岗位都需要相对应的工作专业性,而辅导员也不例外。辅导员在高校中肩负的责任日益增大,因此,辅导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正常开展。而在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辅助高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辅导员还要完成学生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党支部宣传等繁杂的工作,在思想教育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需要高水准的教育专业水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要强化自身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各大高校扩招趋势越来越明显,辅导员的职位空缺也越来越严重,这就导致辅导员的招聘要求会逐渐下降,对于专业性的要求也没有之前那么高,因此在辅导员这个工作队伍中,辅导员的职位素养不再能满足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为日后的工作定位把握发生偏颇。

二、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

如何应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转变以及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扩大,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角色定位的准确把握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主要的着力点和关键点。

(一)依照国家教育改革方向,准确把握工作定位

辅导员应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其不仅代表着一份工作,其还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要时刻认同自己的职业,寻找到归属感,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辅导员的工作导向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而调整着,积极配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在高校日常工作中,时常提醒自己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老师,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和思想的引领者,时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真正做到打从心底里为学生着想,同时,注意明确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和关键点,准确把握自身的工作角色定位。

(二)建立合理的辅导员权利保障制度

随着大众教育的普及,各大高校扩招的学生名额随之增多,而辅导员队伍并不能及时得到相对应的匹配,这就造成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加倍甚至多倍,这就要求高校及时建立一套完善的辅导员权利保障制度,确保辅导员的工作与其权利相匹配,同时,高校应明确辅导员招聘的要求,确保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和高效性。在高校,辅导员与教师有一定的差别,其不仅仅是学生就业课程的辅导老师,同时也是学生生活的管理者和思想的引领者,因此,为了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安排不同专业的辅导员,设立不同类别的辅导员分别来管理学生的生活或者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员,这样可以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和更具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的各项事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更加细化辅导员的各项工作,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是,高校应积极主动注重培养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确保辅导员的专业性,为日后的学生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设立一套奖惩制度,激励辅导员按照高校所规定的方向进行施教和管理,进一步推动高校向高水准方向发展。

(三)强化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甚至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要做到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和管理者。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国家的教育改革动态,深入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掌握一套有效的管理学生的教育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向积极向上的方向思考和生活。辅导员应主动学习相关的科研知识,继续深研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三、结语

辅导员应当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准确定位自身的工作角色和工作要点,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并时刻保持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在繁琐杂碎的工作中更应时刻牢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目的,将学生培养成建设国家的栋梁。同时,高校应确保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正常进行以及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的工作要务,真正实现对辅导员的工作角色定位和专业水平提高发生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辅导员方案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思维方式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在群众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传播策略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