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探究

2019-11-26 20:10吴丽芳
读与写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利用课文语文

吴丽芳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油竹实验小学 浙江 青田 323900)

1.运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等能力都没有完全的成熟,比起抽象的文字描述,他们更喜欢形象的图片,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利用好这些图片更好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时,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并且教师还需要围绕着教学大纲来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成绩提高的同时,观察能力也得到提高。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更好的掌握这门技巧。

例如,教师在面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时,就要教给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进行观察,也就是从远到近,从人到景,从主到次等等,从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时间久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课本上的图片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的顺序的,这个顺序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将课文内容由难化简,由抽象到具体,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因此观察图片是学习课文很关键的一步。

2.利用插图,初步感知

小学生因为年龄等原因,在感知能力上和成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因此教师要利用图片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更好的进行学习。学生们往往对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先从图片入手利用学生对可感知事物的好奇心,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先指导学生看第一张图,然后进行提问:“同学们看这张图,看看青蛙是长什么样的?”在引导学生看第二张图告诉学生,“在很久之前他们可不是长这样的呢!那个时候他们有着自己的尾巴,但是为什么尾巴没有呢?”这样的导入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迫切的想知道答案,从而认真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行学习。

3.利用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同样的一幅图,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状态下进行观看学习,收获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会让他们入景生情,从而对事物产生自己新的认识和看法。

例如,教师在讲解《秋天的雨》的时候,就会很明显的发现这个特点。不同的学生对秋天有着自己不同的感受,这与他们的家庭和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对那些生活经验少,联想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尽可能的鼓励他们进行思考,想想出属于自己的秋天,然后再看看书上给出的图片,结合图片完善自己的想象,将自己当做图片中的一员去感受秋天。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在想象中必定能看到多彩秋天,闻到水果成熟好闻的气味。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大家眼中的秋天有什么不同。

4.要把图画和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有着不同的影响的,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一些教学内容有些学生熟悉有些学生陌生。虽然课文提供了图片帮助学生进行想象,但是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也很难的进行理解,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与这块相对应知识模板,因此想要构建新的就十分困难。

例如,《难忘的泼水节》这类具有鲜明民族风情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课文中所描诉的事情,离学生太远,因此教师在上这个新课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行学习,从网上寻找与这个节日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还帮助学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更好的看懂书本上的图片,再联想课文中的片段,使插图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猜你喜欢
利用课文语文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