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真词艺术特色中的“深”

2019-11-15 03:02南京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周邦彦回环崔护

■胡 淼/南京师范大学

周邦彦被历来评论家认为是宋词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集大成者,其长调慢词那绵密细致的铺排与曲折回环的咏叹让人惊艳,其咏物写景、言情怀人在工整流丽的语言中层层推进,情感渐深而余韵悠长。就清真词的艺术特色,现有观点大都认为其词善于用典,浑然天成;善于铺陈,典雅有致;善摹物态,曲尽其妙;善用音律,沉郁顿挫。古今以来对清真词评价多样,《词源》称“美成负一代词名”,不过也有人认为其词不出风花雪月。单就艺术上看,清真词颇具深韵,其深表现为时间的跨度、空间的回环和情感的委婉。

一、时间跨度

时间之跨度一则表现为古语今用,通古系今,历史感浓厚。陈振孙曾评“每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周邦彦在词作上的用典或摘录唐诗原句、或截取个别字词入句,或重新熔炼化用,都与当时景、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自身感受与前人的咏调相映,仿佛是景物于此时此地的重现,情感跨越时空的交汇,如此浑然一体的引用颇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如《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整篇词作读来大抵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相似,所以周济才有评论:“旧曲翻新”。不过崔护之诗勾勒了一个轮廓,周邦彦却在这首词中用繁复的内容、回环的笔法把共度的时光、缠绵的情思浅唱出来,而且中间还多次引用其他典故,浑然一体,恰到好处。漂泊四处终于“归来旧处”想要“定巢”的人重回“章台路”,却只见静寂深沉的“愔愔”之貌,内心凄楚可见一斑。此刻“黯凝伫”,心思却飘然回到当年,那时“个人痴小,乍窥门户”天真活泼的少女之态惹人怜爱,“盈盈笑语”彷在眼前。“刘郎重到”引刘禹锡“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典故,以刘郞自喻来访佳人踪迹,然而终是渺然。于是心绪再次回到当年,以李商隐与柳枝的“燕台”典故引出自己与歌女的往事,当初的赏心悦事历历在目,而下句“事与孤鸿去”一笔将回忆拉回到现实,孤身一人重回旧地,不见佳人,唯有“伤离意绪”,情已至此,便再落笔写景,斜阳染金柳条,池塘院落帘幕,风过处,兼飞雨,如何不断肠。三百年前的崔护在桃花掩映的门扉前踟躇徘徊,娇人颜面不知去向徒留悲叹;三百年后的周邦彦在桃花初开时带着满身疲惫重回故地,却发觉繁华已逝,人也不再。相似的情景、相似的结局,如此化用典故使得这首词仿佛有了三百年的生命,它自崔护处凝聚成胚形,在周邦彦处有了血肉精魂,虽是不同地不同人,却有着相通的真挚的深情。

另外,他的词作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现在与回忆的交叠、今昔脉络的交叉,都使得词作所要表现的情感在时间的跨度和延绵中越发显得深厚,在恍惚迷离中细细渗透。正是有了过去、现在、未来的脉络,时间充盈穿梭在每一个事件当中,才不显得单薄而拥有了浓重的质感。例如在《浪淘沙慢》这首恨别词中,随着时间线路展开的是离别、思念、期望、怨恨、空茫几个阶段的情感轨迹,顺着时间线排列开的景色和典故,是凝聚着一份沉甸甸的、深厚饱满充实的相思。清真词善把情感做不规则的递进,时间作为必不可少的技巧也就受他青睐,这样的曲折更添深厚感,从而更加耐人寻味。

二、空间回环

空间之回环一来表现为词作结构的回环往复,景的描摹、情的抒发、景对情的触动、情对景的感悟、景与情的互动和对话……在他的词作中不断交替往复,如同织布机上的经纱和纬纱,在一次次交织中成匹。日本学者小林春代所说的“由纲、目构筑的、立体的网状结构”即有此意。比如一首《应天长》(条风布暖)中,起笔三句写白天的景色,看则春色盎然。接下来进入第二层,景物转换为夜景,月色沉沉,不复生机,只有孤寂和苦闷。第三层回忆当年寒食的邂逅相逢,停在郊外的油壁轻车见证了二人的相逢,这样的回忆倏忽一瞬,便进入第四层:今日,沿着当年踏青之路故地重游,可是萋萋芳草却迷了旧途,低沉的心靠酒才可以勉强振作,几番探寻之后终于找到旧迹,可是柳下人家仍在,携手同游之人已无。全词读罢方能理清整篇词的结构框架:原来词人是想着在盎然春意下重寻旧迹,带着回忆见到了物是人非情景,更添酸楚,于是孤身一人在无月的夜堂“闭门愁寂”。这样变幻恍惚的结构脉络织成千回百转的网,将情感演绎得沉郁深厚。

二来表现为景物的空间立体感,远近之间、动静之间、高低之间、虚实之间,镜头的推移,视线的转换往往使他词作中的景物具有一种全方位的立体感。有时鸟瞰全景,有时特写一处,因而细致处入微,放眼时大开大合,皆具意趣。比如怀古词《西河》极具顿挫之妙,其中一方面就在于空间景物的描写手法。上片统揽全局,放眼山河,对故国佳丽地做了全面的鸟瞰:群山、怒涛、孤城,这些粗线条的勾勒如同一幅泼墨画一般气势全开。中片开始细化,视线稍往回收,于是看得更清晰一些,青山上添了断崖树,清江上还系着“莫愁艇子”,孤城里是雾中半垒和月下女墙。到了下片便是特写的镜头,画面开始细致入微:酒旗戏鼓是热闹的街景,巷陌里是翩飞的小燕子,牵动着词人感叹兴亡的心绪。这样一层层推进的空间不再显得空旷,山水之间一点点充盈起来,从而有了萦回起伏之妙。由此便可感知,清真词的空间感极强,在不同视角下展现着不同的形态,显得丰满而有活力生气。

三、情感委婉

清真词情感的委婉一则表达含蓄,言语深婉。说相思不直接言出相思,道离愁不立刻道明离愁,宦海浮沉、羁旅漂泊都极尽委婉曲折之能,将情一压再压,揉入写景状物之中,看似隐而不现,浑然一体,细读之下却会为那深藏的、无处不在的、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意的情感而叹息。正由于隐忍含蓄故而深厚,由于委婉曲折故而绵密。

二则基本上从自身私情出发,对于刹那心思的敏感把握,因而对离别恋情、羁旅愁情、失意伤情体悟极深。再经由重叠的意象的渲染,愈发情蕴凄恻,打动人心。以晚年所做的《齐天乐》为例,故人之情、迟暮之悲、羁旅之愁都表现出来,给人以一种浓得化不开的郁郁之感。整篇词作时间跨越少年与暮年,空间切换江宁、荆州和汴京。从台城路展开,大笔渲染过后开始转为细腻,写悲秋之感和念旧之情。再通过想象把词境转换到荆江、汴京,最后写自己一醉翁在斜阳处感叹迟暮,运笔之间,沉郁悲怆之风扑面而来,感伤怀念之情尽人皆知。情感至深则笔力渐精,清真的绵密情感、浓郁愁思通过视觉所见,听觉所闻,虚实所想的字字句句表达出来,更添感染力。

“两宋词人,约可分为疏、密两派。清真介在疏、密之间,与东坡、梦窗分鼎三足。”这番评论将周邦彦的词作风格定位在一个平衡点,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处在关键节点上的词人,他的创作似乎在冥冥之中兼具着不同的特点,对于时空、意象、情感的处理技巧也展现出在对立统一之间成就的大家风范。

注释:

①(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Z].

②周邦彦,著.周邦彦词集[M].李保民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③小林春代.清真慢词的网状框架及其解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

④(晚清)朱孝臧.朱评清真词[Z].

猜你喜欢
周邦彦回环崔护
嘟嘟闯关记
题都城南庄
桃花面
宋徽宗吃醋
宋徽宗吃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新诗教学多样性探索
浅析周邦彦《兰陵王·柳》
周邦彦的气节
崔护的《游城南》浅析
桃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