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香溪洞景区土生菌资源调查

2019-11-18 01:37张彩艳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土生安康真菌

何 斐,张彩艳

(安康学院 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土生菌是以土壤和地表腐殖质层为生长基质物并具有大型子实体的一类真菌,多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的落叶层、草地、肥沃田野等场所[1]。部分土生菌如鸡腿菇、双孢菇、羊肚菌、竹荪等在食用[2]、食品保鲜[3]、药用[2,4~5]、生物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6]中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风景区的土生菌资源开展了许多研究[7~9]。香溪洞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安康城南郊,巴山北麓,汉水之滨,是著名的道教胜地。该景区地处北亚热带到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光照充足,温湿条件好,山地地形造就了众多小气候条件[10]。景区林地阴暗潮湿,土壤表层覆盖了大量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层,为土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这种优越的生态条件是研究土生菌资源的理想地区之一。目前,对安康香溪洞国家风景名胜区动植物资源的研究已有相关文献报道[10~13]。土生菌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然而迄今未见关于该景区土生菌资源方面的研究报道。基于此,我们对该风景名胜区内的土生菌资源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对于丰富安康土生菌资源的资料,开展该景区的土生菌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香溪洞景区位于安康中心城市内,北临汉水,南依巴山,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0′~110°12′,北纬31°42′~33°50′,总面积逾10 km2。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17℃,年均降雨量1 050 mm,年均降雨94 d,年均日照1 610 h。香溪洞景区四面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景区四季常绿,为各种真菌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1.2 研究方法

以随机路线法对香溪洞景区内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林缘草地等植被群落内的野生土生菌进行调查。鉴于土生菌的繁殖与降雨量和气温具有密切关系,作者采集土生菌的季节主要集中在2017年的7-10月份。在调查时仔细观察草丛、落叶层等各种生境的土生菌,发现子实体后要进行实地拍照,并详细记录采集地点、采集时间、植被生态类型及子实体外部形态特征等。采集不同种类土生菌的子实体标本,同时每份标本确保保持其完整性。

1.3 标本鉴定与保存

广泛查阅各种大型真菌原色图鉴和其它文献资料[14~15],采用宏观特征及显微观察等方法对所采集标本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定,并根据邓叔群、Ainsworth、Talbot和Alexopoulos等分类系统将所采集标本鉴定至种或种下等级[1]。同时对土生菌的经济价值、生态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标本经处理后保存于安康学院微生物研究室。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溪洞景区土生菌优势科、属分析

根据文献资料,以土生菌种数≥10的科作为优势科,以种数(包括种以下等级)≥5个种的属作为优势属[16]。本次调查结果(表1)表明,香溪洞景区土生菌无优势科和优势属,但种类最多的是白蘑科和蘑菇科,各6种,分别占22.2%;其次是红菇科,共4种,占14.8%;其后依次是地星科、鹅膏菌科、赤褶菌科,各2种,各占7.4%。以上6科共22种,占香溪洞景区土生菌种数的81.5%。而其它5科(丝膜菌科、鬼伞科、珊瑚菌科、蜡伞科和盘菌科)分别只有1种,各占调查总数的3.7%。

从属来统计,该景区土生菌隶属于17个属,其中红菇属有4种,占总种数的14.8%;蘑菇属有3种,占11.1%;斜盖伞属、鹅膏属、铦囊蘑属、环柄菇属、地星属各2种,占7.4%,其余10属(金钱菌属、小奥德蘑属、白鬼伞属、赤褶菇属、粉褶菌属、丝膜菌属、鬼伞属、拟锁瑚菌属、蜡伞属和盘菌属)各1种,占37.0%。

表1 香溪洞景区土生菌科属种统计

2.2 香溪洞景区土生菌的生境分布特征

香溪洞景区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内土生菌发生的种类存在差异,其中发生于林地中的土生菌种类最多,共14种,占51.9%;其次为阔叶林中的土生菌共8种,占29.6%;针阔混交林中的土生菌有5种,占18.5%;林缘草地中分布有土生菌4种,占14.8%;发生在松林中的土生菌有2种,占7.4%(表2)。

表2 香溪洞景区土生菌各科所含的属和种数

2.3 资源评价

(1)药用菌。由表3可知,本次调查共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土生菌4种,分别为变色红菇、白乳菇、袋形地星和尖顶地星,占14.8%。其中变色红菇和白乳菇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袋形地星可用于外伤止血;尖顶地星具有止血、清肺、利咽消肿和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消化道和外伤出血,咽喉肿痛。

(2)食用菌。在调查中共采集到具有食用价值的土生菌15种(表3),占55.6%,包括铦囊菌、靴状金钱菌、丛生斜盖菌和漏斗斜盖菌等。其中,晶粒鬼伞在初期幼嫩时可以食用,但不能与酒同食,以防中毒。长根菇的食用价值很高,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17]。蘑菇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含有的野蘑菇素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亦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及降血糖的功能[18]。

(3)毒菌。文献记载我国已知有毒的真菌近500种[19],该景区土生菌调查中发现了8种毒菌(表3),包括棕黑丝膜菌、黄斑蘑菇、黑鳞白鬼伞、土黄红菇、褐鳞环柄菇、绢白赤褶菇、白色小环柄菇和赭红赤褶菇。其中,褐鳞环柄菇极毒,含有毒肽和毒伞肽,引起胃肠炎、溶血型、神经精神型和肝损坏型等症状[20~23]。

事实上毒菌种类虽多,但很多可以水洗、水煮、晒干、煮熟等措施破坏毒素,成为可食用的种类。同时毒菌的毒素也有多种用途,如毒蝇碱、毒肽可用于生物防治,亦具有抑制癌细胞能力和开发价值[24]。

2.4 香溪洞景区土生菌资源照片(照片依次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共27张)(图1)

表3 香溪洞景区土生菌资源评价

图1 香溪洞景区土生菌图片

注:①变色红菇(Russula integra);②铦囊菇(Melanoleuca cognat);③棕黑丝膜菌(Cortinarius melanotus);④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⑤黄斑蘑菇(Agaricus xanthodermus);⑥靴状金钱菌(Collybia peronata);⑦袋形地星(Geastrum saccatum);⑧丛生斜盖伞(Clitopilus caespitosus);⑨漏斗斜盖伞(Clitopilus prunulus);⑩黑鳞白鬼伞(Leucocoprinus brebissonii);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绒点柄銛囊菌(Melanoleuca verrutipes);大紫蘑菇(Agaricus augustus);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橙黄鹅膏(Amanita hemibapha) ;铜绿红菇(Russula aeruginea);土黄红菇(Russula luteotacta);橙盖伞白色变种(Amanita caesarea);褐鳞环柄菇(Lepiota helveola);晶粒鬼伞(Coprinus micaceus);尖顶地星(Geastrum triplex);绢白赤褶菇(Rhodophyllus sericellus);锁瑚菌(Clavulinopsis fusiformis);白色小环柄菇(Lepiota cygnea);黄蜡伞(Hygrophorus lucorum);疣孢褐盘菌(Peziza badia);赭红赤褶菇(Rhodophyllus quadratus)。

3 讨论与结论

1986年安康宁陕县大型真菌调查鉴定出子囊菌7种,担子菌34种[25],其中土生菌11种。1991年安康旬阳坝大型真菌调查显示,大型真菌35种,其中担子菌31种,子囊菌4种[26],18种属于土生菌。安康市香溪洞景区植被覆盖率高,种类多样,土生菌资源丰富,此次调查共鉴定出土生菌27种,隶属3纲4目11科17属。在已鉴定的27种土生菌中,以食用菌占绝对优势,利用食用菌可以培育野生食用菌和开发药用菌,亦可将食用菌和旅游业相结合,有助于推动景区的经济发展。另外,一些毒菌虽然种数较少,但也不能忽视,如棕黑丝膜菌(Cortinariusmelanotus)、黄斑蘑菇(Agaricusxanthodermus)、黑鳞白鬼伞(Leucocoprinusbrebissonii)、土黄红菇(Russulaluteotacta)、白色小环柄菇(Lepiotacygnea)等,一旦被误食会有生命危险,因此需要加强人们对毒菌的识别,预防中毒以及毒菌中毒后自救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尽可能减少毒菌中毒事故的发生。

对香溪洞景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生菌种类的调查表明,不同生态类型对应的土生菌种类也有所不同。其中,以林地中土生菌种类最多,其次是阔叶林,而在针叶林和松林中土生菌资源最少,说明林地的环境条件更适合土生菌的发生。此外,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土生菌种类同时在2种类型的生境中发生,常见的有铜绿红菇(Russuiaaeruginea)、铦囊蘑(Melanoleucacognat)、靴状金钱菌(Collybiaperonata)、长根菇(Oudemansiellaradicata)、绒点柄銛囊菌(Melanoleucaverrutipes)、褐鳞环柄菇(Lepiotahelveola)、橙黄鹅膏(Amanitahemibapha)、橙盖伞白色变种(Amanitacaesarea)、袋形地星(Geastrumsaccatum)等,表明这些土生菌具有较广泛的生态分布。

真菌的生长繁殖要求一定的生态环境,有些大型真菌菌丝体在地下存活很多年,遇到适合的气候条件,子实体才发生,所以大型真菌的发生在一定区域内和时间段都有可能是不连续的[27]。该调查仅为安康市香溪洞景区秋季土生菌资源的概况,由于受到气候、人为破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调查结果不能代表景区所有的土生菌资源状况,其它季节的土生菌种类和资源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在未来的调查中应该定时核查各个季节土生菌资源,彻底调查清楚该地区土生菌种类,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及所处生态环境对土生菌的影响。同时开发新的食用、药用真菌资源,对其进行人工驯化,弥补部分野生真菌逐渐灭绝的危险,可为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研究开发和生态资源监测的保护机制提供借鉴[28]。

猜你喜欢
土生安康真菌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来自小白楼的密令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千奇百怪的真菌
致命真菌
打电话引来的故事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