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小学中高段英语提升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9-11-19 08:30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长乐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文本资源教材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长乐中心小学 杨 晔

《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深入开展教材分析、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的前提。教材中的插图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弥补了文本描述的不足。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初步发展,从心理学看,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知获得的。图片资源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优点,在抽象的语言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实现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一、对教材插图利用的欠缺之处

教材中的插图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插图的运用依然存在着许多欠缺之处,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视文本,忽略插图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插图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忽略插图带给学生的情境,只教文本,对话学习变得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也影响着学生对语言运用情境的理解与体验。或者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寻花哨的图片,设计复杂或者不真实的情境,备课费时低效,华而不实,与我们倡导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发掘不深,蜻蜓点水

部分教师偶尔利用课本插图,但是缺少深入发掘的意识,简单地讨论描述图片的表层内容,没有发现插图蕴藏着的丰富信息,以及教材中前后插图之间的联系,阻碍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文本插图运用于对话教学的意义

图片资源可以运用在对话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对话教学前,可以利用插图资源导入情境,渗透新词汇与句型,为文本的展开做好铺垫。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以图为“景”,利用插图的真实语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在对话教学之后,鼓励学生拓展对话、深入探讨图片中其他细节,依托插图,拓宽学生思维,助力学生展开想象力、观察力与思考能力,促进有意义的语言生成,提升教材的内在品质。

三、文本插图运用于对话教学的实践案例

以笔者执教的一节五年级上册的课为例,来探讨对话教学中插图运用的实践路径,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简单的两幅插图,有效整合教材内外的图片资源,运用于对话课的教学中,使插图为课堂加分。

课题为:Unit5Thereisabigbed.本课围绕房间物品摆放的话题展开,此话题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能力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There be”句型来谈论房间中物品的具体方位。

(一)整合资源,引入情境

在热身部分,设计描述教室的活动,如:There isapictureonthewall.学生初步感知体验“There is”的运用情境。在Let’stry部分有一幅插图(图B),笔者在这幅插图之前进行铺垫,加入了图片(图A)来创设情境:放学后,ZhangPeng对同学说他有了自己的新房间,邀请同学去看看。接着,学生听音感知语篇,判断选择ZhangPeng新房间里有的物品。

图A

图B

这一活动中,笔者为Let’stry的插图铺垫,灵活整合了教材内外的图片,配上了合理的情境,为后续的语言活动做好铺垫。

(二)巧用信息差,主动思考

呈现如图(图C)。学生猜一猜、说一说Zhang Peng的房间里的物品。插图采用半遮盖的形式,学生展开想象,运用“Therebe”来描述房间。巧用插图,创设信息差,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提升。

图C

(三)描述插图,巩固语言

接着,笔者出示房间的完整图(图D),学生再次运用核心语言“Therebe...”展开描述与交流:“Wow!Thereis...”,课本插图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流的情境。

图D

(四)听说活动,关注后进

以上铺垫,为学生的听说练习降低了难度。接着,笔者逐句播放句子,学生听音频、复述句子,模仿语音语调,关注重读。听说之后,在插图上圈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插图上简单清晰的圈圈画画,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含义(图E)。本课难点之一的句子“Mycomputerishereonthedesk”,亦是采用这一方式,达成理解、听说文本的目的(图F)。

图E

图F

在插图中标注记号,体现出了分层教学。优等学生在听说语言的活动中输出语言。后进的学生在插图的帮助下理解语言,逐步达成模仿语言、输出语言的目标。

四、借助教材插图,优化对话板块教学

插图不仅可以运用于对话教学的不同环节,还可以运用于教学的不同方面。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借助文本插图,渗透生活、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细用插图,渗透生活常识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生活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生活。教材中的插图,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也蕴藏着丰富的生活常识,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懂得生活的人,让英语教学充满真实性与生活气息。

案例: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4Atthe farm(图G)。

可以发现文本插图涉及carrots,tomatoes这两种蔬菜,观察图片不难看出,carrots是长在地上的,而tomatoes是长在树上的。我们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Wheredothey grow?Thecarrotsgrowontheground.Thetomatoes growonthetrees.

图G

英语的对话,是在生活的特定情境中展开的。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要让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碰撞,深度挖掘插图,渗透生活常识。将生活融入教学,使课堂充满趣味,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生活的人,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在生活中说出“我们的英语”。

(二)比较插图,促进语言能力

语言知识包含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各个方面,小学阶段要避免纯粹的语法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语用中体会语法的功能与运用。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综合运用,也是个语法难点。

案例:Unit4Thenandnow

图H

(1)观察比较,模仿表达

笔者运用了教材中Mike过去与现在的两幅插图(图H),通过比较插图来进行描述,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理解、体会、比较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的运用,渗透语法。

T:Canyoufind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 pictures?

S:MikewasasmallboyinPicturea.

MikeisabigboyinPictureb.

接着,给学生提示性单词:short,tall,quiet,active.学生观察插图,运用句型“Mikewas before,butnowheis .”来进行描述。

(2)提问引导,层层深入

初步感受两种时态的综合表达后,依托插图,师生交流如下:

T:WhatcolourdidMikelikebefore?Whatcolour doeshelikenow?

S:Mikelikedpinkbefore.Nowhelikesblue.

T:CouldMikeridebikebefore?Canheride bikenow?

S:Mikecouldn’tridebikewellbefore.Nowhe canridehisbikewell.

(3)综合表达,输出语篇

在充分进行了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的表达之后,综合输出语篇:

Mikewas before,butnowheis .

Mikeliked before,butnowhelikes .

Mikecouldn’t before,butnowhecan.

借助教材中的两幅插图,清晰、直观地运用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这两种时态,攻克了语法难点,促进综合表达,从而有效提升语言能力。

(三)运用插图,发展思维品质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学习资源,创造在真实语境下充分实践的机会。插图是鲜活的学习资源,蕴藏着许多的细节,留给我们许多空白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为对话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平台。我们要思考、发掘这些插图背后的故事,发挥想象,让对话教学更加充实完善。有效地开发利用教材插图资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发掘隐藏的情境与内容,续编对话,促进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并发挥学生观察力与创造力,促进有意义的情境对话生成。在发掘插图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小结

由此可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插图这一资源,能促进语言生成。图片资源是“会说话的文字”,是情境的依托,它不仅使文本语境充实丰满,而且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教师要把握整体,层层导入,思考如何呈现图片,如何利用图片来进行提问、交流,引发学生思考与探讨,结合图片、音频等各种资源来展开教学。此外,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眼中的插图,学生的理解以及想象,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图片进行拓展。利用插图,探讨细节,创造性地利用语言材料,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插图在对话教学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语言输出的一块沃土。

猜你喜欢
文本资源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资源回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