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业环境保护,构建农村生态文明

2019-11-16 06:45阿依夏木·艾麦尔
青年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技术体系生态文明检测

阿依夏木·艾麦尔

摘 要: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约束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要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必须健全农村生态文明管理体系、创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技术体系和服务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引导、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监测力度及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农业环境;生态文明;技术体系;检测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美丽”列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彰显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重、压力大。同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始终处于薄弱环节。基于此,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加快构建农村生态文明。

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资源约束压力大

虽然我国国土辽阔,资源较为丰富,但如果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则不尽如此。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小,人均水资源也较为匮乏,其他各类农业资源的人均持有量也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总量呈下降趋势,而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滑。另外,我国土地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优质的耕地和水源占比越来越低。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也大大制约了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二)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城市和工业化污染逐步向农村扩散。我国城市里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大多向广大农村地区排放,造成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二是农业生产化学投入品不断增加。我国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大规模使用化肥和农药,污染了农村的土壤和水源。三是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放量大。我国农村禽畜粪便排放量大,污染严重,同时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也不高,成为水土和大气的主要污染来源。四是农村生活垃圾无序排放。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没有建立生活垃圾的排放体系,造成各类生活垃圾无序排放,污染了环境。

(三)农村生态环境退化

一方面,草原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占到了我国国土面积的41%,但由于不适当的开发和过度放牧,我国大部分草原处于退化状态,严重的甚至出现荒漠化。另一方面,我国土地退化沙化严重,沙化土地面积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此外,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我国是世界上耕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耕地表土流失量达33亿吨,占世界耕地表土流失总量的14.35%。

三、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重点

(一)遏制工业化和城镇化污染向农村扩散

工业化和城镇化污染向农村扩散,不仅污染了农村的土地和水源等,削弱了农业生产力,而且破坏了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因此,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首先就需要遏制工业化和城镇化污染向农村扩散,在城市和工业领域要严格执法,确保企业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关要求。

(二)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根据国际经验,当工业和城镇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最大的污染来源。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也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开始向农村转移。

(三)治理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屬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同时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恢复生产能力,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当前我国土地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而且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因此,治理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也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四、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农村生态文明管理体系

一是要建立农村资源管理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需建立跨部门的统一管理体制,加强在农村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协调,逐步整合分散在农业、林业、发改委、气象及科技等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农村地区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协调。二是要建立完善农村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对于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的缺失、执法或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并加强社会监督。三是要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明确和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农业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加强对农村各类自然资源的集约管理,使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四是实行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及水权交易制度,加大在生态环保方面的投入。

(二)创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技术体系和服务方式

要加强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地离不开技术支持。因此,广大农村地区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一方面,要健全农业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体系,加大力度研发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节约型技术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型和污染治理型技术。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农业生产的实际,可重点开发土地、水资源、化肥、农药及农膜集约使用技术,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水土保持、污水及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通过综合开发这样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优化农业生产,而且能够改善农村人们的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需创新农村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服务机制。一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并提升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技术推广的监督和考核,高效快速地将各类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推广到基层,不断淘汰落后生产技术。二是改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支持发展农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技术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广大农村提供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服务。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搭建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信息和资源,推广技术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专家+农户等服务模式,扩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的覆盖范围,将其落实到田间和农户。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引导

相对城镇地区而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仅靠自身的资源和要素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基于此,加大对广大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显得非常有必要。我国目前政策支持的侧重点是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应重点加大对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粪污处理、地下水超采治理及土壤保护等的投入力度,对于新增的建设用地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完善各类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业资源生态修复保护补贴,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加大节油减排补贴力度,完善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政策等,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各类补贴的标准。

此外,要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指引。针对农村资源约束日渐趋紧、农业生产模式相对粗放及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现状,总体规划需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生产方式转型、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和污染加剧的现状,总体规划要以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为重点,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及低碳发展。

(四)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监测力度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面积大,人口相对稀少,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监测,导致很多环境污染难以有效识别,从而也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加强农业环境监测,不仅能够实时了解农村地区环境状况,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农村地区可在各村镇建立环境保护监测站,开展多方面的环保监测。例如,可对土体中的砷、铅含量进行测量,掌握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对当地农业生產中的化肥使用情况进行测量,确定化肥的使用是否超标。对水源进行测量,了解水质构成,确定水源污染情况等。

(五)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逐年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更低。因此,加大对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迫在眉睫。政府要将自身投资主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强化资金、项目管控,对涉农资金进行全面统筹,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支持并引导生态农业示范县、村建设。同时,开拓资金投入渠道,支持、鼓励企业、客养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的污染治理技术。另外,还可以开展农村生态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实施更多的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

五、结语

农业环境的保护和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必须从加强规范引导、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技术和服务及加大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着手,统筹发力,以有效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晓荣.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16(10).

[2]李冬梅,边艳辉,安沫平.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前景展望[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1).

[3]安平.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J].知行铜仁,2018(4).

猜你喜欢
技术体系生态文明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