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书院建筑形制与艺术考

2019-11-14 12:11马海鹰邓玲邱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8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

马海鹰 邓玲 邱杰

摘 要:这是一座集儒学、新学、红色文化于一体的书院。其保存完好的建筑形制和艺术价值是当代研究湖湘县制书院建筑的珍贵文物。

关键词:文华书院;建筑形制;艺术价值

文家市镇坐落在巍巍的罗霄山脉北麓。文家市地方虽小,但其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吴楚边界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乡间历来就有着崇文尚武、立志报国的风俗。在清代晚期,文家市的贤明乡绅们集体捐资兴建起了一座学府——文华书院,为当时湖南浏阳南区最大的学府,后来更名为里仁学校。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的小书院,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竟然会与之有着难以忘怀的三面之缘,并因他在此地做出了一个与中国革命、人民军队生死攸关的抉择而被永远地载入共和国的历史丰碑。

文华书院始建于1841年,是新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湘赣边界一座有着178年人文历史的重要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群。其蕴藏的书院文物建筑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极为丰富。在这里,不仅授受儒学,倡导新学,而且是大革命时期浏阳传播红色文化和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阵地。文章通过对书院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的探究,去解读书院的文物价值,以飨读者。

1 文华书院修建原由和历史沿革

书院名中的“文华”是取自“文章华国”之义。所以,也定名为“文华书院”。在清道光21年(1841),当时的清政府开始倡导新学并下诏:在乡村兴建书院有功之人可嘉赏顶戴花翎。因此,全国各地富贾乡绅纷纷踊跃兴办。时任浏阳县令的胡泰阶便召领四乡有钱乡绅兴建书院。其巡视南区文家市,问及山水,遂勘址文昌阁,决议将阁院扩建成书院。当地的乡绅鸿儒刘大馥、甘崇勋、陈番庶、刘大镛、李南雅等人当即呈请募建,发印册募集钱款数千缗、田数顷,逾年竣工。咸丰元年(1851),书院由知县赵光裕主持增修。监生彭万成同前诸君子复多方劝募,又增田二顷,募集钱款二千缗,征购周边民房隙地添建斋房数十间,对院中堂殿楼阁依次重新加以修葺。文华书院初具规模。同治甲子三年(1864年)又募资在西斋前面新建祀奉关帝的武庙,形成书院文武相配的独特格局。过五年,又募款重新修缮大成殿,新刷丹漆,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左右新增制四配十哲神位,以供书院师生祀奉。书院每年开学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以求神灵圣人能庇佑学院培养出优秀的学子,光耀书院的门楣。

光绪27年(1901),清政府一心想通过维新变法挽救颓势,开始推行西学,下令全国的学堂改制。文华书院遂于光绪34年(1908)改名为文华小学堂,除传授四书五经外,还新添算学、历史、地理及自然科学知识。民国元年(1912),留日学生、同盟会会员刘世逌(字咏球)为宣传资本主义进步思想,回乡更“文华书院”之名为“里仁学校”,并出任第一任校长。取名“里仁学校”,也是取自《论语·里仁》中“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而来。在这里,他先后启用张国焘、罗章龙等许多拥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来此任教,极大地促进当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25年上半年,在长沙优级师范读书的陈世桥回到文家市,担任里仁学校校长。不久,其又在学生黄本和的发展下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1925年底,陈世桥便在里仁学校成立了文家市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担任第一任书记。随后几年,里仁学校就成为了浏阳南区的红色革命中心。

里仁学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思想的阵地,是毛泽东1917年、1927年、1930年三次来到文家市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历史见证的场所。

1927年,少年胡耀邦、杨勇同样是在这里读书才开始接触革命的思想。一个崇文,一个尚武,纷纷踏上了革命道路。后来,一个当上了中共中央的总书记,一个成为了共和国的开国上将,都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1959年,会师旧址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会师旧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设立专人保护;1966年成立专门保护机构;1969年将会师旧址内的里仁小学全部搬出,并初步对国内观众开放参观;1971年成立“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管理单位,对会师旧址进行保護、管理;1974年1月1日正式对国内外观众开放;1977年在会师旧址西侧新建秋收起义历史辅助陈列馆;1983年更名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1995年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会师旧址和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中宣部和国家旅游局公布其为第一批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2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公布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国家旅游局升格为国家“4A”级景区。

2 文华书院是湘赣边界建筑形制保存最为完好的书院之一

文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21年(1841),是浏阳最早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与湘赣边界其他书院相比,建筑形制保存最为完好的书院建筑群落。

文华书院在选址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典型的自然观。书院整个建筑座南朝北,背倚文华山,前方为渌水南川河流经。南北进深76.7米,东西最宽70余米。中轴线上自北向南依次由巷门、标语巷、照壁、左右带过亭、门楼、中厅、大成殿、状元桥、成德堂组成,加上西斋、武帝庙、文昌阁、新斋、操场,总占地面积为5677平方米,建筑面积3134平方米。

文华书院的门楼是进入书院的第一道门。门楼为土木、砖木混合结构,中心点高8.8米,面积125平方米,单坡单层,小青瓦屋面,檐口装有兽头瓦当。门楼前面的10级踏步用产自于当地的细麻石板砌成,宽3.6米,台高1.3米。门框、门枕石(门簪已毁)、门槛同由产自当地的细麻石凿成。门框高4.1米,宽2.1米,门槛、门枕石均高0.31米。横向五开间,外观封闭,正面墙上保留有当年的红军标语。单坡屋顶,垛墙出檐极小,檐下有彩画及墨绘,立面白灰粉刷,中有灰色线条分割,朴素庄重。后廊为木质方檐柱,细麻石柱顶石,直棂方窗。主要木件均为丹漆。版门高3.9米,两合,门表面装饰一指宽长短不一的竹条拼卯而成的图案,起到加固美观作用。大门上方有内嵌匾额“里仁学校”四字,两侧镌写有“以文会友,为国储才”的对联。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结合中国画教学谈人文修养的重要性及大学的功能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对诺维尔“情节芭蕾”的艺术探究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