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

2019-11-26 22:40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木犁小学李克梅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31期
关键词:导图内容作文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木犁小学 李克梅

思维导图教学方式主要是借助人的发散思维来解读图形,从而促进学生大脑智力开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使小学生站在全新的视角进行作文练习,将思维的过程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激发学生以创新的形式进行写作,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导图主要是围绕一个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出与关键词相关联的内容不断扩展,最终逐渐形成一个以关键词为中心的网状结构,以此来确定整篇文章的立意,能够避免学生在写作时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关键词进行内容扩展的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建构方式也完全不同,最终使得学生的写作风格也完全不同。

2.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首先需要学生在大脑中绘制出一幅图画,并将多种知识点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直观的图形远比语言要更加容易让人记住,学生会围绕关键词进行想象,并对想象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筛选之后,组成最合适的写作内容,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3.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作文能力,学生也不能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会限制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思维导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1.关键词具体化,拓展写作内容

运用思维导图所拓展的知识尽管精简,但是并没有造成内容的缺失,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需要围绕关键词进行内容的拓展,从而能够丰富写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教师可以围绕文章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以《秋天的叶子》为题的小作文,在写作开始之前,为了避免出现跑题或者无话可说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写作的主要内容是叶子,但是前提是“秋天”,要围绕秋天的叶子进行写作,不能够写成其他季节的叶子。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从秋天的角度出发,观察并进行写作,这样能够使关键词具体化,能够对小学作文教学起到优化的作用。

2.写作内容结构化,文章的思路更加流畅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能够使知识结构更加直观化,写作内容也会有条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促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例如,教材中有一篇作文练习,主要是围绕自己喜欢的文具进行写作。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主题,针对某一种文具进行写作。以文具盒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由外到内进行分析,外部特征包括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等,内部特征包括结构以及空间等,除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文具盒的使用感受,只有真正使用,才能够体现出它的价值。利用思维导图将写作内容分成三部分,不仅能够避免话语的重复叙述,而且还能够避免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物体,文章也会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3.优化教学形式,加强交流

传统作文教学课堂较为混乱,学生写作也无从下手,运用思维导图模式以后,能够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完《西游记》后,教师布置学生写出对人物的感受,并描写出人物的形象。比如,孙悟空都具有哪些特点?学生经过一番分析之后,都能够总结出很多孙悟空具备的特点,教师允许学生查阅书籍或者观看视频,以此方式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而且有助于拓展小学生的写作思维,促使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导图内容作文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主要内容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