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核桃黑果病

2019-11-14 02:35李宗先
北方果树 2019年6期
关键词:黑斑病炭疽病病斑

李宗先

(河北省青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 青龙066599)

核桃临近成熟时,很多核桃园由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出现青果大量变黑、腐烂并脱落,导致大幅减产。引起核桃发黑的原因主要是两种病害和一种虫害,即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和炭疽病、核桃举肢蛾为害。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造成核桃青皮发黑,侵害果实后,核桃仁干瘪或者变黑。核桃举肢蛾幼虫为害时,钻入硬壳内蛀食种仁,也会造成落果或果实变黑。一般情况下,天气高温多湿,连续阴雨天气,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发病严重;天气高温干旱,核桃举肢蛾为害严重。

近10年来,核桃黑果病在河北等北方地区每年都有发生,而是近几年越来越严重。一般发病率达30%~80%,个别核桃园接近100%,损失惨重。2019年7—8月北方雨水较多,造成严重的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和炭疽病病害,导致核桃青果大量变为黑果,种仁腐烂,丧失经济价值;2017、2018年北方天气高温干旱,造成严重的核桃举肢蛾为害,导致核桃黑果,严重影响核桃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

由于核桃黑果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临近核桃成熟采收时,果农重视不够,放松后期防治;有的果农不能准确判断发病原因,分不清病害和虫害,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机,造成核桃黑果大量发生。

1 核桃炭疽病

1.1 为害症状

果实受害,果面上病斑初为褐色,后为黑褐色,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病斑中央有很多褐色至黑色小点,有时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发病轻时,核壳或核仁的外皮部分变黑,降低出油率和核仁产量(图1)。严重时病果上多个病斑扩大、连片,导致全果变黑腐烂,核桃果实干缩早落,核仁失去食用价值(图2)。

图1 核桃炭疽病轻度为害

图2 核桃炭疽病严重为害

1.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核桃病枝、叶痕、残留病果及芽鳞中越冬,成为翌年初次侵染来源。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从伤口和自然孔侵入,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团又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发病的早晚和轻重与高温、高湿条件有密切关系。在25~28 ℃条件下潜育期3~7 d。一般当年雨季早、雨水多、湿度大,发病早且重;反之,发病晚且轻。

1.3 防治方法

1.3.1 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加强夏季修剪,改善园内、冠内通风透光条件。7月发病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清除病枝、病株,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1.3.2 清园

果实采收后,结合修剪清除病枝,摘除病僵果,清除病叶及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翌年初次侵染源。

1.3.3 药剂防治

春季发芽前喷3~5°Be 石硫合剂,或乙酸铜600 倍液。6—7月清除病果、病叶,防止病害蔓延。发病初期及时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700 倍、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 倍液,根据病情,每隔15 d 喷1次,共喷二三次。

发病重的核桃园,喷靓果安500 倍,或80%戊唑醇4 000 倍、10%苯醚甲环唑3 000 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 d 喷1 次。

2 核桃黑斑病

也叫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果实被害率30%~70%,重者90%以上,核桃仁减产40%~50%,严重影响核桃产量与质量。

2.1 为害症状

果实受害,初期果面表皮上出现黑褐色、油浸状、微隆起的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病斑,无明显边缘,逐渐凹陷变黑,外缘有水渍状晕圈。后病斑迅速扩大成片,中央下陷、龟裂。遇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并向果核发展,使核壳变黑。严重时病斑凹陷,可深入核壳,使整个果实连同核仁全部变黑腐烂,提早落果(图3)。

图3 核桃黑斑病为害症状

2.2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黄单胞杆菌,属细菌。发病早晚及发病程度,与温度、湿度有关。在足够的湿度条件下细菌侵染叶片的温度范围为4~30 ℃,侵染幼果的适温为5~27 ℃。发病程度与雨水关系密切。一般雨后病害迅速蔓延,展叶及花期最易感病。春、夏多雨的年份或季节发病早且严重,尤其是降雨量大时要特别注意防患。

2.3 防治方法

2.3.1 清园

果实采收后,脱下的果皮应集中烧毁或深埋。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枯枝,清除病叶、病残果,收拾地面落叶、落果,集中烧毁,减少翌年初次侵染源。

2.3.2 药剂防治

发芽前喷1 次3~5°Be 石硫合剂或43%戊唑醇3 000 倍液,消灭越冬病菌。开花后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或1∶0.5∶200 倍波尔多液、70%甲基硫菌灵1 000 倍液。5—6月果实膨大期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农用硫酸链霉素,每隔15 d 喷1 次。也可与乙蒜素、草酸铜等药剂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

3 核桃举肢蛾

也叫核桃黑。因成虫静止胫、跗节向侧后方上举并不断摆动,不动时向侧后方翘起,故称“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肢蛾科(图4)。

图4 核桃举肢蛾成虫

3.1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核桃果实。以幼虫蛀入果实和种仁为害。幼虫蛀入核桃果实(总苞),在果实表皮内蛀食为害(专吃青皮),纵横串食多条孔道,孔道里充满虫粪。一个果内幼虫可达几头,多的30 余头。

被害处青皮表面逐步变黑,或起皱并开始凹陷,有的青皮表面呈现一条条浅痕皱缩,使整个果皮全部变黑皱缩。有的果实呈片状或条状黑斑,核桃仁(子叶)发育不良,表现干缩变黑,故称“黑核桃”。果实被害率30%~90%,严重影响核桃产量和质量(图5)。

图5 核桃举肢蛾幼虫为害核桃果实,造成黑核桃

3.2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3 cm 土层内、树干基部粗皮裂缝内、杂草、石块与土壤间结茧越冬。在河北,越冬幼虫在翌年6—7月下旬化蛹,盛期在6月中下旬,蛹期约7 d。成虫发生期为6月上旬—8月上旬,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孵化后,幼虫在果面上爬行1~3 h后蛀入果实为害。早期被害果皮皱缩变黑,提早脱落。个别虽未落,但种仁已经变质,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幼虫不转果为害。

3.3 防治方法

3.3.1 人工防治

受害轻的核桃树,7月上旬幼虫脱果前及时捡拾落果和提前采收被害黑果深埋,杀灭幼虫,消灭越冬虫源。

3.3.2 诱杀

羽化期采用性诱剂诱捕雄成虫,减少交配,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

3.3.3 生物防治

6月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等天敌,可控制害虫为害程度。

3.3.4 药剂防治

掌握成虫产卵盛期及卵孵化初期(6月中旬—7月上中旬)树冠喷药,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0 ~200 g/666.7 m2对水50 kg 喷雾,或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3 000倍、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6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倍液均匀喷雾,将幼虫消灭在蛀果之前。

4 综合防治

在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清园的基础上,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喷药的次数,提高效率。一般在6月下旬—7月初雨季来临前及核桃举肢蛾卵孵化前,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或1∶0.5∶200 倍波尔多液)+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3 000 倍液进行预防。7月中下旬发现病虫害时,可用80%戊唑醇4 0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3 000 倍)+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 倍、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 倍液)进行防治。均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黑斑病炭疽病病斑
人参黑斑病防治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草莓育苗炭疽病防治关键因子研究
桂北山区红阳猕猴桃花腐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枯草芽孢杆菌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