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9-11-23 11:45马旭东刘新玲
理论观察 2019年9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困境对策

马旭东 刘新玲

关键词:精准脱贫;非贫困村;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081 — 03

随着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展。“2018年,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1〕当前,国家和地方各级的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等优惠举措都优先向贫困村倾斜,很多贫困村通过国家政策扶持飞速发展,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逐步摘掉“贫困的帽子”,走向致富之路。然而,由于缺少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一些处于偏僻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非贫困村用电难、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等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一些刚达到脱贫线(发展线)以上的非贫困人口由于脱贫机制尚不完善,在缺少支持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再次转化为贫困人口。〔2〕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工作的相对薄弱,不但不能实现“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而且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也会因为缺乏政策的倾斜和社会的关注,心理产生一定的落差,不利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加大对非贫困村精准脱贫工作的关注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必要性

(一)国家大政方针的内在要求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之作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和“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多次深入全国各地考察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一系列对贫困县、贫困村的帮扶优惠政策和建设方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话语铿锵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3〕在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中,任何一个贫困家庭、任何一個贫困人口,都不能丢下。当前,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插花式”的分布在非贫困村,这部分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问题同样迫切需要引起广泛重视。〔4〕精准扶贫重在“精准”,“精准”很大程度决定了扶贫工作的成败。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贫困人口同样属于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如果不能妥善解决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问题,有可能影响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统筹推进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工作。

(二)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

公平正义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需要面对的永恒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们国家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如何把“蛋糕”分好,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否充分体现。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让我国所有的贫困人口切实脱贫、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分好“蛋糕”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一招。但是,在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一些区域开始出现新的矛盾:贫困村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而非贫困村经济发展的脚步却停滞不前,甚至近几年不如贫困村的进步速度。〔5〕如果不警惕这种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就会背离我党的人民情怀和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正义就无法得到根本保障,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也会因扶贫工作中存在“厚此薄彼”而心理不平衡,丧失自主脱贫的精神动力。

(三)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反映

贫困人口自身经济基础差,很多方面条件落后,只依靠个人发展脱贫致富难度较大,需要政府、社会等外部的帮扶。然而,单纯依靠外部的扶持和帮助,不但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还会引发贫困人口“靠等要”的思想以及非贫困人口的心理不平衡。扶贫工作不是慈善救济,更重要的是克服贫困人口精神上的贫困,使贫困人口有动力、有信心摆脱贫困,实现个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无论贫困村,还是非贫困村,贫困人口都具有主体地位,因此精准脱贫需要外部力量和内生动力同时发力。“扶贫先扶志”,如果能够激发缺乏自信和难以鼓起勇气脱贫致富的贫困人口自身克服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享受优惠待遇的同时,依靠个人勤劳的双手开创美好生活,那么不仅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带动和激励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努力摆脱贫困,而且个人价值在自力更生的奋斗中得到极大的体现和升华。

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困境

(一)政府扶持较少

从整体上看,在脱贫攻坚中,一些地方对贫困村的精准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而对非贫困村的精准帮扶工作推进力度不够。〔6〕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和各省市对贫困村重点帮扶,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入以及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和侧重,使得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氛围浓厚、具体帮扶措施细化、各项配套设施相应跟进,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同时,由于戴着“贫困的帽子”,各地贫困村能够得到上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垂直对口扶助以及随之而来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许多贫困村因而飞速发展。然而,非贫困村却不具备这些优势。与贫困村相比,各级部门对非贫困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部署力度和督导力度不足、资金投入匮乏,项目引进较少,因此非贫困村脱贫攻坚的整体氛围不浓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地方政府对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没有制定详细的脱贫计划和相应的帮扶方案,甚至存在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没有制定和发放帮扶手册、帮扶卡或者对贫困人口基本情况和资料不完善的现象。这些因素严重制约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进度。

(二)缺乏社会关注

各级政府对贫困村的政策倾斜,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爱心企业积极参与帮扶活动;社会有识之士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新闻媒体对贫困村进行详细跟踪报道,动员各方面力量对贫困村进行针对性的帮助;青年志愿者举办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以教育扶贫助力贫困村的发展。在政府大力扶持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贫困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而在部分地区,非贫困村和贫困村之间的生存环境类似、收入水平相差不大、致贫原因也较为相似,在贫困村识别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戴上“贫困的帽子”,社会对其的关注度明显弱于相邻的贫困村,甚至经常被各界忽略,处于“边缘化”。和贫困村相比,缺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对口援助,几乎没有先锋人物的带动,新闻媒体也鲜有报道,非贫困村精准脱贫工作推进迟缓。

(三)部分村民心理不平衡

贫困村在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项目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合力帮扶,得以“旧貌换新颜”。然而,反观部分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却享受不到贫困村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一些非贫困村与贫困村相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项目建设迟滞、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公共服务设施缺少。一些非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相比,享受的补助项目和帮扶力度较少。无论从整体村域的发展,还是贫困人口之间的差别,可以看到非贫困村和贫困村之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而这种不均衡的发展,必然会引起非贫困村部分村民心理不平衡和情感失落。之前经济状况类似的两个村庄,甚至非贫困村条件远远优于贫困村,而现在却落后于贫困村。同样是贫困人口,享受的扶持力度也有所不同。这种心理不平衡,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态度消极,心情低落,严重影响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信心,使贫困人口丧失斗志和勇气,甚至会形成“无所谓”和“靠等要”的不良思想。

三、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对策

(一)树立大局意识,做好统筹工作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树立大局意识,通盘考虑,在重点解决好贫困村摆脱贫困的同时,进一步统筹和强化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问题,使脱贫攻坚工作更加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协调性。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要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加大对非贫困县、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要整治问题不手软。”〔7〕习总书记高屋建瓴,从全局出发,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精准扶贫的目标和靶心是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扶贫不能只注意村庄的整体水平,而忽略了整体水平不差,但是个别情况突出的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在贫困村的每次动态调整时,确保贫困人口的识别精准到户,脱贫的村庄和个人要按照政策适时退出贫困认定。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整合资源加大对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

(二)动员社会力量,争取各界支持

非贫困村一般比贫困村地理位置优越,资源储量较多,生产条件和发展程度也较高,因此可以动员和发动更多的力量。第一,各级政府要完善顶层设计,对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贫困情况进行精确分类,动员社会资源向非贫困村贫困人口配置,通过深入宣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第二,号召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选派帮扶人员,积极与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對接,根据不同贫困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精准扶贫,保证脱贫攻坚任务按时完成。第三,对于经济落后的非贫困村来说,招商引资是拉动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式前进的有力引擎和重要推手。招商引资落地的企业不仅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岗位需求,而且能够带动村庄传统经济的发展。非贫困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和相关单位的推动,积极联系和吸引合适的企业入驻,通过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如经济作物或肉类产品的深加工来带动村域经济的腾飞。

(三)提倡自力更生,缓解不良情绪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优良的传统,也是党的基本路线重要内容之一。在脱贫攻坚中,尤其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这种传统。简单的“输血”帮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依赖“外力”不如“自力更生”具有持久性。自力更生并不是不需要外部的援助,而是要树立自主脱贫的信心和斗志。扶贫重在扶志,只有让贫困人口振作精神,才能在物质上富裕起来。面对非贫困村和贫困村存在的不均衡现象,首先要缓解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心理不平衡。各级部门要深入各个贫困户中进行访谈和调研,深入了解其生活状况和致贫原因。准确宣传中央的精准扶贫方针,耐心讲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和长远考虑,让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切实体会到国家的关怀,并不会因为自身处于非贫困村而被遗忘。这样,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心理不平衡可以逐步得到缓解。同时扶贫干部加强动员,鼓舞贫困人口脱贫的勇气。面对贫困现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摆脱贫困。通过发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命运;通过艰苦创业,抓住机遇,利用灵活的头脑致富;通过个人努力,勤劳肯干奔向小康等。这些都是自力更生的方式,值得宣传和提倡。

结语

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要树立“一盘棋”的扶贫思路,统筹协调好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深入进行调研和访谈,根据非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在“精准”上下功夫,确保非贫困村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同步推进、均衡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9-01-01(001).

〔2〕郭晓明.精准扶贫应重视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8-07-09(006).

〔3〕共同富裕路上  一个不能掉队〔N〕.人民日报,2017-10-27(009).

〔4〕林俐.下“绣花”功夫攻坚“插花式”贫困〔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03):60-63.

〔5〕宁晶.警惕扶贫扶出乡村“两个不平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02-06(003).

〔6〕廖富洲,李剑力.统筹推进非贫困县(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思考〔J〕.学习论坛,2017,(10):34-38.

〔7〕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 人民日报,2019-03-08(001).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困境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一)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