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故里话脱贫

2019-11-22 07:07彭永杨淑娟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济源市集体经济核桃

彭永 杨淑娟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近日,记者到愚公故里河南省济源市,采访愚公后人集中精力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精彩故事。

产业扶贫效果初显

王得相是坡头镇柳玉沟村村民,今年80岁,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王得相的老伴70岁,因脑梗留下后遗症,生活非常不便。

王得相有两个儿子,因家境贫寒,做了上门女婿,生活在外地。幸运的是,王得相赶上了国家脱贫攻坚战。王得相家墙上“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情况卡”清楚写着:企业带贫,3000元/年;参加合作社,流转土地4.4亩,每亩年收益500元,2200元/年。

除这些收入外,王得相还种了2亩核桃树,“今年天气干旱,核桃卖了180元,去年核桃长得好,卖了1100元。”王得相的核桃通过济源市悯农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卖给了河南丰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王得相是丰之源核桃产业带贫链条上一个小小的点。为发挥龙头企业产业扶贫的带动作用,丰之源投资800万元,建设一条农产品深加工扶贫生产线,主要产品为核桃露等系列产品。然后根据扶贫生产线的运营情况,公司将按年度支付给大峪镇、坡头镇总计不低于54万元的固定收益,收益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分配给贫困村或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对于核桃种植贫困户,在同等质量同等价格下公司将优先进行收购。同时,公司还将和相关镇的农民合作社开展薄皮核桃订单收购业务,可以有效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核桃产业,带动种植户就业。

像丰之源这样的产业扶贫项目济源市还有12个。据济源市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贺双福介绍,济源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文件,出台完善政策扶持、资金帮扶、技术服务、电商营销等8大类38项支贫惠农政策,创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联镇带村”等扶贫模式,把蔬菜制种、畜牧养殖、劳保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目前,全市共培育蔬菜制种、烟草、林果、旅游、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扶贫基地50个,省级带贫龙头企业3个,旅游产业扶贫带4个;今年新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个,并打造了由市级电商运营中心、农村电商交易中心、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组成的“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网络。

发展集体经济是解决贫困之基

侯士峰是王屋镇原庄村村民,前几年因妻子生病,家里欠了不少钱,加上孩子上学,经济比较拮据,被认定为贫困户。

今年1月,在原庄村党支部书记范哲红带领下,原庄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济源市源林林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出资13万元控股,以侯士峰为代表的建档立卡户21户出资15500元,低保户9户出资6000元。合作社以林业苗木繁育为主,林果采摘园等多种经营形式为辅。目前,合作社已流转200亩,打造了苗木繁育扶贫产业基地,完成苗木繁育侧柏苗木70万株、元宝枫苗木18万株、其他花卉苗木2万余株,新建红果、黄甘李、核桃等果园150亩。

在合作社带动下,侯士峰进行甘蓝和白菜种子繁育、中药材和蔬菜种植,他只负责种植,合作社出面销售。今年,侯士峰甘蓝育种1.5亩收入近6000元,3亩白菜育种收入5000多元,1亩辣椒接近6000元,2亩丹参收入1万元,护林员收入1万元;加上其他收入,预计收入4万多元。如今,侯士峰已逐渐脱离贫困户行列。

原庄村是济源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带贫模式的缩影。据济源市副市长卫祥玉介绍,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济源通过龙头带动、改革推动、政策撬动、项目扶持等,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目前,完成31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其中贫困村38个,初步形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等9种村集體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扶贫企业、村干部、种养大户、电商企业等领办合作社带贫模式;今年,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10万元。

技能培训成就致富路

在济水街道周园街“冬冬盲人按摩店”,4张按摩床打理得干净整洁,墙上贴着:拔罐,非会员价格20元/次,会员价格15元/次;刮痧,非会员价格30元/次,会员价格25元/次……

店主赵冬冬是坡头镇柳玉沟村村民,今年27岁。赵冬冬七八岁的时候,被马蜂蜇了几下,视力急剧下降,因是单亲家庭,赵冬冬的父亲根本就没有在意。赵冬冬十四五岁时,双眼已完全看不到东西,仅对太阳光有微弱感应。为了谋生,2008年,16岁的赵冬冬到济源市学习按摩手艺。经过七八年打拼,他决定自己开店,为将来“买房、结婚”作准备。

了解到赵冬冬自强不息的精神后,柳玉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国宣和帮扶责任人杨法中多方奔波,帮忙选址,办理营业执照。2016年10月,赵冬冬的按摩店如期开业。当地人社部门也按规定给予赵冬冬5000元的创业补贴。如今的赵冬冬,每年有六七万元纯利润,也住进了房租只有500元/年的廉租房。

“房子还没买,婚也没结,得赶紧存点钱。有机会了把店面扩大一下,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对于未来,赵冬冬如是规划。

赵冬冬是济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能扶贫的一个典型样本。据济源市就业培训中心主任赵晓介绍,济源发挥市镇村三级人社服务平台合力,持续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活动,搭建用人单位和贫困劳动力供需平台,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090名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已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其中自主创业带动就业356人,公益岗安置358人,就近就地吸纳533人。济源市积极发展产业吸纳就业和特色技能培训。在全市组织开展精品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和旅游民宿三项验收工作,共评出21家优秀单位,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吸纳带动周边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展巾帼家政服务培训、电商培训、建筑业培训等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4500人次,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355人。今年完成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464人次,补助金额69.6万元;短期技能培训补助56人,补助金额11.15万元。

猜你喜欢
济源市集体经济核桃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济源市推进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