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七十二寨侗女性围腰艺术研究

2019-11-15 02:38张顺爱全克楠
丝绸 2019年11期
关键词:侗族蝙蝠纹样

张顺爱,全克楠

(东华大学 a.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b.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51)

七十二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榕江县,包括乐里、本里、瑞里、保里、往里及高平,归基、兴隆,以及平阳乡的羊社、列辰、俾友、归备、硐里、平永镇的平寨、柳兴等大大小小的七十几个自然寨。“七十二寨侗”属于榕江县一个侗族支系,指居住在七十二寨区域的侗族村寨,不包括杂居其间的其他民族。围腰是七十二寨侗女性盛装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工艺精湛、装饰复杂且引人注目,极其富有特色。本文拟通过对围腰的种类与形制、刺绣工艺及图案纹样等展开研究,以期更深入地解读七十二寨侗围腰艺术。

1 围腰的造型艺术

七十二寨侗女盛装围腰按照面料可以分为侗布围腰和彩色绸缎围腰,按照穿戴方式分为系脖式和系腰式。系脖式围腰(图1)是在脖颈处系带以固定,多为七八岁以下的女童着盛装时穿戴,七十二寨侗女童大多从三岁之后开始着盛装,七八岁以下的女童对服饰的自理能力较弱,为防止围腰脱落,而将其设计为系脖式。围腰分为上下两个相连的部分,上面贴合人体,两边是弧形,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适体性原则;下面是长方形,颈部用细带子固定,腰部用5~7 cm宽的带子作腰带,带子尾端往往有单独的“锁”状物作装饰。系脖式围腰的绣花装饰分为上端弧形绣块、下端外围长方形、内围长方形、中心绣块四部分,中心绣块的图案多以龙凤为主,其他部分绣制龙、鱼、蝴蝶、花鸟等纹样。装饰图案层层铺陈,于变化中追求对称与统一,具有和谐及整齐划一的形式美感。

图1 女童系脖式围腰Fig.1 Girl’ s apron tied to the neck

图2 侗布围腰与彩色绸缎围腰Fig.2 The apron made by Dong’s fabric and colored silk satin

系腰式围腰是在腰间系带以固定,按照面料可以分为侗布围腰和彩色绸缎围腰,两者的形制存在细微差别(图2)。侗布是七十二寨侗人民自织自染的土布,多数侗族地区也称其为亮布。侗布制作的围腰,由一块梯形状的侗布与两条绣带组成,成年女性的围腰长约50 cm、宽约33 cm,具体尺寸也会因人而异,女童的尺寸更小一些。腰头处为长方形绣块装饰,长约33 cm、宽10~15 cm,围腰正面上端的两侧有左右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绣片装饰,围腰底边缀有各色线穗,穗下缀有细小银珠。三角形绣块的来源据说与侗族的鱼崇拜有关,“侗家认为鱼能给人消灾赐福,在侗族的织锦中,鱼和由此产生的鱼鳞纹、鱼骨纹、三角纹、菱形纹图像是重要的内容”[1]。三角形绣块也是侗民们对日常生活中所见事物的升华,正如亚历山大洛夫所说“我们在自然界中很少看到十分直的线,尤其是三角形和正方形。人们建立起这些图形的观念,首先是因为他们主动地领会了自然界,并且按照自己实践的要求制造出具有越来越规则的形状的物体”[2]。

彩色绸缎是从市场上买来的面料,可以视为对侗布围腰的继承与发展。彩色绸缎围腰是由一块长约50 cm、宽约40 cm的长方形绣块和两条腰带组成,腰带由彩色丝绸和绣块装饰拼合而成,系扎时露出绣块装饰。围腰上的纹样绣块装饰一般分为腰头花边、外围四边、内围四边和中间主体四部分,而且各个部分的纹样组合略有不同。如腰头花边为长方形,图案以龙、凤为主,配有蝴蝶、鱼、花草等;围腰外围四边形和内围四边形的图案主要是云钩、鱼、龙、花草等纹样的交织;围腰正中部位的主体图案最具特色,常见的组合是双龙、对凤、蝴蝶、蝙蝠等,也有龙凤、龙鱼、蝴蝶和花等搭配。

七十二寨侗女盛装围腰的外部造型以梯形、方形、三角形、弧形等多种几何形的相互交织,营造了规则整齐、和谐统一的外形。围腰的内部则是造型灵活的动植物纹样,这些装饰纹样层层铺陈,并以强调主体纹样、四周纹样衬托与点缀的形式,于变化中追求对称与统一,具有主次分明、整齐划一的形式美感。

2 围腰的刺绣艺术

图案纹样的表现方法为刺绣,但不是直接在面料上进行刺绣,而是类似于布贴的形式,先将各个纹样绣好再缝纫拼合到围腰上。主要的刺绣技法有平绣、绞绣、盘筋绣、缠绣与折叠绣五种,而且在同一绣片上往往同时出现这五种绣法。其中平绣是最常用的,女性多用平绣来填充纹样的实体,如花朵、鸟的身体等;盘筋绣是七十二寨侗最具特色的绣法,又称钉线绣、盘线绣,它是用直径约0.2 cm的白色螺旋形线作梗,沿着纹样的边缘依次盘曲成花纹,并用绣针将梗线压落固定(图3)。由于盘筋绣使用的是白线,使得纹样的轮廓格外清晰,而且白色与其他五彩丝线相互映照,构造了色彩清丽、艳而素雅的艺术美。

绞绣也叫绕绣,七十二寨侗绞绣不同于苗族绞绣。它是用一根针、一根绣线,从绣片下方起针,落针时先将绣线在针上面缠绕一圈,然后穿过绣片,完成一个回合,即起针时不缠绕,只在落针前缠绕一圈。绞绣绣出来的作品活泼,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图案形式显得细腻、清秀(图4),绞绣可以与平绣互换,起到补填充花朵、鸟、鱼身体的作用。

围腰上随处可见弯弯曲曲的黄绿色或荧光绿色的凹凸物,它正是用折叠绣表现的造型可爱的龙纹(图5)。折叠绣是围腰中必不可少的刺绣针法,它是用宽约1.5 cm彩色绣带对折并缠绕绣针固定,依此形成一个个紧密排列的直立的小三角形,三角形高出绣面约0.7 cm而形成两条平行曲线的最终效果,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及节奏感。折叠绣表现的龙纹离不开缠绣表现的龙须,缠绣也叫缠线绣,它是用宽约0.2 cm的金、银线作梗,外面用打结法缠上黑色丝线,盘出图案组成弯曲花纹,营造了飘逸的美感。

图3 盘筋绣与平绣结合绣片Fig.3 Stitch embroidery combined with plain embroidery

图4 盘筋绣与绞绣结合绣片Fig.4 Stitch embroidery combined with twisted thread embroidery

图5 折叠绣(黄绿色)与缠绣(金和黑线)表现的龙纹Fig.5 Folding embroidery (yellow-green) and tangled embroidery (gold and black line)

侗布本身色调深沉、古雅质朴,以白色及其他亮丽清新的丝线制作的纹样与之形成明暗对比,呈现出了色调和谐、顺应自然的特点。彩色绸缎面料本身鲜艳靓丽,明度和亮度都很高,而纹样上的彩色丝线与绸缎面料相协调,呈现色调统一及和谐的美感。

3 围腰的装饰艺术

从装饰内容上看,图案纹样紧紧围绕着求福纳吉的主题。一类是图腾崇拜类纹样,七十二寨侗人喜欢以龙凤为主题来制作服饰,人们称它为“龙凤衣”。龙凤历来都是统治阶级的专属,“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之天高皇帝远,‘荒服化外’的侗族妇女们居然将龙凤据为己有,却不是为的夸富耀贵,而主要是为了装扮自己和美化生活”[3]。七十二寨侗人信仰龙神,并以龙为图腾,几乎每个自然寨都置有龙住的地方,并置有龙凳或木龙凳作为护佑村寨的象征,在他们心中,龙像菩萨一样,能给人们带来吉样幸福[4]。女性将对龙的崇拜与喜爱表现在围腰中,多是以主体图案出现,常有对龙、龙凤等组合形式,龙的头和尾巴是着重表现的部分,而躯体呈简化状(图6)。龙纹也广泛装饰在围腰的四周,并与鱼纹、鸟纹、花草纹等纹样相互交织着,因而不容易看出来是龙纹(图5),几种纹样搭配,共同表达着祈求生活太平、吉祥美满的愿望。

凤作为鸟形的极致显现,有“金鸡”“吉鸟”等称谓。凤虽然不是七十二寨侗的图腾崇拜之物,但是也深受族人喜爱,女性习惯于将凤纹作为围腰的主体纹样。围腰上同一主题的纹样,没有固定的形式,尤其以凤纹见著,凤的形象大多呈现嘴巴微张、尾巴弯曲状,有的凤展翅欲飞,有的凤姿态安详,有的凤像鸟拥有长长的翘起的尾巴,有的凤像鸡,而且常以对凤(图7)、龙凤、鱼与凤的组合形式出现,表达着吉祥如意、爱情美满等美好寓意。

图6 围腰上的龙纹Fig.6 The dragon pattern on the apron

图7 围腰上造型各异的凤纹样Fig.7 The apron decorated by different shapes phoenix patterns

鱼是侗族人的图腾之一,受到侗家人的敬仰。关于侗族的鱼崇拜,潘年英[5]认为鱼在侗家人眼中有生殖意义上的象征。“萨”在侗语里除了有“鱼”和“始祖母”的含义外,还指称一切已婚的妇女,侗家人把鱼和已婚妇女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他们眼中,鱼的繁殖能力最强,生活中也最为常见,鱼便成为了生殖意义上的象征。对鱼的崇拜也缘于鱼与水稻的互存关系,七十二寨侗人认为有田才有鱼,有鱼才有水稻,鱼稻是相互依存的,无鱼禾不好,无禾鱼不肥[6]。七十二寨侗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稻田养鱼、吃鱼的习惯,将鱼用于各种礼仪之中,如婚礼、丧葬、祭祀等场合,同时也将鱼装饰在衣物、建筑上。当鱼纹装饰在围腰上时,多以主体纹样存在,而且常见的组合是对鱼(图8)、龙与鱼、凤与鱼。鱼的眼睛、头部及尾巴是重点表现的部位,有的鱼有胡须(图9),尾巴翘起呈弯曲状,眼睛是圆点。

图8 围腰上的鱼纹Fig.8 Fish pattern on the apron

图9 围腰上有胡须的鱼纹Fig.9 Bearded fish pattern on the apron

围腰上的另一类纹样是美好寓意类纹样,首先是蝙蝠纹,“蝠”寓意“福”,蝙蝠也有多子多孙的寓意,侗族地区蝙蝠常被看作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蝙蝠纹在围腰中也是作为主体纹样,女性借以祈求人丁兴旺、生活太平幸福安康等,蝙蝠的外形似三角形,头部不凸出,身体边缘为卷曲状,呈现双翅展飞的状态(图10)。为了丰富蝙蝠纹的表现,女性还习惯于在蝙蝠纹样下方装饰彩色丝线吊穗。再者是花草纹与蝴蝶纹,侗族女性无衣不花、无花不绣,常见的是梅花、梨花、桃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花,有花便有蝴蝶相伴,以表达一种花香蝶飞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

图10 围腰上的蝙蝠Fig.10 Bat pattern on the apron

从形式上来看,围腰上无论何种纹样组合,都必定呈现为对称的构图,具有整齐划一的美感。纹样以单独纹样的形式放置在围腰的中间部位,具有醒目的视觉效果,围腰四周的纹样是简化的龙纹、鱼纹、鸟纹及蝴蝶纹花草纹的相互交织,构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感,也起到强调和衬托主体纹样的作用,形成了主次分明的构图。七十二寨侗女性擅长将图腾崇拜类纹样及美好寓意类纹样放置在围腰的中间部位,起到强调的作用。图腾象征被作为氏族的祖先而受到敬奉,起到守护神的作用,成为凝聚族人精神的强有力中心[7]。女性将龙纹、鱼纹等图腾崇拜物设计为围腰的主体纹样,不仅表现出对民族图腾的崇拜,对祖先的敬仰,同时也表达着期望能够得到其庇佑的美好愿望。蝙蝠纹、蝴蝶纹与花草纹是侗民们对日常生活中所见之物的升华与美化,并借以表达求福纳吉的美好心愿。总之,女性是以主体纹样的形式、对称的构图、和谐与统一的纹样组合,来强调对人丁兴旺、吉祥如意、生活美满及爱情幸福的祈求。

4 围腰的功能

当下诸多学者比较认同围腰(围裙)的雏形是古代的蔽膝。蔽膝不仅是帝王地位与权势的象征,也是“贱者之服”被广泛用于民间,《汉代服饰参考资料》一书中绘制的《妇女服装图》和《庶民服装图》都有着蔽膝,图解到:庶民“操作时,穿蔽膝,蔽膝今日之围裙”“妇女常服,多著蔽膝”[8]。正因为蔽膝是一般人从事劳动的衣着,所以才使用得非常普遍。七十二寨侗也不例外,女性日常使用的围裙一般是由蓝色的棉布或其他面料制作而成,长短不一,没有刺绣等装饰,主要是为了保护外套,但是如今七十二寨侗只有极少部分老年妇人保留着做家务或下地做农活系围裙的习惯。因此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围裙(围腰)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却在女性盛装中保留下来了呢?

一方面,围腰具有族群标识功能,是七十二寨侗的代表性符号。外部形象上的统一曾是体现人类部族或集群凝聚力的一种普遍形式,而崇拜物或其他统一的符号便是形式的具体体现,久而久之,符号统一了族群的集体意识,符号成为识别亲疏远近的标志[9]。围腰作为外在的物质形式,素雅有致、色彩清丽、刺绣手法和装饰工艺独特,很明显地与其他侗族支系区分开来,成为了族群的代表性符号。围腰也是七十二寨侗女性连接集体与个人的双向纽带,它塑造了群体的集体意识,也使个人得到归属感与安全感,特别是在侗年节、萨玛节等盛会中,搭配围腰的盛装会显得更加有仪式感和集体感。

再者是围腰的礼仪功能。张国云[10]认为晚寨侗族盛装围裙在用于祭祀等方面与蔽膝有一定的相似性,是作为一种礼仪性服饰而存在。七十二寨侗地区也是将围腰视为礼仪性服饰,因为同样的上衣下裙搭配会被认为是日常装,系上围腰之后便被认为是盛装(图11),在当地人心中,没有围腰的盛装是不完整的,不足以体现服饰的整体美,也不能够表现出女性雍容华贵的姿态。盛装是参加侗年节、萨玛节等盛会的礼仪性服饰,如果盛装中没有围腰,则是不能参加踩歌堂等活动的,因为不系围腰的女子会被人认为懒惰、邋遢、不成体统、不遵循民族传统等。

图11 女子日常装、侗布盛装及彩色绸缎盛装Fig.11 Female’s daily dress, Dong’s fabric attire and colored silk satin attire

另外,也源于围腰由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的转变。侗年节、萨玛节等盛会都是在寒冷季节举办,女性参加完盛会之后通常不清洗盛装,因而围腰发挥着保暖及防止外套脏乱的实用功能。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情感和归属需求及尊重的需求越发显得重要。女性渴望参加侗年节、萨玛节等盛会,并希望在盛会中载歌载舞大放异彩,这一需求可以通过盛装来实现。围腰作为盛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装饰面积最大并且最引人瞩目,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关注与评价。图案精美、做工精湛整洁的围腰往往会受到好评,围腰的主人也会因此而受到他人的尊重,并获得心灵手巧、勤劳的美誉。因此,将围腰制作得工整、华丽是每一位女性的追求。至此,围腰的功能已经不单单是实用,而是更加偏向于外在审美。

5 结 语

七十二寨侗女围腰按照面料可以分为侗布围腰和彩色绸缎围腰,按照穿戴方式分为系脖式和系腰式。侗民们遵循着和谐统一的艺术规律来设计围腰的内外造型,并通过平绣、绞绣、盘筋绣、折叠绣及缠绣等多种刺绣艺术的综合运用来呈现龙凤纹、鱼纹、蝙蝠纹、蝴蝶纹与花草纹等精美图案,塑造了造型方正、工艺精湛、色彩雅丽、图案精美、寓意丰富的围腰。七十二寨侗民们擅长以主体纹样的形式、对称的构图、和谐与统一的纹样组合来强调对人丁兴旺、吉祥如意、生活美满及爱情幸福的祈求,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赋予了围腰审美功能、族群标识功能及礼仪功能,使得它在保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发展为盛装中不可或缺而且精美绝伦的部分。

猜你喜欢
侗族蝙蝠纹样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蝙蝠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蝙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