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成形电脑横机手套设计与编织工艺

2019-11-15 02:38王莹莹吴志明
丝绸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机头大拇指花样

王莹莹,王 盼,吴志明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系,安徽 淮北 235000;2.江南大学 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2)

近年来,全成形编织技术已成为针织服装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针织手套作为常见配饰,可采用全成形编织技术通过三维立体编织实现一体成形[1-2],下机即可直接穿戴,手感柔软、舒适。目前市场上的手套多采用手套专用机编织而成,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专机专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具有一定局限性。国内对手套编织方法的研究并不多,Blaga等[3]利用一种分离技术在德国Stoll双针床电脑横机上实现了普通五指手套编织,但编织过程需借助其他辅助装置来解决手指连接处的破洞问题。满翠萍等[4]采用国产龙星电脑横机进行针织手套的编织,因编织难度较大,需经过反复调试才可实现。刘丽妍等[5]研究了自发热针织手套的结构与性能,但未涉及手套的设计方法及成形工艺。因此,对全成形电脑横机手套设计和编织方法的研究至今仍处于空白阶段。

本文从日本岛精公司双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SWG061N2 15G及配套的SDS-ONE APPEX3设计系统入手,对全成形手套的设计和编织原理进行探讨,为全成形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全成形电脑横机

1.1 结构组成

日本岛精SWG系列全成形电脑横机可用于生产婴幼儿服装、时尚配饰、防护用品、女士连裤袜及背心等产品,配有两个针床,其中前床固定,后床可左右移动;采用R2CARRIAGE急速回转机头,加速了机头回转速度,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图1所示,机头中央为编织系统(用S2表示),两侧为翻针系统(用S1、S3表示,命名由机头行进方向决定[2]);张力装置采用可快速穿纱操作方式,编织检测到结头时,机器会减速或停止,增强了品质管理;弹性纱送纱装置利用马达控制纱线送出、归位[3],提高了编织稳定性;新设计的插纱装置可插入织物线头,插线钩和纱剪靠马达驱动,可将线头准确插入;采用各自独立驱动自跑式纱嘴,编织嵌花等组织时,可节省空车行。

图1 机头基本结构Fig.1 Basic structure of machine head

1.2 编织动作

全成形电脑横机采用的织针为全成形复合针,织针由针钩和滑片3部分构成,其中滑片上端呈2个叶片状,滑片位于针槽中央位置。当满针编织时,通过滑片实现单侧线圈横向移动。如图2所示,织针主要动作包括成圈、吊目和翻针。

图2 织针动作Fig.2 Action of needle knitting

翻针分为普通翻针、保持和返还3种状态。普通翻针是线圈从针钩翻到针钩;保持是线圈从针钩翻到滑片,并保持在滑片上;返还是从滑片翻回到针钩上。翻针方向由机头的行进方向决定,图3(a)在普通翻针和保持情况下,机头右行S3系统执行从后向前的翻针,机头左行则执行从前向后的翻针;图3(b)在返还情况下,机头右行S1系统执行从后向前的返还,机头左行则执行从前向后的返还;图3(c)在普通翻针、保持与返还都有情况下,机头右行S1和S3系统分别执行从后向前的返还、翻针,机头左行则分别执行从前向后的返还、翻针;图3(d)在编织及返还情况下,机头右行S1和S2系统分别执行从后向前的返还、编织,机头左行则分别执行从前向后的返还、编织。在S2系统执行编织后,后行的S3系统不能再执行翻针。

图3 翻针规律Fig.3 Rules of loops transferred

2 全成形手套设计

2.1 结构与分类

如图4(a)所示,通常手套主要由手指、手掌、手套口3部位组成[6]。其中,手指部位分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手掌可分为4指掌和5指掌。

手套种类有很多,其主要用于手部保暖、劳动防护及装饰用途[7]。如图4(b)所示,根据指部外形,可分为五指手套、连指手套、三指手套、直型手套、半指手套及无指手套(①~⑥)。通常分开的手指越少,手套的保温效果越好,但同时对手部的活动限制越大。半指与无指手套除了具有装饰性外,其手部灵活性较五指手套更好。

图4 手套基本结构与分类Fig.4 Basic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loves

2.2 版型设计

采用全成形电脑横机配套的SDS-ONE APPEX3设计系统,按照图5所示流程进行手套版型设计。

图5 手套设计流程Fig.5 Gloves design flow

基础设定内容主要包括编织类型、组织花样类型、手套种类、大拇指类型及左右手类型,其中编织类型可选择满针或隔针编织。当选择满针编织时可达到接近机器针距的手感,但不可编织有反针的花样,因机器采用全成型针,故满针编织时也可执行移针、绞花等的翻针处理;当采用隔针编织时可编织反针花样,15 G的编织机相当于10 G的手感,但若插入弹性纱线时,根据伸缩程度,可能与上述手感有所差异。组织花样类型分为平针和弹性纱吊目,平针类型可根据需要描绘平针或组织花样。当编织压力手套时,可采用弹性纱吊目,通过以弹性纱吊目描绘手套整体花样来达到收紧效果。如图6所示,大拇指类型可分为普通、三维立体、手掌内侧及倾斜手掌内侧,系统根据设定内容生成手套的基本花样轮廓。

图6 大拇指类型Fig.6 Types of thumb

指尖设定用于选择指尖类型、形状及编织方式。指尖类型可选择全指、半指或自订,自订可针对五个手指任意设定各指编织方式。当采用全指时,指尖形状分为普通、较细和最细,一般根据手指宽度,设定指尖起头宽度,见表1。图7为手指宽度相同时,不同指尖形状所呈现的外观效果。当手指宽度较窄时,普通和较细类型编织效果相同。当选择最细类型时,可在指尖加针部分中心做挑半目使指尖更细长,但挑半目的次数与位置不可改变,且大拇指选择手掌内侧时,不可采用此类型。当采用半指时,可指定起始编织方式,分为交错吃针、纱嘴回踢及起底编织。系统按该部分设定描绘手套的指尖编织花样。

表1 起头宽度设定参数Tab.1 Initial width setting parameters

图7 指尖形状Fig.7 Shapes of fingertips

当大拇指采用三维立体编织时,可设定手套配色花样描绘位置和三维立体编织方式。当嵌花、提花等配色花样描绘位置不同时,采用编织方法也不同。三维立体编织设定主要包括大拇指及大拇指根部扭转针数。大拇指扭转针数可设定为3针,使大拇指更容易插入。大拇指根部扭转针数越多,大拇指离掌心越近,当采用满针编织时,最多可设定8针;隔针时,最多可设为4针。

手指胯设定分为无重叠目和有重叠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指胯设定。手腕形状分为有成型和无成型。普通短款手套多采用无成型编织,呈直筒状;长款护腕手套可采用有成型,手腕部分会按照人体结构执行收、放针处理。

输入尺寸与密度部分用于设定手套各部位尺寸和编织横纵密度。先根据纱线材料,确定度目值和横纵密,再根据生产要求,输入各部位尺寸,系统会按横纵密数据,将尺寸转换成编织目数。

手套口描绘可用于描绘组织和最后平收处理,为了增加手套口的伸缩性,通常采用罗纹组织或平针+弹性纱编织。

在完成以上设计流程后,系统会生成正、反面组织花样图,经过花样展开及工艺处理,将组织花样图转化为展开花样图,通过于自动控制参数页面设定纱嘴号码、持纱钩动作、线端插入方式、编织速度等工艺参数,得到编织工艺图。然后对编织助手进行工艺检查,若未发现编织错误,可直接上机编织。

3 全成形手套编织工艺

如图8所示,以普通五指手套为例,其基本编织顺序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4指掌、大拇指、5指掌,以及手套口(①~⑧)。其中①~④和⑥,通过设定纵向节约循环次数来缩短工艺图上手指部段纵向编织长度。

图8 手套基本编织顺序Fig.8 Basic knitting sequence of gloves

3.1 四指编织工艺

3.1.1 五指手套

如图9(a)所示,当食指编织时,先采用四平组织使指尖闭合,再采用局部编织工艺实现指尖圆弧状编织,待休止织针完全恢复编织后,保持横向宽度不变的圆筒编织[8],直至完成食指编织。按照此方法完成其他手指编织,编织转数根据手指设定长度而存在差异。因小拇指与其他3个手指的指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可通过于3指编织区域内进行圆筒编织形成3指掌,以提高手部合体性与灵活性。

图9 五指手套编织Fig.9 Knitting of five-fingered glovess

根据手指胯设定不同,指间连接方式不同,分为无重叠目和有重叠目两种情况。

1)无重叠目。如图9(b)所示,当选择无重叠目时,手指之间互相不重叠,在编织3指掌或4指掌之前,手指间保持空1针的状态,先在空出的1针上作挂目,然后沿着指胯部分执行减针处理。但执行减针次数不宜太多,通常前后针床各减针1次即可,否则会使手指到手掌的宽度突然变小,影响手套整体美观性。

2)有重叠目。如图9(c)所示,当选择有重叠目时,编织完手指部分后,通过向已经织完手指那侧移针来形成重叠纱环,此时形成的重叠纱环与手套专用机编织的指胯效果相似。通常满针编织时重叠目数设为3针,隔针编织时设定为2针。当手指部分编织单面提花或横向无伸缩性组织时,要预先放宽手指宽度,为避免手掌太宽,可适当增加指间重叠目数进行微调。

3.1.2 半指手套

与五指手套相比,半指手套手指只编织一半且下端呈开口状,两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手指部分的起始编织方式可分为交错吃针、纱嘴回踢及起底编织。

1)交错吃针。交错吃针编织方式特点是编织行数固定,编织时间短,容易编织,但编织效果一般。图10(a)为其编织工艺,为了编织稳定,先在前针床起始针位右端挂一针,并于后针床起始针位形成一个回踢纱环后,再在前后针床执行隔针圆筒编织[9]。通过交错吃针使编织区域内各织针均挂有纱环,待编织稳定后,将之前起始针位的右端挂目放掉,继续交错隔针编织一转。完成起始编织后,执行宽度不变的圆筒编织,直至完成手指编织,图10(d)为其编织效果。

2)纱嘴回踢。纱嘴回踢编织方式特点在于编织工艺较复杂,编织时间长,但编织效果美观。如图10(b)所示,先在前针床交替执行纱嘴回踢、喂纱成圈编织,于前针床形成几个稳定纱环后,前床织针暂停编织,后床织针通过从右至左依次交替执行回踢、成圈编织动作,实现指掌侧起始编织。随后,后床织针暂停编织,前床织针再从左至右执行回踢、成圈编织动作,完成指背侧起始编织,图10(e)为其编织效果。

3)起底编织。起底编织方式仅限于隔针连指手套编织,且不适用于大拇指手掌内侧款式手套,其主要特点为需增加废纱、抽纱编织,具有收缩性且编织美观。该编织方式与交错吃针相比,起底不易卷起,起底编织组织可采用平针或罗纹。图10(c)为隔针连指手套起底编织工艺,其中a是废纱编织,b是抽纱编织,c是起底编织,d是4指手掌编织。编织废纱时,先采用交替出针方式形成闭合下端,再执行隔针圆筒编织[10],并通过翻针、移圈等动作使织针上的线圈相互间隔3个空针,为抽纱编织做准备;编织抽纱时,机头带入抽纱纱嘴进行圆筒编织,实现废纱与织片分离;起底编织时,通过不断执行翻针及隔针编织,使隔针罗纹编织前形成稳定起底,图10(f)为其编织效果。

3.1.3 连指手套

连指手套基本特征是,仅大拇指独立编织,其他手指连在一起编织。连指手套大拇指的编织方式与五指手套相同。连指部位的编织与普通五指手套单个手指的编织方法类似,只是横向编织尺寸是单个手指的4倍。

3.2 大拇指编织工艺

根据大拇指形状设定不同,选择编织方法也不同,包括普通、三维立体、手掌内侧、倾斜内侧4种不同类型,图11为其对应编织工艺。

图11 大拇指编织工艺Fig.11 Knitting technique of thumb

3.2.1 普通类型

如图11(a)所示,当大拇指采用普通编织外观时,其编织方法与其他手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完成大拇指编织后移针方向相反,即向掌心方向移针,且大拇指与4指掌连接时,需执行十字交叉编织,以增加指胯牢固度。该编织方式织成的手套相当于工作用手套,左右手可互用。

3.2.2 三维立体类型

如图11(b)所示,当采用三维立体编织外观时,为使大拇指编织更容易,在编织4指掌中部时,通过移针、线圈互换使织片逆时针扭转几针,然后完成4指掌圆筒编织。如图12(a)所示,由于大拇指倾斜方向与其他手指不同,故大拇指编织过程可通过线圈扭转,使其呈自然转向,即按A处的箭头方向转向里边。执行指胯连接时,为使大拇指活动更灵活,按B处箭头方向,将根部偏向于掌心方向扭转几针。5指掌编织时,按C处箭头方向,沿着大拇指结构轮廓不断执行收针动作,使大拇指部位更贴合手形。该编织方式织成的大拇指具有方向性,且符合人体手部结构,可左、右手专用,图12(b)为其编织效果。

图12 三维立体大拇指Fig.12 Three-dimensional thumb

3.2.3 手掌内侧类型

手掌内侧类型是指在手掌上水平织成大拇指。根据纱线选择不同,编织难易程度不同,有时大拇指编织会很困难。如图11(c)所示,大拇指先从指掌侧的根部开始编织,前床暂停编织,仅后床执行编织。为实现指掌与指背连接,指掌编织过程中,两端不断执行吊目、翻针动作,并伴随着向掌心外侧移针动作;编织指尖时,采用两边暂停中间编织的局部编织工艺,只执行编入时后吊目1针,不执行翻针、移针动作;指背编织过程,两端通过不断执行不织、吊目返还,并伴随向掌心内侧移针动作,最后形成下端闭合的管状织物,图13为其对应编织效果。

图13 手掌内侧大拇指编织效果Fig.13 Knitting effect of palm inside thumb

3.2.4 倾斜内侧类型

倾斜内侧类型是指在手掌上倾斜织成大拇指,它比手掌内侧类型更容易编织一些。如图11(d)所示,大拇指开始编织时,其编织方法与其他手指相同,当编织到大拇指根部时,前床(编织手背)正常编织,后床(编织手掌)每编织1行大拇指根部线圈向掌心移2针,且将前床边缘线圈扭转1针到后床,使前后针床编织宽度相同。指根部位编织完成后,后床停止移针动作,前后床保持宽度不变的圆筒编织,图14为其编织效果。

图14 倾斜内侧大拇指编织效果Fig.14 Knitting effect of inclined inside thumb

3.3 手套口编织工艺

手套口通常采用罗纹组织或平针+弹性纱进行编织,由于全成型针采用满针编织时,不能编织带反针花样的组织,故满针编织手套时,可采用平针+弹性纱编织方式。如图15(a)所示,当采用平针+弹性纱编织手套口时,要使用两种纱线执行不同类型圆筒编织,一种是主纱纬平针编织,另一种是弹性纱吊目、不织编织。此时,可设定弹性纱插入间隔、重复次数及编织规程数,其中规程数为插入间隔与重复次数的乘积。图15(b)为对应的单面线圈图,采用每编织2行主纱插入1次弹性纱,且弹性纱按吊目2针、不织1针的针距组成来执行插入。手套口编织完成后,可采用1针或2针平收方式执行最后处理。

图15 手套口编织工艺Fig.15 Knitting technique of glove mouth

4 结 语

本文从结构分类、版型设计及编织工艺3方面探讨了手套在双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上的成形原理。手套基本编织顺序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4指掌、大拇指、5指掌及手套口;五指手套采用局部编织工艺和圆筒编织,完成手指编织;手指胯采用移针、挂目编织,实现指间连接;半指手套可选用交错吃针、纱嘴回踢及起底编织,实现手指开口编织;大拇指可采用普通、三维立体、手掌内侧、倾斜内侧编织方式,实现不同形状编织。由于全成型针满针编织时,不可编织带反针花样的组织,对全成形针织手套设计与开发造成很大限制,因此,全成形编织技术未来将面临巨大挑战。

猜你喜欢
机头大拇指花样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花样童年
洁齿的花样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
绽放花样
基于Polyflow的一出二挤管机头模拟分析
C919机头成都下线
3月,花样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