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层布置课后作业,有效巩固教学效果

2019-11-26 20:10孙红梅
读与写 2019年21期
关键词:作业量分层词语

孙红梅

(陕西省宝鸡市第一中学 陕西 宝鸡 721000)

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正襟危坐,表现出认真聆听的姿态。课堂努力思考并且勇于发言、表达看法的同学屈指可数。为了巩固教学效果,作业总是一刀切,让“学优生有吃不饱、潜能生有吃不消”的现状。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的做、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而且大量的重复性作业占去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并且造成学生向两极化发展,优等生成为机械学习的呆子,后进生则全无学习兴趣,某些人甚至因害怕作业而形成对学习的恐惧。

1.作业量分层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适当减少提高型、拓展性的作业,作业布置以基础知识落实为主。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较快,解答基础性作业游刃有余,应适当减少做基础性练习的量,将学生从简单、机械的练习中解放出来,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积累课外知识,发展综合能力。至于中等生的作业量,则介于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如课文《陈涉世家》的背诵,B层学生按照课后练习要求背诵:从“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至“皆指目陈胜”。A层学生允许每天逐段攻克,给他们几天时间消化背诵,最后拿下全文;C层学生则要求全文背诵,并且积累大量的文言词汇以及各种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总之,作业量的分层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让各类学生既能得到充分练习,又能得到自由发展。

2.作业难度分层

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教师应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例1.八年级的字词学习,A层学生的作业是将生字词抄写3个,带上拼音,并且组一个词,然后选取本课的2个词语造句;B层学生是将生字词抄写2遍,并选用其中4个词语连词成句;C层学生的作业是将生字词抄写1遍,并选用8-10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有恰当的语境。 例2.预习课文类作业,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为例,分为必做题与附加题两种:第一,必做题。①概括内容:用横线划出课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②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在课文中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③用波浪线划出课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批注它的作用(C层学生3句,B层学生2句,A层学生1句)。第二,附加题(选做)。①思考《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和结构,并给课文划分结构;②圈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批注它的作用;③根据课文描述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例3.读书笔记作业,对A层的要求是:写出所读章节、起止页码,概括主要内容,摘抄好词(10个以上)、好句(5句以上);对B层的要求是:写出所读章节、起止页码,概括主要内容,摘抄好句并赏析(5句以上),简要写阅读感受150字;对C层的要求是:写出所读章节、起止页码,并写成完整的读后感文章,600字以上,在班级完成交流。

3.作业形式分层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擅长的智能,语文作业布置也要形式多样化,尽可能使学生能选择感兴趣的、擅长的作业类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不同的智力。例如,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可以提供“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种,以小组形式完成,并用一节课展示学习成果:①搜集关于爱的名言、诗句、谚语、故事等,出一期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手抄报;②搜集关于“爱”的歌曲并学唱一首;③采访一位社会底层劳动者,以采访手记形式记录其生活面貌及采访心得;④为陌生人做一件好事,以作文形式记录过程及感受;⑤搜集爱心故事并向同学讲述;⑥自编一个关于“爱”的小品或话剧,在全班面前表演。这样的作业,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喜闻乐见,展示课上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必然会让学生兴趣高涨,收到良好的效果。

4.作业评价分层

既然作业分层布置,在评价标准上也应分层设置,如果还是全班学生“一刀切”,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同样是记叙文写作,教师可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A层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写完整,即写满600字,能完整记叙一件事,有一个中心,语句基本通顺;对B层学生的标准是:写具体,即在叙述完整的基础上做到中心较明确,叙事有条理,语句较流畅,内容较具体,有一定的人物描写,有详略处理;对C层学生的要求是:写生动形象,即要求在记事中融入一定的人物描写及景物描写,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只要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标准,即可得到较高的分数。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提高要求。对于学生的分层,教师应进行动态管理。例如,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单位,如果原本做B层作业的学生感到吃力,在充分谈话尊重选择的基础上,可调整为做A层作业;相反,那些原本是A层的学生如果进步明显,就可以调到B层,以此类推,激励各类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所进步。

猜你喜欢
作业量分层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找词语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的方案应用研究
一枚词语一门静
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系数优化策略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方案分析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