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镇初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探索

2019-11-18 13:20朱亚骏
教师·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责任感初中生培养

朱亚骏

摘 要:文章依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对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发现责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责任感的培养策略。具体而言,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责任教育主题活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学生要激发自我责任感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初中生;责任感;培养;策略

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下,许多学校忽视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方面。久而久之,学生责任感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 关于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责任与责任感

“责任”一词的含义非常丰富,在现实生活中,责任就是一种职责和任务,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身处社会的每个人,不同的社会身份,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其含义是多方面的,比如,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做分内的事,若没有做好分内的事,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结合本课题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责任就是职责和任务,其一,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 、必须承担的义务,具体表现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对朋友、同事及其他人等的承诺,必须履行承诺;对家人,必须尽到该尽的责任;对工作,必须完成公司、上级领导所交代的任务。其二,就是一个人应该做的某些事情,没有去做或没有做好就应该承担责任。比如,如果自己分内的工作没有做好,就应该接受公司处罚等。责任是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其类别主要包括:义务责任、职务责任和代价责任。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本文提到的责任感指的是义务层面的责任。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责任感不仅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还是其内心对后果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态度。通常我们去衡量一个人,不单单要看他的才华、内在素养,还要看他的责任心,而责任心需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去培养。

(二)初中生责任感的培养

初中生大都处于12~15周岁,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担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初中生责任感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的健全道德人格为导向,培养学生完善的责任品质,使其成为真正负责任的人。在平时的课堂中,可通过讲述一些关于责任感的事例或故事来促进学生对责任感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懂得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感,达成责任品质的培养目标。责任感是一个人面对世界、面对生活的基础,责任感的建立需要从小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开始培养。履行责任的人,都是守信用,重承诺之人。其不仅代表一个人的品质,也是其生存于社会中最宝贵的东西。初中生的责任感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等特点来确定,具体如下。

第一,对自己负责。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带着使命和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群比较多,完全不知道责任感是何物?更没有为自己负责任的概念。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正确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自己的人生,面对自己生活的基础,以及自己做错的事情都要勇于承担并纠正,其中包括学会独立,学会坚强,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第二,对他人、集体负责。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关系,这种关系使每个人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整体。处于社会中的每个人,又是一个个特殊的个体,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离不开集体,而集体也离不开个人。这些个体组成了我们身边常见的集体,如家庭、班级等。另外,是与个体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人,如陌生人,这些个体组成了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但因每个人不同的社会身份,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因此,只有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他人和社会才会对你负责任。

第三,对社会负责。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仅要履行学习的义务,而且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培養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十分的重要。

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可通过校园课堂教学及校内外实践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来获取。首先,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来源于其认知水平,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其次,可在校园内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或在校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其中,以此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慰问社区的孤寡老人,在炎热的夏天,为环卫工人递上一杯水,乘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弱妇孺让座等一些社会服务活动,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将社会责任感融入情感体验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除了要完成校园内应该完成的责任外,我该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做些什么才能使国家富强,怎样发展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

二、初中生责任感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初中生责任感的培育问题,课题组对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塘厦水霖实验学校发放问卷共 10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928 份。总体而言,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还存有一些问题。

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初中生的自我责任感,共有6题,每题的选项设为四项,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对初中生上述问题问卷调查数据可以发现,部分初中生的责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独立自主能力不强、珍惜生命以及认识自我方面有所欠缺、学习主动性不够等方面。

第二部分调查初中生对他人和集体的责任感,共设置了6个题目,每题的选项设为四项,具体如表2所示。

根据对初中生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目前,还有部分初中生的重心还是在学习成绩上,对他人的关爱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团体意识及集体责任意识。

第三部分主要调查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共有7题,每题的选项设为四项,具体如表3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目前有部分初中生比较关心自己日后的发展,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缺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第20题主要调查教师是否在课堂中渗透责任教育,選项设为四项,具体如表4所示。

本题数据表明,67.9%的教师在课堂中不太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只有9.5%的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责任教育。在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中考分数的压力及各种考核的重压下,一线教师在课堂中的责任教育意识和行为是微乎其微的。

第21题主要调查学校开展责任教育主题活动的次数情况。具体如表5所示。

调查数据表明,在一个学年中学校开展责任教育有72.9%的学生认为有1~2次,22.7%的学生认为有3~4次。这样的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经课题组实际调查得知,被调查学校开展责任主题教育活动远远超过这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学生记忆遗忘,是对责任教育的理解差异,或者是主题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低下而造成。

第22题如果你去旅游,你会去哪些地方?(可以多选),具体如表6所示。

本题从调查学生的旅游目的地入手,侧面反映学生培养责任感的自觉程度。非常遗憾,只有17.9%的学生选择红色旅游景区和历史博物馆。红色旅游景区和历史博物馆蕴含着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近代革命时代的印记,是责任教育的绝佳载体,但对初中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远远赶不上购物美食天堂。这反映了初中生自我培养责任感的意识淡薄,也与之前的第6题、第12题、第19题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第23题调查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你的责任教育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的教育?(可以多选),具体如表7所示。

数据表明,虽然初中生责任感培养途径多种多样,但实际教育效果不尽相同。首先,学校是责任感培养的主阵地,教师是责任教育的主干。其次,家庭中的责任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培养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本次调查中,这两个方面得分却比较低,分别占了28.9%和18.9%,究其原因,沉重的学业负担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时间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再次,社会的责任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多,加上学生沉重学业的因素,导致学生接触社会媒体教育的渠道更少。

第24题调查受学生喜欢的责任教育活动类型。你喜欢哪种形式的责任教育活动?(可以多选),具体如表8所示。

数据表明,在多种形式责任教育主题活动中,首先,校外实践活动广受学生欢迎;其次,德育故事和主题班会;再次,为国旗下讲话。被调查的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责任感培养活动,但活动效果却大相径庭。校外实践活动为何深受欢迎,究其原因是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激发了兴趣,开阔了视野,得到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启发我们在以后的责任感培养中,选择活动类型一定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入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第25~26题为主观题。请学生对我国5位民族英雄写5句能表达责任感的名言警句。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应该铭记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但是,数据表明,能正确写全5位民族英雄名字的学生只有76人,占到调查总数的8.2%;能正确填写3~4个民族英雄名字的占到47.4%;空白和完全错误的占到19.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大量的富有责任感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也会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刻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但是,让我们失望的是,能正确填写5句名言警句的学生,只占到5.5%,正确填写3~4句的占到了38.7%,空白和完全错误的占到12.9%。数据表明,初中生掌握责任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加强相关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三、培养初中生责任感的策略

第一,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责任教育主题活动,积极创设校内责任教育资源,开展多种责任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开展每周的国旗下演讲和德育故事演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并充分利用一些重要的节日开展责任教育。[1]中国的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体现,因此要针对一些重要的节日深化主题活动,把责任教育的培养融入多个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中。

第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中,对课程内容进行内部重组,把与责任教育有关的内容整合成一个单独的版块,利用专门课时进行授课,从而实现责任教育目标。[2]在其他科目中,创设责任教育情景,构建责任教育的情感场,在情感场中实现责任教育的目标。例如,《岳阳楼记》一文,从美学角度对“思路和结构美”进行剖析,将学生引入“情怀和境界”,通过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阐述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从而激发学生思想的共鸣。

第三,学生要激发自我责任感的内在动力。初中生阶段处于儿童后期和青年期的过渡阶段,人格开始独立,自我责任感快速形成 。首先,要激发学生自我责任感,使其客观全面认识自我。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同学、朋友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并以此不断检讨、提高自己,真正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从内心激发自我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得到保证。其次,初中生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做到爱护自我、爱惜身体、珍惜生命,爱惜自己的人格和名誉,不为金钱和利益丧失自己的人格尊严;最后,要做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做到勤于动手,勤于动脑。

总之,只有学校开展各种责任主题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渗透责任教育,学生激发内在责任感动力,学校责任教育才能具备有力的“抓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思坤.论学生责任教育的切入点与着力点[J].教学与管理,2009(3):35-37.

[2]丁文敏.大学生责任教育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责任感初中生培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