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防素质:涵义述评与分析

2019-11-23 11:45赵欣张育刘玉青
理论观察 2019年9期
关键词:涵义国防教育

赵欣 张育 刘玉青

关键词:综合国防素质;涵义;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047 — 03

2019年1月11日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前学术界关于综合国防素质的研究甚少,其涵义尚不明晰,因此,有必要梳理分析综合国防素质的涵义范畴,以便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推进综合国防素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助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综合国防素质涵义研究综述

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及其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要广泛加强国防教育,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关于国防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国防观念、国防素质等与国防教育有关的内容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自2017年首次提出“综合国防素质”这一概念后,学术界对综合国防素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有学者认为,“综合国防素质是人们先天以及后天经过学习和训练所具有的、为实现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服务的思想、知识、能力等,主要包括综合国防意识、综合国防知识、综合国防技能”〔2〕。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可定义为:在校大学生从事维护国家利益、保卫国家安全等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包括强烈的国家意识、牢固的国防观念、完善的国防理论、过硬的国防技能、自觉的国防行为等”〔3〕。

总言之,目前学界对于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涵义的论述甚少,对综合国防素质的“综合性”论述不足,对涵义的具体分析也不够深入,因此,关于综合国防素质问题的研究还值得继续深入。

二、综合国防素质涵义的具体分析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将综合国防素质划分为国防知识、国防意识、国防理念、国防技能、国防创新能力、国防行为六部分内容,进而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

(一)国防知识

国防知识是公民为了履行国防义务所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国防知识教育主要包括:

第一,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理论内容庞杂,根据大学生現有的知识水平和社会要求可进行宏观教育。比如国防的含义、构成、地位和作用等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及历代党政领导人关于国防、军事的论述,党的国防政策、战略和国防建设等。

第二,国防常识教育。常识是指一般人所应具备且能了解的知识。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除从小接受的关于国家领土、领海、领空知识和国旗、国徽、国歌知识,还应普及现代常规武器的种类和性能以及当前国内外国防概况、军事动态及国家安全等知识,还有我国武装力量的体制和职能,军兵种知识等。国防常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丰富爱国主义知识,学会保家卫国的一般军事常识和军事技能。

第三,国防历史教育。历史是人类群体的记忆,有了相同的记忆,更容易激发人们的认同感。通过讲述我国古代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近代有国无防、备受欺凌的历史,当代反抗侵略、捍卫主权的历史等,给学生一种看历史的思路,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四,国际关系教育。当今世界暗流涌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掌握国际关系基本知识,学会从全球视角理性观察问题,已成为当代青年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中,国际关系可作为国防教育课的一个专题来学习,也可以单独设立为选修课教学。不论以何种方式,都旨在分析国际关系过程中,培养学生战略思维。

(二)国防意识

国防意识的内涵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创新,但实质始终是要求公民爱党爱国,具体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

第一,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自古至今,我国一直都把“爱国”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让每位大学生都具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

第二,英雄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的支柱。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对大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培养其无私奉献、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

第三,民族尚武精神是国防精神的重要表现。尚武精神是一种爱军习武的军事文化,蕴含着爱党爱国的情怀、居安思危的意识、坚强勇敢的意志、奋发进取的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仍然要保持高度战争警惕性,要尊重军人,关心、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等。

第四,国际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的时代特征。国际主义精神包括热爱和平,追求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等。中华民族是有深刻家国天下情怀的民族,加强大学生国际主义教育,使大学生传承国际主义精神,同时深刻认识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明确我国所面临的威胁,树立忧患意识。

(三)国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国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坚定的政治信仰。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高校在进行政治信仰教育时要根据其思想特点进行有效引导,通过红色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途径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保证学生思想坚定、行动坚定。

第二,远大的国防志向。志向是引导人们奋发向上的方向,当代大学生生在中华民族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好时代,应树立远大国防志向,积极投身国防事业,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正确的国防价值观。大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国防价值观体现了他们是否关心、重视、积极参与国防事业。大学生应认识到只有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与进步,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了解、关注中国当前国防建设的现状与进展情况,加强对强军目标的深入认识与理解;同时,不仅要心系国家安危,更要有一种担当意识,了解公民的国防义务,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四)国防技能

国防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高校国防技能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大学生是国防建设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等学校征兵是提升我军士兵整体素质、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助于提高高素质兵员转化能效,这对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体育锻炼设施完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体育教学效能,使学生身体强壮、应变力敏捷,从而提高学生在艰苦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第二,加强军事训练。军训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主要渠道。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军事技能训练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作用,对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大学生有重要意义,对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三,进行国防实践教育。定期开展野营拉练、“三防”演练、实弹射击等活动,让学生在国防实践教育中体验临战氛围,加深对现代战争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国防意识,提高自身本领。

(五)国防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5〕在当今世界的军事博弈中,创新越来越成为军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处于赶超跨越的关键阶段,想要抢占世界军事革命的巅峰、决胜未来战场要必须要有极强的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正是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而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稍显不足。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国防事业所需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培养过程中要以满足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尤其是与国防相关的理工科专业组织不同的创新大赛和培训,激发学生国防创新思维,挖掘国防创新潜力,为推动我国国防创新培养一流人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探究国防领域的难题,并给予学生有力的指导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国防创新能力。

(六)国防行为

国防行为是国防教育的落脚点,是综合国防素质的外在表现。对大学生而言,国防行为是敢于同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积极参与国家國防建设,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

大学生国防行为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的内驱力和外界的外引力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承担起国家之重托。一方面,大学生要理性爱国,避免过激言论引起网络暴力,避免过激行为对同胞造成伤害,在多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更要擦亮双眼、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爱国行为;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礼义廉耻等精华,增强自身民族认同感;进行国防科技研究,投身国防事业;积极参加各类国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军事技能,从而满足新时代国防需求。另一方面,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全球化意识教育,使其形成国际战略思维和开放包容的品格,满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客观历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国防创新热情,主动探索国防领域的问题,自觉进行国防活动,将国防热情外化为国防行动。

三、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培养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对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全民国防教育”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的战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以及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等,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国防素质为导向,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国防后备力量。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EB/OL〕.2019,(01):11.

〔2〕张正明,崔殿宁,高岑.在新时代对培育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思考〔J〕.国防科技,2018,(05):53-56.

〔3〕闫忠林,问鸿滨.建构新时期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的路径研究——以“提升学生综合国防素质”为导向〔J〕.社科纵横,2018,(10):114-117.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大力加强国防科技创新〔EB/OL〕.2018,(03):28.〔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涵义国防教育
浅析词的涵义和指称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的深刻涵义探析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坚定树立核心意识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分析
论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