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9-11-23 03:22杜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8期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杜秋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心衰控制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38.19±3.65)分低于参照组的(44.28±4.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980, 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32.18±3.98)分低于参照组的(46.45±4.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443, 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衰控制时间为(10.55±1.25)d, 显著短于参照组的(15.68±1.5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468, 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5, P=0.0195<0.05)。结论 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护理期间采用综合护理, 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6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 是因患者情绪过度激动、暴饮暴食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往往伴有多种并发症, 特别是心衰, 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治疗多以药物、手术治疗为主, 但是治疗期间影响因素较多, 致使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由此可见, 治疗期间采用高可行度、高安全性的护理干预非常关键[2]。本研究选取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参照组中, 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60.58±6.20)岁。观察组中, 男15例、女15例;年龄43~79岁, 平均年龄(61.02±6.0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 责任护士热情欢迎患者和家属, 积极与患者交流, 介绍医院、科室周边环境, 分析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等内容, 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另外保持病房安静、整洁, 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根据患者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健康饮食, 以增强患者身体素质[3]。

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康:患者入院后,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病房, 叮嘱卧床休息7 d, 向家属和患者本人分析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保障睡眠质量的优势, 增强患者对病情的重视度;另外叮嘱家属, 每隔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 并实施按摩等被动锻炼, 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②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 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不定时安排患者排便, 且发病后4~12 h给予流食, 并随着病情好转, 逐渐给予低盐、低脂肪食物;饮食重点以清淡为主, 叮嘱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减轻心脏负担。同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使患者养成健康生活, 减少疾病诱因。③心理:患者因病情的影响往往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严重, 所以, 在护理期间责任护士要重视患者负性情绪变化, 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 向患者详细分析疾病知识、治疗和护理措施。④病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输液速度, 按照医嘱严格把控药物剂量, 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 向患者分析藥物治疗的作用、目的、不良反应, 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同时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 及时给予吸氧和镇痛药物。比如:使用硝酸酯期间,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变化, 并将药物不良反应提前告诉患者, 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另外, 利尿剂使用期间, 定期检测尿量, 并实施生化分析。⑤吸氧:吸氧期间根据患者的情况, 将氧流量控制在5 L/min左右, 病情稳定后吸氧改为间断性, 及时清洁鼻腔内分泌物, 保持鼻腔通畅, 以防突发情况, 给予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伴有肺部湿啰音者, 50%乙醇加入湿化瓶内[4]。⑥康复:因伴有心衰患者容易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症状, 故加强对患者呼吸指标监护, 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引导, 减少患者对病情的恐惧, 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力;此外, 为了减少患者的抵触心理, 告知其早期康复的好处, 并叮嘱家属监督患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心衰控制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定, 量表共20条, 分值0~4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并发症包括便秘、静脉血栓、失眠[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53.88±2.23)分与参照组的(54.46±2.31)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94, P=0.3266>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52.68±3.54)分与参照组的(52.58±4.02)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23, P=0.9189>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38.19±3.65)分低于参照组的(44.28±4.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980, 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32.18±3.98)分低于参照组的(46.45±4.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443, P=0.0000<0.05)。

猜你喜欢
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