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语文多感官教学的课堂建构

2019-11-26 22:40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文昌小学任路路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31期
关键词:蝴蝶谷感官互联网+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文昌小学 任路路

随着教育现代化、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推进,笔者所在地区的学校实现了千兆光纤进校园,班班都有多媒体的“互联网+”教学环境。由“互联网+”带来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以其打破时空界限的特点,正在逐步改变着教学环境、课堂范式、教学方法等。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多感官教学的课堂建构中,多感官参与学习,多感官悦纳新知,语文核心素养得以不断提升。

一、“声临其境”:指向“情趣”的课堂导入

一堂适合学生学习的好课,理应从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源起。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都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到有情、有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伊始根据文本需求,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带来悦耳的听觉感受,“心浸其中”;展示生动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身临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一种“声临其境”的感觉,饱餐文字之外的视听盛宴。例如在执教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美丽的西双版纳,并播放相关视频,提示学生:西双版纳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有趣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体验吗?学生兴趣盎然,课堂导入的第一“锤”就已经重重地敲击在了学生心坎上。有情有趣的课堂是学生所向往的,也是指向学生学习的关键一环。

二、“身临其境”:指向多感官体验的学习场建构

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依托“互联网+”环境,积极构建指向学生多感官体验的学习场,让学生在学习场中能手脑并用,嘴耳共通,在身临其境中享受文本,享受学习。

1.视觉介入,多维向学

相比较文本中的文字而言,图片、视听影像等给人的冲击感更强,画面感更直观。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拓展链接文本资源,更多地发挥视觉介入策略,多维度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时,班级学生都未曾去过台湾的蝴蝶谷,头脑中没有关于蝴蝶谷的任何信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量更大、更直观、更生动等优势,在多媒体上设置“蝴蝶谷景区图片”“景区视频”“景区旅游攻略”“景区论坛”“景区直通车”等几个链接,向学生展示蝴蝶谷的美丽: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浓密的树林,幽静的山谷,潺潺的小溪……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学生可以结合文本随时点击相关资料链接,为后面的深入学习铺平道路,打好基础。再比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狐狸分奶酪》一课,让学生点开生字词的链接,如“分”,让学生看到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利用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操作“剩”字,形象地识记为“用刀割禾苗,只剩下北边的一小块”等等。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直观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觉介入,多边论学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主要听到教师的声音,很少听到同伴和自己的声音,听觉刺激比较单一,因而很难引发学生兴趣。若能在课堂上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学生听听自己的表达,同伴的言语,感受一下名家的范读,聆听文本中所提及的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鸟兽声等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高涨。在教学《天火之谜》这篇课文时,笔者先是通过课件展现雷电可怕的巨响,让学生在动耳倾听中闻其声、临其境,初步体验雷电的可怕和风筝实验的危险,感受富兰克林的不惧危险和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之后通过音频朗读,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与文本产生共鸣,让学生模仿、体验,做到眼中有景、声中有情。在教学的最后,视频播放富兰克林自传,升华情感。

3.动触觉介入,多向研学

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操作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动”——动手操作、动身模仿、动嘴言语等等,多向研学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致力于开展“读写绘”,即把自己阅读到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用喜爱的绘画形式画下来,可以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课本剧表演是不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到的,我们借助互联网信息量大、视听资源丰富等特点,让学生深挖文本人物形象特点,再次走进文本所创设的言语情境,促进学生合作、表演、表达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根据低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课中小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关注点再次聚集到课堂上来,还能在游戏过程中多感官体验,多感官悦纳新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挖掘出来了,学生能抓住课文关键词语揣摩人物语气,表演很到位,课堂气氛活跃。通过交流讨论,学生的参与面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他们都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时机,并能积极从身边的事做起。

三、“心临其境”:向拓展延伸深度发力

在学生“声临其境”“身临其境”感知“互联网+”带来的海量新知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审时度势,拓展延伸文本内容,超链接学生思维训练点,让学生“心临其境”,让学生可以多感官、多视角地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和建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部编本第二册课文《彩虹》课堂小结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开动小脑筋,如果是你,会拿谁的什么物品,走到桥上做什么呢?可以仿照文本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妈妈,你化妆用的口红呢?如果我拿着它,走上彩虹桥,把白云涂成红色,你就能看到鲜红美丽的天空了,你高兴吗?”有的说:“爸爸,你剃胡须的剃须刀呢?如果我拿着它,走上彩虹桥,我就把桥上的杂草剃除干净,让彩虹桥更干净,你高兴吗?”有的同学拿笔直接将所想的画下来。教师借用多媒体,通过实体与互联网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知识拓展总结的链接。

猜你喜欢
蝴蝶谷感官互联网+
这里有个蝴蝶谷
蝴蝶谷
蝴蝶迷案(下)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多角度展现蝴蝶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