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形成信息教学新视角

2019-11-16 05:43吴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视角让学引思

吴军

[摘 要]改变传统“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让学引思”的理念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优教学手段,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教学;让学引思;视角

[中图分类号] G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0-0061-01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引思”教学思想,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一种学生自己设定目标、提出疑问、交流互动的学习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以“引”为载体,以“思”为引线,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认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境促思,发动信息课堂引擎

教师决定课堂教学的一切,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传授者,这是传统应试教育中最显著的特点,学生被动地成为执行者、接受者,导致课堂教学活力无法得到凸显,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配角,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自主思维空间被挤占,自主发展的动力被压制。“让学引思”教学思想对激活信息技术课堂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不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境促思,彰显学生的学习智慧。

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认识机器人》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机器人在考古、军事中的运用。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媒体导入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接着,教师讲述机器人的研究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运用到生活中的优势,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机器人的价值。

网络资源丰富,具有交互性特点,能够为教学活动注入崭新活力。上述教学,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探索欲望,掌握知识要点。

二、以问促思,拓宽信息课堂维度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主动思考和问题解决中逐渐构建起来。以问促思,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借助具体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是以问促思教学手段的核心。以问促思,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在学习活动中往往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问题是最好的激发学生认知的形式,能够有效點燃学生思维的引线,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如教学《设置个性桌面》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改变桌面背景的办法,教师首先展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改变桌面背景的方法有哪些?‘居中有什么特点?‘平铺有什么特点?‘拉伸的特点又是什么?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你会采用何种方法改变桌面呢?”在多元化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动,纷纷展开讨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巧妙借助问题,拓宽信息课堂维度,激发学生的情感。问题设计看似简单,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完成任务,增强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思考性、针对性、开放性、启发性。无思辨、欠启发、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非但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反而会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新颖、有趣,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学习效率也才会更高。

三、以赛促思,提升信息课堂效果

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是“让学引思”教学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以赛促思,综合考量各种因素进行优化设计,尤其要关注训练的内容和形式。首先,小学信息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有自身的宽度和深度,所以训练内容要体现梯度性。其次,训练形式应多样化。学生间客观存在个体差异,不仅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上,兴趣爱好也不一样,这就为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提供了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学习竞赛,促使学生展开思考。

如教学《美化文档》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学习竞赛活动:“请大家以四人为一组,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猜谜语、写谜底、画谜底。”学生自由组合,积极准备。竞赛活动伊始,小组之间首先展示谜语,互相猜测,猜错的小组将受到一定的惩罚。接着,教师让小组成员利用艺术字和图形,将谜底呈现出来。这样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方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时,教师没有进行过多的干预,而是设计了趣味化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竞赛训练是认知巩固、能力迁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设计训练时要合理分配相关资源,让学生在竞赛中夯实基础,多角度分析问题,实现对知识的再认知,构建信息技术认知体系。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视角让学引思
真实世界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