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带训练对衰弱前期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9-11-21 08:02陈如杰吴庆文王冬燕戈玉杰高志鹏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31期
关键词:弹力生理下肢

陈如杰,吴庆文,王冬燕,戈玉杰,高志鹏

衰弱好发于老年人,表现为生理储备下降而导致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的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老年临床综合征[1-2],会引起老年人各种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3]。衰弱的发展是动态的,衰弱前期老年人发生衰弱的风险大于健康老年人[4]。前期研究指出,65 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4.0%~17%,衰弱前期发生率为18.7%~53.1%[5],因此衰弱前期老年人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识别该人群并进行及时干预可以减少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6]。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多样,其中,弹力带训练是一种克服弹力带负荷进行抗阻训练的运动方式,由于弹力带具有携带方便、安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社区和医院,并取得一定疗效[7]。然而,国内对衰弱的运动干预研究开展较少,尤其是衰弱前期老年人的干预,目前少见有关弹力带训练对衰弱前期老年人的干预研究。由于老年人在85 岁以后处于衰弱期的比例增加[4],本研究以65~85 岁衰弱前期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弹力带训练对其下肢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衰弱前期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 年9 月—2018 年4 月,在温州市榆垟社区内通过分发传单、贴告示或口头宣传等方式招募70 例符合要求的衰弱前期老年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由华北理工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241)。两组所需样本含量计算公式:n1=n2=2[(μα+μβ)/(δ/σ)]2+μα2/4, 取α=0.05,μα=1.96;β=0.1,μβ=1.282;δ=1.7,σ=2.0,得n1=n2=29,考虑失访率因素,增加约10%样本量,最终每组样本含量为35。从随机数字表中选取70 个随机数字,放入一个密闭盒子中,让研究对象逐个进行不放回的随机抽取,抽到奇数的为对照组,抽到偶数的为干预组,每组各为35 例。衰弱前期诊断标准:满足Fried 衰弱表型[4]5 个衰弱指标(体质量下降,自觉疲劳,躯体活动降低,步速减慢,握力下降)中的1~2 个指标。纳入标准:(1)满足衰弱前期诊断标准;(2)年龄65~85 岁;(3)无理解、听觉、视觉障碍,可执行一般口令,能正常沟通者;(4)无前庭或小脑功能障碍,能独立行走不需辅助者;(5)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骨骼肌肉疾患和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者;(2)存在肿瘤、痛风者;(3)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者;(4)未来半年内计划住院或者参与其他有组织的运动训练者;(5)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成训练的。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维持既往日常活动状态。干预组在社区活动室进行弹力带训练(选择阻力小的黄色弹力带),总时间45~60 min/次,包括训练前后的热身活动和放松活动,1 次/d,3 d/周,干预8 周。干预组老年人被分成3 个训练小组,分别在早上或下午由同一名经过培训且评估合格的物理治疗师带领进行弹力带训练。弹力带训练动作是在查阅文献之后根据干预组老年人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挑选并修改的,具有安全性[7-8]。训练动作:(1)侧身拉弓:弹力带两头缠于两手,双臂前伸,左手保持不动,右手屈肘向后拉弹力带并侧转。(2)胸前外推:弹力带从背后经过,两头缠于两手,屈肘,做双手向前外推动作,尽可能伸直双臂。(3)体侧外展:右脚踩弹力带一头,右手拉紧另一头于体侧做肩关节外展动作。(4)站立抬腿:自然站立,弹力带一头系于左踝,另一头系于右踝,右腿上抬做屈髋屈膝动作。(5)坐位伸膝:坐于椅子上,双膝屈曲,弹力带一头系于左踝,另一头系于右踝,右腿做伸膝动作。(6)站立伸髋:自然站立,弹力带一头系于左踝,另一头系于右踝,右腿做向后伸髋动作。(7)双腿尽可能长时间轮流单腿站立,每条腿2 次,4~5 min。(8)双足踮脚尖20 次。每个动作2 组,10~15 次/组;动作7和8不需要弹力带;双侧都完成为一组;组间适当休息;使老年人在无痛范围内活动。每次训练前询问老年人当天的身体状况并测量心率和血压。8 周的干预过程中,所有老年人均未发生心血管或运动系统等不良事件。

1.3 评价方法 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 周及8 周后由同一名没有参加干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对两组老年人进行评估:(1)5 次坐立试验(FTSST)[9]:评估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老年人坐于靠墙的椅子上,双手臂交叉置于胸前,双腿自然分开,当发出“开始”的指令时开始计时,同时老年人站起后再次坐下,直至完成5 次站起坐下后停止计时,记录所需时间(s),时间越短说明下肢肌肉力量越好。(2)健康调查简表(SF-36)[10]:评估老年人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36个条目,8 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每个维度有不同的换算分值,最高100 分,最低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 检验,两组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人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过程中,干预组有1 人由于不能坚持训练而退出,1 人由于个人原因而退出,对照组有2 人由于联系方式变更而脱落,最终两组完成研究的分别为33 例。两组老年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人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re-frail elderly people

2.2 两组老年人FTSST 时间比较 两组FTSST 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不同时间点FTSST 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别和时间在FTSST 时间上存在交互作用(P<0.001)。干预4、8 周后,干预组的FTSST 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 周后,干预组的FTSST 时间短于干预前;干预8 周后,干预组的FTSST时间短于干预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TSST 时间比较(±s,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ean time taken for FTSST of two groups

表2 两组FTSST 时间比较(±s,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ean time taken for FTSST of two groups

注:FTSST=5 次坐立试验;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干预前比较,bP<0.05;与干预4 周后比较,c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4 周后 干预8 周后对照组 33 13.63±2.19 13.59±1.93 13.41±1.65干预组 33 14.01±1.77 11.55±1.45ab 10.35±1.22abc F 值 F组间=18.524,F时间=40.023,F交互=32.328 P 值 P组间=0.010,P时间<0.001,P交互<0.001

2.3 两组老年人SF-36 得分比较 两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一般健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8 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各维度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4 周后,干预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一般健康3 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 周后,干预组8 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 周后,干预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干预8 周后,干预组8 个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提高,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一般健康得分较干预4 周后均提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SF-36 得分比较(x ±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wo groups

3 讨论

FTSST 是座椅站立试验的一种,用来评价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衰弱会使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导致肌肉衰减综合征和活动受限等[11],影响日常活动,下肢的下降速度快于上肢[12],因此改善下肢肌肉力量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4 周和8 周后FTSST 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干预时间增长FTSST 时间缩短,表明弹力带训练能有效改善衰弱前期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随干预时间延长改善效果越好。当老年人完成从椅子上站起的动作时,下肢膝、髋关节的伸肌群起到主要作用[13]。本研究弹力带训练包括伸膝和伸髋的抗阻训练,拉伸弹力带时肌肉收缩使肌纤维增粗和肌肉横截面积增加,能有效提高下肢伸膝和伸髋肌群的肌肉力量,使老年人更容易完成由坐到站的动作,缩短FTSST 时间。本研究结果与李红川[8]、邱玲等[14]的结果一致,但与LIN 等[15]的结果不一致。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可能是LIN 等的训练方法将弹力带缠于手上进行太极训练,更着重于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故对下肢肌肉力量改善不明显。

研究表明,FTSST 时间与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有 关[16],老年人由坐到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干预4 周后SF-36 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3 个维度得分提高,8 周后8 个维度得分均提高;组内比较各维度得分在3 个时间点间差异不同,在8 周后较干预前均提高,说明弹力带训练能改善衰弱前期老年人生活质量,表现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这8 个方面,且随干预时间增加改善效果越好,但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3 个方面先得到改善,其余5 个方面改善较慢。弹力带抗阻训练通过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老年人由坐到站的能力、促进机体血液循环[17],使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提高,躯体疼痛缓解,益于生理健康;此外,本研究弹力带训练为小组训练,在训练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与邻居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增加了社会支持和与其他社区老年人的接触,有助于老年人结交好友,减少情绪低落、寡言少语的现象,益于心理健康。而SF-36 中8 个维度又分为生理和心理2 个领域,其中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属于生理领域[18],这3 个方面的最先改善表明弹力带训练可能先改善老年人生理健康,进而改善其心理健康,最终改善整体的生活质量。

综上,弹力带训练能改善衰弱前期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且干预8 周的改善效果优于4 周,为今后寻找适合衰弱前期老年人的运动方式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加以验证,今后应进行较大样本量及较长干预时间的研究来探索弹力带训练在衰弱前期老年人中的疗效。以期为弹力带训练对衰弱前期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作者贡献:陈如杰负责研究的实施、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撰写论文;高志鹏负责资料及数据收集;戈玉杰负责统计学处理;王冬燕负责结果的分析及解释;吴庆文负责可行性分析、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研究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弹力生理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