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的思考

2019-11-26 16:33陈圆亮
读与写 2019年3期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文本

陈圆亮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杨梓中学 江西 彭泽 332713)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课程,掌握一定的语文技能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都其中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材是由取材广泛的文本构成的,由此,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现状还不尽人意,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的课题。

1.语文文本解读的概念

语文文本是指国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与摘编入语文教材的文章,以供教师与学生来进行教学与学习。与普通的文本相比,语文文本具有双重的属性,它既具有普通文本的文学属性与文学价值,同时又具有教育价值与教育意义。语文文本解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来阅读与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明晰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语文文本解读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每个读者的思想与理解能力有差异,对文本的解读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体味文本的艺术美,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从而得到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

2.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讲授方法单一,割裂了文本的整体,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讲台上按照一套固定的教学步骤来进行语文文本的解读。有些教师无视文本的整体,从字词、语言的用法、段落大意等入手来讲授语文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缺乏新意,而且割裂了文本的整体美感,难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有违新课标的初衷。

2.2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分依赖教学参考,缺乏自己的解读与感受。当前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大多通过教学参考书或网络上搜索文本解读案例,自己甚少进行独立的思考,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形成一种固化的思路,缺乏自己的感悟与认识。教师尚且如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解读引导也会存在死板固定的问题,此外,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能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来自己思考与阅读,这对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利的。

3.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的思考

3.1 通过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根据课程具体内容来营造与创设一种情境与氛围,从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代入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即在语文文本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来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的世界,理解文本的内容,跨越时空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从而能更好地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体味文本的语言美,得到情感的熏陶与共鸣。在文本解读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是教师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情境的设置不能随心所欲,而要为教学任务服务,也要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否则情境创设也将失去意义。当前有部分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存在过分依赖多媒体的情况,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良好方法,但过分的依赖则容易让语文教学又陷入另一种极端,学生从被动地听教师听讲转变为被动地看多媒体课件,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并无实质区别了,由此,教师还是需要适当来利用。笔者在讲授《绿色蝈蝈》这篇文本时,先给学生展示了绿色蝈蝈的一些图片,同时又播放了蝈蝈的叫声,学生在直观地观看蝈蝈后,都产生了兴致,再进行文本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蝈蝈这种昆虫的喜爱之情,也能体会法布尔灵活生动的语言风格。

3.2 把握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让学生能从字里行间体悟文本。语文是一种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与前提,人文性又是语文文本的灵魂所在。语文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需要将二者相统一,而不能割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联系,过分强调工具性,会让学生在文本解读时缺乏整体性观念,将完整的文本分割成字词、句法等语文基础知识讲解,学生将不能体味文本的整体美感,也难以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文本类型来把握人文性与工具性,例如,对于一些文言文类文本,语言与现代汉语差距较大,学生对语言都不能掌握,更不必说对文本来进行解读,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在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后才能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对于一些语言平实朴素,在语言理解上没有障碍,主要体现充沛情感的文本,如《春》《背影》等散文,则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自主阅读,综合泛读、精读、品读等阅读方式,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悟文本的美感,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总的来说,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与思索。

猜你喜欢
工具性人文文本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