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地落实法制教育

2019-11-26 22:40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孙园中心小学吴金涛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31期
关键词:物品法治道德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孙园中心小学 吴金涛

道德与法治是两个常规性概念,道德是指人以善恶为标准遵循的行为,用于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法治是指人以既定的法律法规行事且受到其强制性的约束。道德与法治两者共同结合是我们立身为人、与人相交的基础,因此,落实好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我将提出几点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落实的建议。

一、转换立场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时,要学会转换立场,以学生的立场去选择学生容易接受或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不要一开始就用大段的文字讲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甚至会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产生排斥感。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更多的是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新伙伴,帮助他们去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时,学生大多数是六岁、七岁左右的稚儿,他们对于许多学校的规则都不了解,第一堂课教师要做的就是以朋友的身份欢迎他们来学校,并慢慢给他们传输“学校是你的另一个家”这一概念,让他们爱学校,关爱同学,珍爱学习文具。就这样,一点点让学生去适应学习生活,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二、情景营造

情景营造是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将课文内容以各种形式传递出来,学生通过唱歌、画画、辩论、朗诵等形式加深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认识,并不断去反思自己日常的行为是否正确。唱歌、画画等形式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不呆板,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度。

例如在学习《这些是大家的》一文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抢答活动或者分类活动,让学生去辨认哪些东西是公共物品,哪些东西是私人物品,教师:“公共物品是指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每一个的物品,同学们,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是公共物品呐?抢答开始。”学生A:“电风扇,黑板,课桌。”同学B:“门,窗,拖把。”同学C:“粉笔,黑板刷,多媒体,灯。”教师:“很好,都说对了,你们所说的都是教室里的公共物品,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使用,可是如果公共物品脏了、坏了,该怎么办呢?有同学知道吗?”同学D:“脏了就一起做清洁,坏了就修。”教师:“脏了就要一起做清洁,很好,所以以后做大扫除的时候都不要跑哟,要做好自己该做的,知道了吗?坏了修是正确的,但修的费用谁出呢?同学们要记住,公共物品损坏如果是人为的,由该人赔付相关费用,如果是由于时间等自身原因损坏,报修即可,记住了吗?”学生:“记住了。”通过这样的抢答问答方式,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记忆。

三、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指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让学生去体验法治教育、感受法治教育,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公安机关开展的相关座谈会,法制演讲比赛、法制辩论大会、参观少管所等法制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去主动学习法、了解法、守护法。只有真正体验了学生才会明白这一份职责,明白每一条法律背后代表的是什么,才会知道法律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十个文字,它是实实在在地保障人的权益的武器。只有真正学会了、掌握了,才会在现实中发挥出“法”这个武器强大的威力。

例如在学习《安全记心上》一文时,学生可以角色扮演交警、行人、车辆,让每一个学生去体验这三种角色,如果谁不遵守就会出现碰撞的现象,让他们明白每一次安全出行都是所有人共同遵守安全交通规则的结果。游戏如此,现实更是如此,相关的教育片可以播放给学生看,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牢记每一次无关紧要的闯红灯可能都会让他失去生命。

四、养成教育

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学会,也很容易理解,但是让他们不断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很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矫正学生的坏习惯,实行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指教师做出正确的行为指导,并不断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训练,比如语言训练和思维习惯的训练,语言训练是指将粗陋的话语从学生的语言用词中剔除,思维训练是指对学生思维的善恶进行引导,杜绝一些恶意的以暴制暴思维的产生。养成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做起来都很难,都应该坚持下去,不断培养出一份责任意识,一种集体意识。

例如在学习《我们班四岁了》一文时,教师要与同学一起庆祝,一起回顾过去的三年,在这节课里要求的不是学习什么法治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一份感情、一份责任。每一个同学讲述一个班级中或温暖感人或幽默风趣或伤心难过的事,将班级中每一位同学的心都连在一起,和班级一起共同进步,为班级而骄傲,为同学而快乐,为自己而进步。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它所蕴涵的是每一个人行为处事的原则或底线,教师在教导的过程中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讲解,让学生真正去理解、掌握甚至学会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法治教育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才会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物品法治道德
称物品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