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竞技体育: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2019-11-19 03:07张敏青李文平
浙江体育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竞技

张敏青,李文平

(浙江理工大学 体育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0018)

0 前 言

高校竞技体育是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换言之,发展高校竞技体育将有利于促进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此同时,加快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将有助于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在大学体育文化全面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高校推进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项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然而,高校竞技体育在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这既是对竞技体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大学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现状、互动发展的可行性及其必要性,探究并找出他们在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病灶”,以便更好地提出解决办法,促进二者和谐互动发展,乃至为推动高校竞技体育和大学体育文化的全面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有二:其一是全国具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部分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其二是全国部分高校主管体育的领导和从事高校竞技体育研究的学者共24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为了保证所研究的内容和编制问卷的有效性,本文查阅了大量的关于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文章,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特点与需要,对全国具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部分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问卷536份,其中有效问卷502份,有效回收率为93.7%。

2 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研究结果分析

2.1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知识文化基础普遍薄弱,文化意识淡薄

导致他们知识文化基础薄弱的原因。第一,体制因素。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来源主要是体校。一直以来我国体校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文化底子薄是影响高校运动队生源知识文化基础薄弱的重要因素。这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这类学生由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更多时间花在训练上,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这类学生群体往往是文化基础本身不好,但又希望通过体育作为一个他们走进高校学府的“跳板”。第二,自身因素。为了了解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身因素对知识文化基础的影响,笔者就他们对文化课学习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生源情况的调查一览表(N=502)

表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对文化课学习的态度调查一览表(N=502)

2.2 活动的范围小、影响力不强

为了了解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对大学体育文化的影响。笔者就他们的活动范围及其影响力问题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小平运动员的活动范围并不大,这跟他们每天要坚持训练和参加比赛有关系。在对高水平运动队影响力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运动员自我感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影响力小和完全没有影响共占45.6%。而且运动员认为他们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频度非常小,缺乏必要的沟通。

从上述结果中不难看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活动范围较小,影响力并不强,因而其在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表3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活动范围调查一览表(N=502)

2.3 高水平运动队参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意愿和态度消极

高校运动队是大学体育文化的推动者和发起者之一,他们对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缺少了高水平运动队,谈大学体育文化的全面建设就如同纸上谈兵。为了了解高水平运动队参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意愿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情况。笔者就高水平运动队参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意愿与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4-表7。

上述结果表明,高水平运动队参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意愿与态度情况并不理想。仍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参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观意愿和态度并不积极。

表4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大学体育文化活动的意愿调查表(N=502)

表5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大学体育文化活动的态度调查表(N=502)

2.4 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与高校竞技体育脱节,尚未形成合力

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包括了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师资、体育雕塑以及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等诸多方面。因此,全面建设大学体育文化当然也囊括了竞技体育的建设的发展。然而,调查结果表明,仅有30.9%的运动员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有互动发展的必要,有18.9% 的人认为不清楚,可见大家的态度并不乐观。就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是否存在脱节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有68.5%的运动员认为“完全脱节”和“脱节”。

从上述的结果中不难发现,目前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与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换句话说,高校竞技体育尚未与大学体育文化形成互动发展的合力。

表6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对运动队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互动发展必要性调查表(N=502)

3 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互动发展的必要性

3.1.1 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大学体育文化建设。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之所以离不开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场地与器材建设。如果一所高校不注重大学体育文化建设,那么,这所大学的体育场地与器材建设也必会受到影响。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开展而言,没有良好的体育场地与器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正常的训练与竞赛将难以得到保障。这样必会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第二,体育文化积淀。如果一所高校没有深厚的体育文化积淀。那么,这所高校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相反,如果一所高校拥有深厚的体育文化积淀,那么,这所高校就容易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第三,体育经费保障。一所高校如果不重视大学体育文化建设,那么,这所高校就不会投入充足的体育经费满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实践证明,缺少了资金保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1.2 大学体育文化的繁荣也同样离不开高校竞技体育。高校竞技体育是繁荣大学体育文化的一股强劲力量。那么,高校竞技体育是如何推动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的呢?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诠释:一方面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明星效应的心理辐射作用来看。高校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是完全可以带动高校大学生群体参与运动的。专家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生活在普通大学生的身边,普通大学生可以欣赏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这样可以逐步影响这些普通大学生,提高他们锻炼的意识。另一方面从普通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现状视角来看,在于现阶段我国普通大学生体育文化现状令人堪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出现增添了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播路径,特别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队员成为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引导者和体育骨干。他们解决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缺乏体育教师参与的尴尬处境。

3.1.3 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实现双赢。一方面,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知识文化基础普遍匮乏,这主要归因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弊端所造成的。而大学生则普遍拥有扎实的知识文化基础,因此,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非常有必要向普通大学生学习文化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之一。他们普遍掌握了良好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这一优势决定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能够成为推动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困境,即文化自卑,这种自卑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好所造成的,这种心理障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为此,他们十分有必要通过参与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来实现自我展示的心理需求。这不仅有利于满足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激发普通大学生的体育热情,带动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大学体育文化氛围。

3.2 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互补交流的可行性

3.2.1 成长经历的不同体验互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多来自体校,运动生涯时刻伴随着他们成长,文化学习却被忽视,这样的成长经历往往造就了高水平运动员独特的性格。这种成长经历与普通大学生迥然不同,普通大学生所经历的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成长之路,他们为了进入一所名牌大学,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不言而喻。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一段漫长的求学之路,他们经历的是一段永恒不变的主题——读书改变命运。由此可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是一段漫长的运动生涯,而普通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则是一段漫长求学过程。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成长经历的不同体验来促进二者的相融互动发展。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成长经历上体验更多了是体育训练生活,而普通大学生体验更多的是文化学习生活。一个是从体育中领悟生活,一个是从文化学习上感悟人生,二者的不同体验为其互补提供了充裕的融合空间。

3.2.2 体育与文化的矛盾互补。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而言,体育与文化的矛盾就如同训练与学习的矛盾。对普通大学生而言,体育与文化的矛盾就如同健康与学习的矛盾。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不同学习经历来弥补二者的体育与文化缺失。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是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举国体制”下产生的,在这样的体制下所奉行的“夺标育人”理念,导致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中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的提升,而忽视对其文化素质的培养,进而促使其文化缺失。在过去“重文轻体”的“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下,致使普通大学生身体素质大幅度降低,进而促使其体育缺失。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缺失与普通大学生的体育缺失,为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互助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3.2.3 明星效应与自我展示的心理需求平衡互补。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明星效应、自我展示的心理需要来平衡二者。一方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明星效应可以成为激发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催化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高校竞技体育的主力军,他们是高校的体育明星,亦是高校体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带动者。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明星效应能够带动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另一方面,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我展示的心理需要也让他们成为引导普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课外体育教师”。访谈发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普遍存在自我展示的心理需求,他们非常乐意展示自我的体育才能,这种心理需求正是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一种动机。

4 结 论

高校竞技体育是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互动发展的一部分,大学体育文化的全面建设离不开竞技体育的牵引与带动作用。高校竞技体育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形式之一,其作用不仅有利于扩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而且有利于推动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为此,我国高校在今后应积极推动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的互动发展,这是因为推动两者的互动发展是繁荣大学体育文化的有力举措,符合我国高校文化体制改革的迫切现实需要。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竞技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