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和改革

2019-11-16 06:45魏洪丞
青年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现状高校

魏洪丞

摘 要:纵观当前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现状,其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改革

如今,平面设计早已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报纸、广告、杂志、网络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也紧随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纷纷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与相关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平面设计领域的艺术与技术技能。然而纵观当前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遏制了教学实效的提升,因此亟需通过教学改革去进一步完善。

一、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

社会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平面设计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教学资源紧张等情况,其中暴露出的各方面问题也阻碍了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1]。具体来讲,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实用性匮乏

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对实用性有着极高要求,所以,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当中的教学模式启用,教师都要区别于传统学科的教学,尤其要关注学生在造型艺术层面的表现力。但从目前高校平面设计教学模式现状来看,学校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其中设计原理、名词定义等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再加上实践平台较少,造成该专业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

(二)教学大纲设置不合理

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教学大纲的设置不合理。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材比较依赖,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时代的发展,再加上教学大纲本身存在一定局限,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素养偏弱。例如,很多高校为平面设计专业开设了素描、色彩等专业类课程,但是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学过,这导致学生对这一内容难以产生学习兴趣[2]。此外,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中有很多知识会在多个科目中反复提及,如构成理论在版式设计和色彩构成中都有提到,这也是教学大纲设置不合理的表现。

(三)教学独特个性不足

平面设计教学与其他科目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其本身具备更多的独特要求,如它对审美观念、艺术灵感、动手能力等都非常重视,而这些特性也是其他科目不存在的。但是,从现阶段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来看,学校更重视平面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性特点,却没有将平面设计专业的独特个性展现出来,导致学科特点不够鲜明,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四)教学实践性缺乏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高校扩招已成不可逆趋势,尤其是艺术专业的扩招让更多学生得到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但人们也需要看到由于招生门槛的降低而导致生源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平面设计专业每年都会涌入许多基础较弱的学生,再加上在校实践时间不长,便会导致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匮乏。此外,部分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未能渗透市场意识与实践意识,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设计评价时没有考虑市场因素,一味追求作品设计的华丽感,从而成为毫无实际用处的“花瓶”,如此一来导致学生在校学习中未能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今后踏足岗位也会遇到更多困难。

二、高校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对策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面对现阶段高校平面设计教学模式较为僵化的局面,高校需要加快推进教学改革的速度,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师作为高校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高度重视平面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3]。同时,教师对于新型的教学模式可结合实情,尝试引入,以此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对话式教学模式属于目前教育界普遍推崇的教学模式,主要核心在于通过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与教师在这一良好氛围中通过对话去完成教学任务,而平面设计专业属于一种艺术创造性活动,所以很少会存在原则性的对错之分,其重点主要在于发挥创造性与人性。

例如,教师在展开对经典作品的鉴赏或是进行项目设计教学的活动中,不必急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只需要简单地介绍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悟,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提出的观点表示肯定或引导。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知晓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了解其設计方面的理念,从而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去做好针对性引导工作。

又如,在对学生作品展开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可完全依靠主观感受直接了当地给出分数评价,而是要采取交谈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作品的内涵和构思,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创作思想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由此可见,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带来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对话并不是教学目的,教师要通过对话引导出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有效拓展,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二)合理设置教学大纲

面对现阶段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教学大纲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学校应当加以重视并予以改善,通过学科渗透教学去强化平面设计教学效果。具体来讲,高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需要将基础理论课程、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教学与人文类、自然类、经济类等学科进行融合,还可增加部分商业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通过其他学科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去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市场观察能力。此外,还可强化项目合作,将平面设计与其他学科建设进行融合,鼓励学生除了要掌握平面设计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应广泛涉猎绘画、摄影、计算机等学科知识,通过知识体系的拓宽去提高自身能力,丰富自己的独特设计思维,有助于学生基于不同角度去展开平面设计。

例如,高校可要求平面设计专业学生选修其他学科,并且明文规定选修课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且参加选修课的考试,同时还要安排学生结合自身所选修的课程去展开设计,如设计与选修课内容相关的广告、宣传海报等作业,将作业纳入到平面设计的学分中。

(三)加强培养个性化设计

在信息化时代,平面设计工作所用到的软件非常多,也促使平面设计逐渐向标准化、程式化方向发展,而要想凸显出平面设计工作者的创作理念与提升作品的竞争力,一定要确保创意的个性化。设计实际也属于创造的一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人员自身的个性化理解和创作。因此,高校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对设计内容、原理等理论知识的讲授促进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表达能力的养成,极力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不断挖掘个人独特见解,从而在平面设计中赋予极富个人特色的特征,带给人们强烈的、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尽量增多教学案例,通过不同的案例去渗透对知识体系的讲解,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去分析具体案例,进而确保学生能够从中熟练掌握平面设计的方法。

(四)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平面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再加上該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同样需要过硬的实践能力,这意味着高校平面设计教学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保证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

具体来讲,要从如下几点开展教学:一是尽量多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除了要观摩设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流程之外,还要逐步学会如何接触、了解客户,根据客户的要求去设计作品[4]。以这种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不同市场的平面设计工艺与趋势有所了解,从而设计出更多满足消费者与市场的作品。二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校企合作让更多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参与到实际的企业设计项目当中,之后教师可将项目的各个设计流程进行分解,得出不同的项目设计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三、结语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因此,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探索教学方法,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项目实践机会,进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平面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玉娥,张玉,梁兴柱.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措施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5):139-140.

[2]张爽爽.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2):125-126.

[3]邓靓.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措施研究[J].设计,2015(15):96-97.

[4]杨镇宇.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对策[J].大舞台,2014(1):181-182.

猜你喜欢
平面设计教学现状高校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