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实现文本有效解读

2019-11-26 22:40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左永娟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31期
关键词:老汉首诗长征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左永娟

高效的阅读方式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基础上,只有给学生提供利于其个性施展的空间,学生的阅读才能真正收到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从而实现深度语言对话。

一、尊重个性理解,深化语言对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也不能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答案,而是需要鼓励学生从自身出发,对文本展开个性化解读。即使教师本身并不赞同学生的观点,也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任何一种个性化的解读都是建立在思考的层面上,所以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深化和文本语言之间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老汉的行为进行解读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提问学生:“对于老汉舍己为人的行为,你是怎么看的?”一开始课堂还很安静,接着有几双小手举了起来,然而他们的观点却天差地别,对文本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区别。比如有的学生赞同老汉的行为,因为他是一个党员,所以面对洪水来临的时候,老汉选择将生的机会让给其他人,是非常高尚的行为。但是随即有学生批判了这一做法,他认为老汉的做法很自私。明明他的儿子也能够走出去,可是他却偏偏阻止了。难道自己的孩子就不是人吗?而且最后明明两个人是可以活下来的,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推辞,实在理解不了这种行为。还有的学生认为老汉要求党员站在后面,难道党员的生命就不是生命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可知,学生是站在利己的角度看待老汉的行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但是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不能以现代的价值观衡量过去的人,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老汉选择的艰难以及伟大。

教师对于老汉行为的高尚与否并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谈谈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更加多元化。

二、活用背景知识,激发个性解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多篇课文都非常经典,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阅历的匮乏导致其无法准确理解文本中包含的情感,对文本的主旨把握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启示学生,通过文本的背景资料入手去理解文本,把握文本创作的时代环境,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例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这首诗是毛泽东1935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不论是内容还是情感,学生都难以理解。如果直接展开教学,不注重方式方法,学生学习以后还是不能体会这首诗中蕴藏的深刻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前需要给学生时间去搜集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到了时代背景资料:毛泽东是在红军即将结束长征的时期写下了这首诗,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抚今追昔,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学生只是初步感知到这首诗的情感,但是还没有深刻印象。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和长征有关的纪录片、相关人物回忆录等等,让学生感受长征道路的不易,体会长征是我国抗战史上的一次奇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长征是一次奇迹,这期间有多少人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地和草原上,又有多少人永远没有办法回到故土。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学生对整首诗的体会都达到了一定深度,从而促进了个性化阅读。

可见,在课文学习之前了解背景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文本主旨或者内涵,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提升教学质量。

三、创设阅读情境,引发文本对话

良好的阅读情境能够激发个性化的文本解读,特别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既是一群学生,也是一群孩子。如果只是生硬地讲解课文,学生很难提起阅读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倦。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有方法地为学生构建和学生即将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从而形成高效对话。

例如,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节课时,由于本篇课文属于科普性质的文章,主要介绍的是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探索。课文围绕着“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展开详细叙述,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求知精神。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但是难点在于文章存在大量的科学术语,因此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宇宙环境,或者为学生播放宇宙的纪录片,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宇宙深处一探究竟。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比如: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火星是否适合人类居住?学生在教师构建的阅读情境中深入了文字深处,逐步见证到宇宙的神秘与美丽。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就相当于为学生搭建了一座通往文本的桥梁,学生在这座桥上能够见识更多的风景,也能够准确无误地深入文本,让学生能够轻松捕捉到文章内涵,提升其阅读效率,激发了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展开阅读教学时,需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为学生营造贴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在背景知识中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飞扬。

猜你喜欢
老汉首诗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刘老汉笑了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新连环画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三)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