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2019-11-17 05:45孟昕
现代交际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孟昕

摘要: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引领时代潮流方面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隨着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结合的不断深化,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善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改革和突破;如此才能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挥自身效力,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围绕“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高校创新并发展思政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144—02

早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就提出了围绕“互联网+”计划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强调了用思政教育贯穿高等教育的教育事业发展理念。由此足见,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方面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因势而新、因时而进,要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融入“互联网+”理念,要善用互联网增强思政教育的个性,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保证思政教育质量以及思政教育效力的发挥。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1.挑战

第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互联网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融合速度,互联网变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也使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暴露出不足和问题。大学生是我国优秀知识生产力的代表,大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极强的新鲜事物接受力,是使用互联网的最主要群体。互联网之中传播的理念、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加之大学生本身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较强的信息甄别能力,因而极容易被虚假信息迷惑,进而影响其正确人生三观的建立,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广,可控性较差,不同的文化形态、多元的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传播、交融,对社会整体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各种哗众取宠、虚假消息不断扩散,很多大学生被不良信息蛊惑,进而对社会主义社会持有怀疑态度;还有些学生在网络之中迷失自我,沉溺于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人际关系疏远。

上述情况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难度,增加了教育者的工作量。教育者想要保证思政教育发挥自身效力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要借助互联网优势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这无疑也对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机遇

互联网像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挑战,也给其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有效地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局限于思政教材之中,教堂涵盖范围窄、教育内容少。互联网具备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多等特点,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全面的资料,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查找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思政知识。与此同时,互联网为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条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得以扩展,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其次,思政教育的方法得以优化。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育者在课堂之上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思政知识。思政教育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受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等制约,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开展困难重重,这导致思政教育实践教育与理念教育出现“两张皮”问题,进而影响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融合了互联网技术的思政教学,能借助相关的技术将思政教学的内容转变成相应的视频、声音、文字,更为立体、形象、生动地冲击学生的思维和感官,教师教学的趣味性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

再次,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得以保证,教育者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漏洞和不足,能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无疑能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

最后,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对时间、空间的依赖性较强,思政教育难以脱离课堂教育延展至课堂之外。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可以借助相应的平台延展至课外。教育者和学生能够就思政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且相关教育内容具备可复制性和存储性,学生可以将之下载、保存,并进行多次观看,有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1.转变思政教育的模式和理念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对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领域、手段等进行拓展和延伸,然而并不仅仅只是方式、领域、手段等的拓展和延伸,而是需要对传统的思政教育的模式和理念进行革新和创新。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开放的心态,开明地接受网络,并将网络教育融入自身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的技术平台探讨思政教育内容,要积极防范思政教育“讲大道理”,要引导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理念,并愿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实践思政教育内容,实现思政知识内化。

2.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当前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教育缺乏及时性、教育覆盖面相对狭窄等。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因而,高校方面应该加大网络平台建设的投资力度,积极联系相关兄弟院校共同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并利用平台及时向学生投放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时事信息、优秀的教育资源等。与此同时,要对学生接触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防范不良信息影响学生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平台需要有优秀的思政教育者随时坐镇,负责为学生答疑解惑,要能够从学生表现、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思政教育者优化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3.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高校思政教育者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负责人,保证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须有高超的教育技能,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还必须有较强的互联网技能;否则,将难以满足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加大对思政教育者的教育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优质的教育团队。

4.善用微阵地拓展思政教育

数据资料显示,我国有着数量十分庞大的网民群体,而大学生在其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微信、微博等是我国网民使用最为频繁的通讯交流平台,高校方面应该善用微博、微信等构建微课堂或是网络论坛,传播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筛查不良信息、粉碎网络虚假信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遭遇了发展的挑战。高校方面应正确看待思政教育的发展形势,要善用转变思政教育的模式和理念、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等策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要善用互联网技术优化高校思政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三观。只有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乐乐.“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8(1):48—53+109.

[2]谭建平,吕幸星.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32—134.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意蕴
新闻传播网络化的新途径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浅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新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