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电学支架式教学研究

2019-11-16 06:45周才英
青年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

周才英

摘 要: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发下,笔者在初中电学教学中尝试使用支架式教学。本文从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定义出发,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初中科学电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探讨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电学支架式教学的缘由和支架式教学的类型。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初中电学;支架式教学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该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个发展水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教师)指导下或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当前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适时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支架,即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当前任务时,教师应从程度相对较低的支架开始,然后根据学生的反应逐步增加支架的程度,直至学生能够成功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

二、支架式教学研究的缘由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在设计上,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创造性教学留有较大余地。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自主、合理、正确地把握教材,学生学习教材就会更加透彻,学生学习知识就会更加轻松,学生在学习中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然而,初中学生普遍认为科学中的物理部分知识比较难懂,尤其是电学部分知识。学生认为电学知识比较抽象,并且很难理解,在家庭生活中实际操作比较少,甚至”谈电色变”。其实,学生在小学三四年级科学书本上就接触到电学常识。初中3个学期(八上、八下和九上)的电学知识从教材排版来看,由简到难,知识体系螺旋上升。但教学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害怕电学,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学习的恐惧?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学生的困难呢?

笔者在学习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后,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初中科学电学教学的应用研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学习目标,即指明学生“到哪里去”,然而“如何带领学生到达那里”,还需要搭建扎实灵活的支架。支架式教学提出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介入的空间,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实验、协作及提问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电学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支架式教学的类型

(一)支架1——情境型支架

在正式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向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熟悉的情境。情境型支架是指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各种音视频类、实验类、及活动类等资料。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在具体情境的感悟中,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例如,在学习《电流的测量》一节课中,利用图1测谎仪体验电击,引入新课。学生通过体验,模拟触电情境,亲身感受被1毫安左右的电流击到的感觉——麻麻的感觉,并了解电流是有大小的,那么电流大小如何测量呢?新课的教学水到渠成。

电流知识非常抽象,利用情境型支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支架2——任务型支架

任务型支架是對较复杂或者较难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最后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任务的设置如同让学生“摘桃子”,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变阻器》一课时,学生对变阻器的结构很难理解,从而很难学习变阻器的连接这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搭建“脚手架”,把难的任务分解,如图2从直线型滑动变阻器(可以通过铅笔芯或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短)出发,让学生从简单操作中发现问题,如果电阻丝很长怎么办?从而自然引入自制绕圈式变阻器(电阻丝绕在纸筒上,做成简易的变阻器。)如何能让电阻变化范围更大?需要绕制紧密的电阻丝,最后呈现实验室的滑动变阻器。通过三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阻器制作,有助理解电阻丝为什么要涂上绝缘漆,理解如何才能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怎样才能起到变阻的效果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善于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告诉学生,并指导学生怎么运用。任务型支架不仅是把一个任务分解成多个任务,而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理解任务的本质,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三)支架3——问题型支架

问题型支架是指能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学习目标的各类设问,问题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从学生最近发展区中提取问题,课堂上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在讨论中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灵活开放的问题型支架无疑起了关键的辅助作用。最近发展区只是一个潜在的虚拟的空间,课堂问题能把学生的智力从“已知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超过最近发展区的区域,学生通过努力也解答不了,对学生不仅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而且更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问题型支架的设计,应循序渐进,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如果台阶过低,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台阶过高,学生跨越不上去,容易打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丧失学习电学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安装楼梯电灯》一节课中,学生设计楼梯电灯电路,画出多种设计图,如图3和图4所示,学生对自己新鲜出炉的设计图表示信心满满。学生认为用两个单刀单掷开关就可以连接楼梯电路,这是学生的原始想法(前概念),是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即个人当前的智力水平和解决当前具体事务的能力。但是,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突然发现两个开关串联和并联均不能达到楼梯电灯的要求。这时,学生突然感觉到问题的严峻,陷入困境。

教师的任务在于:呈现学生的真实问题,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理解和不理解的知识。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变成是一种很有诱惑力的主动性任务。

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学生所提出的几种设计中,没有一种设计是符合要求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提出一种更可靠的设计时,他们就会很惊讶,并反思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许多事实就能被学生牢记不忘,甚至当时学习这些事实时所发生的具体情境,也会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例如,正确的楼梯电灯电路,如图5所示。

“支架式”教学中搭建的各类“脚手架”需要适时地建立,更需要适时地撤除。这就涉及到一个“度”的把握问题,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2).

[2]何善亮."最发展区"的多重解读及其教育蕴涵[J].教育学报,2007(4).

[3]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
挑战性学习课程的提出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