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教育引导研究

2019-11-14 17:55张荣珍贵州凯里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张荣珍/ 贵州凯里学院

高校作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主阵,发挥对大学生思想引领、主流价值观塑造的作用。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而言是好的,但是,受到市场济以及各种因的影响,出现了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一、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表现主要集中体现在学习目、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方面。

(1) 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功利主义倾向。在学习上有功利化的倾向,这是一种为了眼前功效和现实利益而学习的行为,也是只求结果速成的一种病态学习模式,这会导致大学生逐渐缺乏对综合知识和能力素养的更高提升和对理想信念的更高追求。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功利性十分明显。一是体现在报考大学及其专业选择上,其选择依据不是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也不是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是集中在热门专业和实用性强专业方面进行考虑和选择,缺乏长远的目光和对个人、社会未来发展的考虑。其次,从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精力的分配来看,很多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为自己的就业做准备,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针对性地用于学习某一方面的实用性知识和各种职业资格证考试,有的甚至就为毕业时的某一方面的招考做准备,对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提升其他方面能力素质的课程的学习不加重视,视为无关紧要甚至认为是无用的课程,学习目的功利性目的极强,从而也把自己训练成单一方面发展的人,个人缺乏较为远大和长远的人生理想,将学习仅仅看作是未来谋生的积淀和积累,学习外在压力大而内在动力不足。

(2)生活的功利主义倾向。大学生生活方面的功利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对于金钱利益的态度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否认,很多时候经济利益成为衡量很多行为是否成功的标准,金钱甚至成为个人社会身份、地位等象征。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将经济利益作为了实施一些行为的依据,热衷追求“付出与回报”的及时兑现上,热衷追求物质利益立竿见影的时效。缺乏锻炼自身、讲求奉献的觉悟,个人利益、眼前利益、物质利益成为部分大学生生活目标选择的主要出发点。

(3)人际交往方面功利主义倾向。大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人际交往是个人在社会当中的本质需求和基本机能,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各种社会关系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进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于是在平常的交往过程当中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去建立某些关系,甚至在具体的人际交往关系上有些学生过分追求实惠,讲究实用。体现在对同学的交往中选择性地进行,比如热衷于结“交官二代”、“富二代”、“白富美”、“高富帅”,认为在这些对于自己以后的是事业有人脉的帮助。另外还体现在与各级领导以及教师的交往过程当中,也逐渐呈现出经济化的趋势。良好师生关系的搭建应当是当代大学生建立的重要人际关系,但当前大学生在维护人际关系时,经济化手段的解决方式更是喜闻乐见,其带着非常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在如促使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体主体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方面有正面和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和消极影响。

一是对“学习”认识的错位。在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读书改变命运”的功利思想的教化下,使学习本身已然被遗忘。学习沦为寻求短期利益的工具而不再是追求有意义生活的最佳方式时,学生真正的成长与发展包括品德修养的提升、良好性格的塑造、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能力禀赋的开发等被忽略。就难以造就具有丰富思想、高尚人格、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这对学生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造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错位。总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整体上都有较为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但受到功利主义当中消极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被赋予了更为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对于理想的追求更多的是建立于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无法很好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个人价值是在追求社会价值、在社会当中的实现,不愿意承受因坚持个人理想所带来的风险,缺乏年轻一代应有的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三是过分崇尚个人利益。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带来了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在大学生开始更加考虑个人的既得利益,而且一切追求快节凑、快节凑地生活、快节凑地交友,追求任何事情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自利心也开始快速膨胀,损人利己的不道德现象也在大学生身上出现,金钱至上的心理也逐渐腐蚀和支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部分大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首先从自身利益出发,并且由此决定行为选择,表现出道德行为上的自利性。另一方面,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部分大学生变得目光短浅,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注重物质生活享受和感官视觉上的刺激,忽视了内在精神层面的充实。

三、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教育引导策略

新时代新青年要有新担当,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年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努力争做无私奉献、勇于奋斗的时代新人。

(1)树立马克思主义功利价值观。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义利观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辨识不良社会思潮的危害,引导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辅之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提升其抵抗力。另一方面,也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功利观的过程中注重社会公平。在对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进行内容规范和引领时,应当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政治诉求紧密结合,促进多种社会思潮的相互交融,并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内在价值观。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主导,引导大学生上树立无私奉献、勇于奋斗的人生观,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与时俱进,知不足而改进。

(2)优化人生观教育内容。人生观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对真善美的事物大力弘扬,激发广大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对假恶丑的现象进行公开,使得他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自觉承认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以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面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直视生活中的各项挑战和困难。其次,在当代还应当从我国传统文化的层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因为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育效果强。国家应当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进行宣传和弘扬,使得广大大学生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

(3)坚定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和价值养成。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期间除了要扎实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之外,也应当重视思想道德课程以及个人道德层面的践行。大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往往以自我和谐发展为前提,而自我和谐发展取决于个人身心的健康程度。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坚定等理想信念,就很容易导致精神上的缺钙。要实现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的客观认识,就必须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并加强自我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当前高校教育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关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主义的未来。面对功利主义,大学生因缺少社会实践和相关经验,极易受到功利主义中消极因素的影响。需要国家、高校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引导当代大学生群体在功利主义思潮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二)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福柯眼中的微观权力
功利主义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