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2019-11-18 07:32
中国文化遗产 2019年3期
关键词:遗产地兰州出版社

IUCN世界遗产展望(2):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状况评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著,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组织编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201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启动了《世界遗产展望》报告系统,每三年一次对所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当时为228个)进行标准化的保护前景评估,以对每项遗产的现场评估为基础编写报告。评估的主要目标是:鼓励管理优异的遗产地所进行的保护工作;追踪所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态变化;确定影响遗产地的紧迫的保护问题,以及纠正这些问题所需采取的行动。本期报告概述了世界自然遗产地在过去三年内面临的主要保护挑战、变化和趋势,展示了全球范围的评估结果,列出分别属于“良好”“良好但存在担忧”“高度担忧”和“形势危急”各个评级类别的遗产地,阐释了自然价值状况、威胁、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主要结论。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全本精装版)

(日)常盘大定、关野贞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迹建筑等的大型著录,根据日文原版编译。日文版原书名《支那文化史迹》,1941年由日本法藏省出版发行,1975年重印时更名为《中国文化史迹》。全书按民国时期的行政省区进行分类编辑,分12卷,每卷附有10万字左右的解说,总计包括2531幅图版。作者从1906年开始,历时30余年,先后数十次来华实地勘察,搜集、拍摄的照片、拓片几乎囊括当时保存尚好的名胜古迹,堪称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上的一大图鉴,因此屡被中国学者引用。书中涉及的名胜古迹几经战乱、天灾等,能保存完整者已经很少,其图版资料更显珍贵,对于宗教、建筑、书画、造型等传统文化研究,古迹修复重建,文物鉴定,流失海外文物追讨等均有很大助益。

中日传统观演建筑研究

崔陇鹏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

传统戏场建筑是与传统演艺息息相关的建筑类型,在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遗留。作者从“行为·场所”的视野出发,深层次地剖析推动中日戏场建筑历史演变的原因。通过对观演行为的研究,探讨中日戏场建筑的同源性和差异性,以达到保护研究中日传统戏场建筑,提升当代观演空间的“空间公共性”和“空间活力”,探寻当代戏场建筑发展方向的目的。

民族国家——中国城市建筑的现代化与历史遗产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本书为“中国近代建筑史”第三卷,主要内容为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建筑的现代化与历史遗产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近代以来西方建筑师对中国风格的尝试,民国礼制重建与礼制建筑,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首都计划》《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大上海计划》和广州地方自治建设中对于建筑的民族性的表现,中外建筑家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保护,中国建筑家对于中国风格的探索,以及以厦门大学校园建筑为代表的对于中国风格的地域性表达。这些内容一方面体现了西方建筑师创造一种中西结合的“适应性”建筑的努力,另一方面反映了在民族国家的重建过程中,中国政治和文化精英对于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目标的追求和他们“中国的文化复兴”的理想。

苏联规划在中国:兰州第一版总规编制史实研究(1949—1966)

唐相龙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是中国“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华新兴工业城市规划的经典案例,也是规划成果获得较高评价的成功案例之一,其编制过程、理论范型、运作实施等方面具有历史典型性。本书基于历史与价值视角,通过还原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以小见大”地透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从延续近代都市计划到效仿苏联规划模式、再到自主规划的发展历史阶段,分析兰州第 一版总规编制过程中的重点关注,总结其在兰州规划史和中国现代规划史上的地位及其价值,从而为今后现代规划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参照。

猜你喜欢
遗产地兰州出版社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我等待……
兰州琐记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