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苹果园的园相指标、树相指标及调整

2019-11-14 02:35王田利
北方果树 2019年6期
关键词:成花树形树体

王田利

(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 静宁743400)

园相及树相是苹果生产能力的最直接表现,根据生产实际观察,凡是高效的果园,园相及树相均应符合以下条件。

1 园相指标

1.1 园貌整齐

就整个果园而言,一般园貌整齐的生产能力高,树体大小参差不齐生产能力相差悬殊,生产效益很难提高。因而在栽植时,要提高栽植质量,保证一次成园;另外在栽植时预留一定数量的苗木集中培育,以备补植;栽植后要加强干腐病和中华鼢鼠的防治,确保园貌整齐(图1)。

图1 静宁高效苹果园园貌

1.2 树形规范

树形,是人们在长期生产中总结出的有利丰产优质的树形,一般树形规范的生产能力高,树形不规范,树体残缺的,则影响生产能力的提高。因而幼树期管理要突出树体整形这一重点,在栽植后到结果前要着眼长远,严格按照目标树形整形,对影响树形培养的枝条应坚决疏除,以保证树形规范(图2、图3)。

图2 天水苹果生产中 推广的纺锤形树形

图3 静宁县苹果生产中应用的变侧主干形

1.3 行间开通

通风透光是苹果树体正常生长结果必须满足的条件,生产中有“无风不长树,无光不成花”的精辟说法,生产中要始终保持行间开通(图4、图5),一方面保证果园有良好的通透性,另一方面保证田间作业道的通畅(提高工作效率)。生产中提倡宽行栽植,现代苹果栽植时行距应保持在5 m 以上。

图4 短枝品种行间开通

图5 矮化密植栽培园行间开通

1.4 株间少交叉

果园郁闭,无效光区增加,会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因而,生产中应严格控制树体间的交叉程度(图6)。根据生产观察,现代苹果生产中,树体的交接一般出现在株间,通常树体交叉量在枝展的10%以内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是较小的;当株间交叉量超过10%时,产量就会下降。因而生产中可将株间的交叉程度控制在10%以内,对交叉超过10%的树体可通过回缩进行改造,即回缩时要注意回缩到后部壮枝处,以减少后部冒条。另外,对已交叉的树体应认真评判,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可将临时株上交叉的枝直接疏除,为永久株的枝扩展腾出空间,彻底解决树体交叉的问题。

图6 树体之间尽量少交接

1.5 树高适宜

果园是由若干株果树组成的一个整体,每一株树的生长必然对周围树体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光照影响明显。控制影响,促使全园光照优化、光能利用率最大化是生产中追求的首要目标。就单株而言,树体越高,则结果空间越大,越有利产量提高;而就果园整体而言,树体过高会相互遮荫,导致无效光区增加,对产量的形成不利。根据田间试验观察,一般树体的高度小于行距的70%时,单株个体对周围树体的遮光度是最小的,全园光能利用率是最高的。因而,树高控制在行距的70%以内是树体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要严格控制。静宁县目前苹果生产中行距大多采用5 m,乔砧大冠一般按行距5 m、株距4 m 的标准栽植,短枝型品种一般按行距5 m、株距3 m 的标准栽植,矮化的一般按行距5 m、株距1.5~2.0 m 的标准栽植。通常将树高控制在3.5 m 以内较适宜。

树体高度管理除考虑全园光能利用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那就是果园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理论上说,树体越低田间作业安全系数越高,树体越高田间作业时越易出事。一般人的高度为1.5~2.0 m,在果树生产中,树体高处的作业都是借助梯子来完成的,人的高度是一定的,树高的情况下,要完成树体上部的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袋、果实采摘等作业,必然要增加梯架的高度,梯架越高越不稳当,安全系数越低。相对的梯架高度在2 m 以内时,是较安全的,因而从安全角度考虑,树高也应控制在3.5 m 以内,这样人的高度配置上2 m 的梯架,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树顶的作业。树太高时,顶部作业不到位,所产的果品商品性不高,就没有实际意义。

2 树相指标

2.1 枝量恰当

枝量过密导致通透性变差是苹果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枝量过大时,一方面相互遮荫,影响花芽的形成,不利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即使结少量的果,所结果由于光照不良,难以着色,商品性不高。因而枝量的控制是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般幼树期,由于枝量少,田间通透性好,枝量管理上以增加枝量为主,原则上能留尽留,以促进光合面积的增加、产量的形成。到大量结果后易出现枝量过密现象,要注意合理调控。大量生产实践证明,苹果生产中666.7 m2枝量控制在8万条左右时,既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又能结出好果子、卖上好价钱,是最理想的;当枝量少于8 万条,虽然结出的果子品质好,但产量的提升受到限制;当枝量超过8 万条时,由于枝条相互遮荫,无效光区增多,产量不增,反而下降,且枝量越大下降越明显。因而应通过疏枝、提干等措施将666.7 m2枝量控制在8 万条左右,以利高产优质。

2.2 枝距合理

苹果生产中枝条的摆布是很有讲究的,要求所有的枝条不能上下重叠、不能交叉、不能密挤,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现代苹果生产中的枝由三部分结成,即主干、主干上分生的枝轴(小主枝)、枝轴上分生的结果枝。枝的间距主要指枝轴与枝轴之间及结果枝与结果枝之间的距离,一般枝轴离地面的高度要在80 cm 以上,而且随着树龄的增加,这个距离要逐渐拉大,以提高地面的受光量,增加地面进入树冠内膛的进光量。主干上枝轴的间距不能少于20 cm,同侧枝轴上下间距不能少于60 cm,而且随着树龄增加、枝轴上分生结果枝的增多,要逐渐拉大枝间距。到大量结果之后,同侧枝轴间距应拉大到120 cm 以上,这样可保证有足量的侧射光进入树冠,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枝轴上结果枝间距要在20 cm 左右,结果枝在枝轴上一左一右分布,可保证枝枝向阳,所结果实果果见光,有利于产量和品质提高。

2.3 枝粗适当

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及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靠枝条进行输导运送,枝条越粗则运送物质的途径越畅通,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交流越顺畅,枝条生长越旺,枝条积累的光合产物越少,越不利成花坐果。在枝相对细的情况下,枝条运送到根系中的光合产物相对减少,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送到枝条中的量也相对减少,有利缓和枝势,枝条积累的光合产物增多,有利成花结果。因而在树体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要控制枝干比。枝条的粗度除影响物质交流外,还与消耗营养有关,枝条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消耗树体营养,一般枝条越粗,维持其生命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越多,用于成花结果的物质相对就减少。而枝条细的情况下,则有相对充足的营养用于成花结果,有利于产量提高。理论上枝与干的粗度差别越大越有利结果。一般树形不同,枝干比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静宁苹果生产中乔砧大冠稀植推广的改良纺锤形枝干比以1∶3 为宜,矮化密植推广的细长纺锤形枝干比以1∶5 为宜,高纺锤形枝干比以1∶7 为宜(图7)。为了很好地控制枝干比,修剪中通常坚持去大留小的原则,达到“要想苹果大,快把大枝下”“要想苹果好,大枝全去了”的效果。

图7 应用留桩修剪,拉开枝干比

2.4 枝角配套

树形不一,枝条开张角度各异。枝条的生长状态直接决定其成花效果,一般枝条越直立,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顺皮层下运到根系的越多,枝条中积累的养分越少,成花数量越少;而枝条的生长势改变后,其中积累的光合产物也会发生变化,一般随着枝条开张角度的增大,枝条运送到根系中的光合产物会减少,枝条的长势会缓和,积累在枝条中的光合产物会增加,成花数量会增多。在一定范围内,枝条开张角度的大小和成花数量的多少是呈正相关的,因而直立枝条的结果量少于水平枝,水平枝条的结果量少于下垂枝,因而利用下垂枝结果最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已成为各地共识)。我国山东曲姓果农利用垂柳式树形将苹果产量提高到13 800 kg/666.7 m2就是很好的佐证。因而生产中要根据树形,注意拉枝开角,保证枝条伸展的角度与树形相配套,以利产量提高,提升生产效益。如静宁苹果生产广泛应用的改良纺锤形枝轴开张角度90°,枝轴上着生的结果枝与枝轴的角度保持85~90°,呈下垂状结果最理想。而矮化密植栽培应用的高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树形,着生在中心干上的枝轴开张角度一般要达到110°左右,呈下垂状结果最好(图8、图9)。

图8 下垂枝的培养

图9 下垂枝结果状

2.5 叶大厚绿

叶片是光合产物的加工厂,叶片大,颜色绿又亮,叶片厚,则叶片光合能力强,光合产物积累充分,有利于产量的形成。相反,如果苹果叶片小、叶片薄、叶色发黄,则叶片光合能力弱,不利于苹果产量的形成。因而生产中一定要促大促厚促绿叶片,以提高产能。叶片的大小、薄厚、色泽的深浅与氮肥有着极大的关系,在生产中要注意适时、适量供给氮肥,以保证叶片肥大、叶色绿又亮,提高光合能力,促进产量提高。

2.6 花芽饱满

苹果花芽的饱满程度直接决定所结果的大小及品质的提高。苹果为胎里富作物,花芽饱满,则说明花芽分化充分,有利于结大果。如果花芽秕,则说明花芽分化不充分,所结的果很难长大。这一现象在苹果生产中客观存在,最明显的是大小年结果现象。在结果多的大年,由于前一年结果少,树体中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花芽分化,形成的花芽饱满,结的果多且普遍较大;而结果少的小年,由于前一年为大年,树体结果多,大量的营养用于长果实,用于成花的营养相对欠缺,导致秕花多,结的果实较少且普遍长不大,大果率较低。因而促进花芽饱满是苹果优质丰产的关键环节之一,花芽饱满也是高效果园的重要树相指标之一。要保证花芽饱满,除控制结果量外,还要保证花芽分化期的养分供给,对6月追肥应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成花树形树体
奔跑的铁花
奔跑的铁花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随想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雨 夜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苹果发生冻害怎样补救
树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