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电视剧《都挺好》的成功策略分析

2019-11-15 08:20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都挺好重男轻女

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市场上涌现出一股小说改编电视剧的热潮。令人惊喜的是在良莠不齐的改编电视剧作品中不乏有制作精良且口碑良好的作品。近日频频登上微博热搜的都市情感剧《都挺好》改编自作家阿耐的同名小说,由姚晨、倪大红、郭京飞等实力派演员主演。此剧一经播出收视率就直线上升,并且引发了网友们对剧情及人物持续性的议论。《都挺好》《欢乐颂》《大江大河》这些优秀的小说改编剧反映出我国目前电视剧改编的巨大潜力,如何将小说中的文字改编成符合观众口味并且易于传播的电视剧影像是值得影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都挺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一众电视剧中脱颖而出的成功因素。

一、二元对立式人物塑造的消解与突破

传统二元对立式的类型化人物形象塑造在电视剧创作中运用广泛,其泾渭分明的对立元素使得情节中矛盾与冲突更加激烈。电视剧通常通过角色间的善恶对比来刺激观众支持正义的一方、批驳罪恶的阵营。这种惯用的情节架构思维虽然能使主题一目了然,但是较难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并且这种使用泛滥的人物塑造方式逐渐成为电视剧发展的桎梏,如果不能突破这种惯用套路,电视剧很难实现真正的内容创新。《都挺好》是一部包含家庭、职场等不同环境元素的电视剧,剧中人物扮演的社会角色转换频繁,这也就意味着必须要呈现出更加立体化的人物形象。从小说到电视剧,编剧有意模糊人物间绝对化的性质差异,消解明显的对立关系,突破这种传统的二元对立式人物塑造方式。剧中没有了所谓的好人、坏人,取而代之的是有着复杂情感的普通人的身份。

强势与弱势的对比在剧中人物苏明玉的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苏明玉刚出场时开着名车、穿着一身名牌、妆容精致,一米七多的身高配着长卷发气场极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大公司的总经理,处理公务杀伐决断冷静从容。现在社会衡量成功、强大有几个标准:富裕、社会地位高、个人能力强,而这些苏明玉全做到了。光从这些看来苏明玉算得上成功女性的典范了,然而苏明玉真的处于强势的一方吗?其实不然,苏明玉光鲜亮丽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社会弱者的求生挣扎。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受到母亲物质和精神上都与哥哥们极其不平等的对待。苏明玉不被允许报考想念的大学,自己的房间被卖掉只能挤在角落学习,甚至连一本习题都不给买;反观大哥二哥,家里倾尽家财也要送他们念好大学,平时想要什么都是有求必应。在这样的鲜明对比下苏明玉委屈、隐忍,在受到母亲的伤害下还要忍受二哥的欺负。苏明玉是社会中重男轻女家庭下女性的缩影,她们一出生虽身体健康却被迫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你是个女孩子”,这句话被重男轻女的父母当作回绝女儿一切合理需求的利刃,由此剥夺女孩公平受教育的权利、选择配偶、选择人生的等等权利。说苏明玉弱,但是她又心性坚强,能勇敢的向不公的人生挑战;说苏明玉强,但是她又对社会有着极强的不安全感,宁愿睡在小小的浴缸中也不愿睡在敞亮的房间里,只因浴缸四处是壁很安全不会受伤。似强非强、似弱非弱,这种强弱共存与转化使得二元对立的人物塑造分界线的模糊化。观众们不再仅仅关注于这个角色强弱与否,还会引发对其为何强为何弱、如何由弱到强又为什么明明强大了却依旧是社会弱者的深度思考。

苏家老二苏明成是剧中话题度很高的一个角色,经常令很多观众气的牙痒痒。

在《都挺好》中,苏明成看上去是典型的负面形象,从小时候开始就是家里的霸王,一直欺负妹妹苏明玉,长大后甚至将苏明玉打进了医院。这种欺负已经远超兄弟姐妹间的顽皮争斗,到达了欺凌、侮辱的地步。除此之外,苏明成的啃老形象更是刻画的入木三分。为了替苏明成买房娶媳妇,苏母卖了间老屋并且减衣缩食,婚后一直用自己和苏大强的积蓄接济苏明成。苏明成开着车和妻子朱丽过着精致的二人生活,然而他们的良好生活品质却是建立在父母生活质量受损的基础之上。尽管这是苏母作为母亲自愿的付出,然而苏明成却将这一切恩惠当作理所应当,丝毫不觉得羞愧。也因为二十多年来对母亲物质和精神上的依赖,苏明成活成了巨婴,对妹妹苏明玉张牙舞爪而生活却离不开母亲。苏明成的人物形象看起来似乎是面目可憎、无可救药,但是苏明成真的完全不仁不孝吗?要指责苏明成啃老不孝顺似乎也站不住脚,从小到大苏明成是苏母的开心果,经常陪伴在苏母身边逗她开心,考大学时也选择了离家近的学校方便回家。而反观苏明哲、苏明玉却基本没有尽到陪伴父母的责任。苏明哲出国留学多年很少回家,不说经常承欢膝下,父母就是连面也见不着。苏明玉更是在大学时就和父母断绝关系从此十多年音讯全无,直到苏母死都没能见上一面,也没有尽到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而这些年一直是苏明成陪在父母身边,虽然物质上没能给父母好的条件,但至少让她们感受到了孩子的陪伴,不至于孤独。在大众指责苏明成啃老不孝顺时,是否割裂了孝顺的概念和标准呢?不是只有给钱才算孝顺,父母更需要的是孩子的陪伴、是精神上的踏实幸福。并且苏明成虽然对妹妹不仁义,但他对其他人都挺好。作为一名丈夫,他疼爱妻子,把自己的夫妻生活经营的美满幸福。工作上他也努力上进,跟同事之间的相处也很融洽。除了苏明玉是他一点就炸的火药,其它时候他都算是一个不错的人。难道就因为对一个人不好,就要判定他罪恶吗?这显然不公平。对于苏明成这个角色我们无法直接地下判断,断定他是好还是不好,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消解让大众更客观地去审视这样一个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单一维度的审视并不能形成对一个人的正确评价。传统的二元对立式人物塑造将人物形象过分脸谱化,由此会造成观众对角色的片面化理解。《都挺好》在塑造人物角色时消解、突破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将人物多面的形象展现出来,而不仅仅是一个好人或者坏人。这种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塑造让这部电视剧更加深入大众的内心,让观众们更能够感同身受,这也是这部剧爆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传统性别叙事的颠覆创新

传统的性别叙事中男性总是占据主导地位,把控着话语权,表现出强势、权威的形象特征。而女性通常表现为柔弱、顺从,依附于男性。在大多数电视剧的性别叙事中,男性角色总是呈现出人性的优点,而女性角色却常常与人性的弱点相联系。例如深明大义的公公与尖酸刻薄的婆婆,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男人与被丈夫抛弃的悲惨女人等等。这种刻板的性别特征来源于父系社会的社会结构,男性掌控社会权力,而女性被迫屈从于这种秩序,活在男性构建的女性标准里。一旦女性试图挣脱这个标准的牢笼,就会受到来自社会的抨击和打压。《都挺好》中很难得的向这个标准发起挑战,女性角色在很多方面都强于男性角色,颠覆了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传统性别叙事特征。

苏家是苏州很普通的一户人家,苏父苏母双职工且儿女双全,看似和谐的家庭却暗藏着分崩离析的危险。传统的家庭中父亲当家作主,母亲操持家务。在家庭的教育上,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亲传递给孩子的大多是责任感与男子汉的担当,而母亲多为细腻温柔的陪伴。然而当这种关系反转,母亲的过于强势,父亲的无能懦弱却容易造成下一代性别气质的转变。在《都挺好》中,苏母赵美兰掌控着家里所有事务,在工作上也十分优秀;而苏父苏大强在妻子的铁腕高压下变得越来越无能懦弱,在家毫无话语权,在工作单位存在感也很低。他从不敢表达与妻子相反的意见,包揽了买菜做饭等家务,甚至因为私藏了十块钱被迫向妻子下跪认错。这就不再是女性顺从于男性,而是女性掌控权力支配男性。

在母亲赵美兰的影响下,女主角苏明玉的性格也非常强势。苏明玉的性格形成一方面受到重男轻女家庭的压迫和伤害被迫形成,而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从小对母亲行为的耳濡目染。女性实现坚强与独立是现代女性的自我追求,苏明玉就是这种女性形象的典型。在严重重男轻女家庭中从小受到不平等待遇,在大学与家庭断绝关系实现彻底的独立。苏明玉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了大公司的总经理,开豪车住豪宅,处理公务时杀伐决断尽显果敢,浑身散发着成熟女性的魅力。这种人生让许多女性观众羡慕,并且为很多处于逆境迷茫的观众做了一个成功的示范——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过上渴求的人生。苏明哲的妻子吴菲成绩优异去美国留学,在美国有着稳定的工作。并且在人情世故方面都很通透,苏母去世,苏明哲在公司裁员的风口浪尖上要回国,吴菲顶着压力支持丈夫回家尽孝;了解到苏明玉所受到的家庭伤害,吴菲坚定地站在苏明玉身旁,真诚地关心明玉;苏父想要独自居住,吴菲愿意和丈夫一起为苏父买房子。吴菲对周围的人都尽善尽美,遇到事情能够冷静分析,独立聪慧、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塑造的很成功。而反观苏明哲,同样是成绩优异,然而其他方面的能力和情商就较为低下。在被公司裁员后,为了面子苏明哲宁愿在家坐吃山空也不愿去做比较低端的工作,最终还是妹妹苏明玉暗地里施以援手;在家庭矛盾面前,苏明哲总是以苏家长子身份自居,但是对解决问题却毫无帮助,只知道报怨他人;为了在家人面前不丢人,牺牲妻子和女儿的生活质量,导致小家也摇摇欲坠。吴菲的精明能干与苏明哲的虚伪无能形成鲜明对比,女性优于男性的人物塑造让大众重新审视传统的性别认知。社会中向来不乏优秀的女性,然而影视剧却很少花大篇幅去把这种女性形象搬上荧幕。《都挺好》中苏明成带给观众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啃老”,并且在受到指责时,苏明成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苏明成的妻子朱丽的三观远比苏明成的三观端正的多。朱丽在知道自己和丈夫花了公公婆婆那么多钱后坚决要把钱还回去,并且教育苏明成一定不能啃老,要凭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

女性角色闪光点的展现让观众看到了这部剧的创新之处。与传统的凸显男性光辉的电视剧相比,在这部剧中,女性不再局限于男性主观构建的理想模型,不再一味的符合男性的审美权威,而是以独立自信的姿态展现着个人魅力。《都挺好》中强大的女性角色没有依附于男性,独立面对工作、生活的困难和挑战。这种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地位的建构也是社会意识进步的体现。随着电视剧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观众逐渐因为同质化严重的电视剧剧情而产生审美疲劳。许多电视剧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男主够帅女主够美就能够吸引到观众。实质上现在观众的审美水平已经大幅提高,光凭主角颜值已经撑不起收视率,毫无创新的内容、腐朽俗套的剧情已经跟不上这个内容为王的影视时代,打破固有思维突破创新才是实现电视剧市场良性发展的有效方式。而《都挺好》正是颠覆创新了传统的性别叙事,苏明玉、吴菲、朱丽等经济独立、思想自主的优秀女性形象的塑造更加客观公正地审视女性,跳出了固有的女子本弱的社会偏见。这种社会进步思维在电视剧中的呈现也成为《都挺好》成功的因素之一。

三、家庭伦理问题的再思考

中国封建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表现为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上的紧密联系,受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统制。在这一社会形态意识的作用下,“父权”、“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愚孝”等思想在国家各个角落滋生蔓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这些思想确实有助于稳固社会秩序,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然而当社会走出封建体制,进入了现代社会,这些落后的封建思想观念就成为了社会的痼疾,荼毒着很多人,阻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间的激烈碰撞就表现在日益凸显的各种家庭伦理问题中。在过去,家庭的夫妻关系是比较稳固的,夫妻关系终结都是男方休弃女方。中国封建社会,男性休妻有七种理由: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女性为了不被丈夫修弃会努力不触碰这七条戒律,维系着夫妻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独立意识日益觉醒,男女平等观念的强化,婚姻的主动权不再把控在丈夫手里,男方和女方都有权利离婚,结束夫妻关系。这种个人自由平等意识的觉醒也是现代社会离婚率上升迅速的重要原因,在电视剧《都挺好》中吴菲虽然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性,但是她也能坚守自己的底线,不会一味的忍受。在丈夫的所作所为无法接受的时候,她会理智地分析问题,并且明确如果继续危害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将会提出离婚。电视剧的结尾,朱丽也与不知悔改一错再错的苏明成离婚。《都挺好》让大众重新审视婚姻关系,过去单方面的付出和容忍维系不了婚姻,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经营才有可能携手一生。

在《都挺好》中,“重男轻女”的落后封建思想是贯穿整部剧的线索。苏母对儿子女儿天差地别的待遇给女主角苏明玉的内心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和怨恨,从小受到母亲的白眼、哥哥的欺负、父亲的袖手旁观,被迫进入自己不喜欢的大学,在大学与父母断绝关系的苏明玉就是受“重男轻女”思想残害的女性典型。所幸苏明玉足够坚强,并没有被生活击倒,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优秀的人。然而社会中大多数受“重男轻女”思想伤害的女性可能没有苏明玉这样的人生巨变,她们所要承受的是一生的折磨。大众在同情苏明玉的悲惨遭遇的同时也会指责苏母的行为太过恶毒。但是认真审视这部电视剧我们会发现,似乎不能把一切罪过归因于苏母一人,实际上苏母也是受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荼毒的女性之一。苏母在生下两个儿子之后实在忍受不了丈夫的窝囊无能,本想和丈夫离婚。可苏母的母亲不同意她离婚,她想让苏母把苏明玉的舅舅也弄进城里拥有城市户口。苏母也被自己的母亲当作帮助哥哥的工具,牺牲了自己的人生,并且把自己受到的屈辱都归结到了苏明玉身上,由此“重男轻女”的思想又开始新一轮的伤害。《都挺好》让社会重新反思家庭环境和亲情关系,希望能够去矫正有偏差甚至是畸形的社会观念。批评一个人的错误只能救赎一个人,而整个社会的错误需要大众一起反思。对家庭伦理问题的再思考让观众们看到了这部剧的意义和用心,这也是《都挺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

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内容粘贴到不同的人物上,而是顺应观众观剧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适当的变化。而观众的审美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所变动,这也就意味着电视剧改编要不断创新,不断融入时代的新鲜元素,这样才能在创新中得到提升和发展。《都挺好》的爆红折射出观众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肯定以及对电视剧内容元素创新的渴求,创新下的电视剧发展前景才能真的“都挺好”。

猜你喜欢
都挺好重男轻女
Boy Crazy
养老如何才能“都挺好”
正午阳光新剧《都挺好》3·1开播
苏家“都挺好”,美剧“更摩登”
《都挺好》:探讨现代家庭情感关系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何“重男轻女”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 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这些癌症都“重男轻女”
女生比男生成绩好与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关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