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让自学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

2019-11-26 22:40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顾益臣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3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自学小学生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顾益臣

在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结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自学热情,促进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自学课堂的内涵

作为基础性教育阶段,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思维发展以及能力进步。核心素养提倡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而自主学习作为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需要教师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的必要性。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内涵,其中包括了学生对于这一学科学习的热爱,是学习自信心的体现,是克服困难、培养坚毅品质的基点,以自主学习为钥匙,让学生离开教师这根“拐棍”依旧可以驰骋书海。

二、小学语文自学课堂的特征

1.实践性

自学课堂构建应立足于学生发展,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空间与机会,在自学活动的实践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以实践激发自学热情,积累自学经验,为自学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2.差异性

语文自学课堂构筑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学习能力、认知方式的不同,在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中应关注个体差异,正确认识并对待个体差异,采用具备层次化的、针对性的培养方式,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自学能力发展需求。

3.灵活性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涉及范围广、灵活性强的学科,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涉及语文,因此在语文课堂的自学能力培养中,教师在运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应注重课外的拓展与延伸,以课堂自学知识的积累与课外的实践参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文学精神与主动探究品质。

三、多措并举,构建小学语文自学课堂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先学”的条件,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在预习中产生疑问,小学生会在好奇心的支配下自主思考或自行查阅资料,以解答疑惑,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促进小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树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曹冲称象》的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预习自学的方法,但是不能刻意要求学生必须运用某种预习自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总结自学方法的空间,以找出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语文预习方法。

2.创造适宜的自学环境

在社会各行各业竞争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以学历为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中锻炼自学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而良好的学习条件与适宜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积极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消除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同时,需要教师用心关注、用爱关系、用情感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小学生自学积极性的提高。

3.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

简单来说,自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中,大多都缺乏学习方法,盲目学习,缺乏自学的目的性,因此,自学质量难以提高。此时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让小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体会到自学的乐趣。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朗读教学为例,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从教师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中掌握朗读方法。接下来,学生仿读,在学生仿读中,教师需要注意个别字音读得是否准确,如“暴”“凑”“晒”等字,并且让学生掌握不同标点符号应如何停顿,做到有感情朗读、语调适中、语气轻缓得当。同时,在学生的阅读自学中,应培养小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的习惯,在遇到生字生词的时候,主动查阅字典词典,并将查阅的内容记录下来,加深记忆深刻度。在阅读自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逐字、逐句的分析,在阅读中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老屋的“老”体会在哪里?再次通读文章,思考为什么这间“老屋”倒不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梳理脉络、理清思路,掌握阅读自学的方法与分析的步骤,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关键词与重点内容,在反复阅读与思考中掌握阅读技巧,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4.在训练中提升自学能力

在语文自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升华,并且通过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在归纳总结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巩固基础,获得成就感。为了强化与检测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设置的方式,以问题催动学生自学的动力,同时,在问题解答中也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自学效果,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提高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中,在学生自学前,教师提出问题:“我”在祖父园子中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哪些词可以表达出“我”的心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问题的设置,明确小学生的自学目的,并且在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观点分享、解答思路梳理的过程中,锻炼了小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问题解决与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推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合上文可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主观能动性发挥,在实践中树立自学意识、掌握自学方法、提升自学能力,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自学小学生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