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

2019-11-26 16:33林丽芳
读与写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设知识点小学生

林丽芳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福建 漳浦 363200)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意义

传统的数学课堂普遍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授课形式,没有意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一味地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会把学生培养成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数学教师应该推陈出新,在授课过程中合理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有效情境创设的途径有很多种,首先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不断调整教学设计,立足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材施教,做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者与开发者。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努力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学习情境,保证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自身正确的学习习惯,教学成果显著。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自由放松,敢于表达自身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能够想学、会学、爱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2.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

2.1 灵活的使用数学教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只有自身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参与进来。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自己是教学的主导者,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使用教材。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线索与内容,即使课本会不断更新,但仍然跟不上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所以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补充和创新数学课本,展示课本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与目标,科学的设计数学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把握课本的主要脉络,帮助学生建立健全数学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关于“梯形的面积”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梯形的周长公式,猜测其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教师创设数学情境,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小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2 适时适度、巧妙设计问题。教师设置问题应该意识到主要有两种时机,第一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第二种是学生认为没有疑问其实并未掌握相关知识点。针对第二种情况,教师应该精心的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设计问题要适度引导、不能过难或者过易,题量应该适中。设计问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把握设计问题的“度”。

问题的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发散逻辑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但也不应该过于开放,过于开放容易使小学生难以掌握重难点,进而造成浪费时间、学习质量不佳的情况出现。难易程度的设计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根据所学知识点适度分析,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探究问题的能力。难易程度不稳定容易使学生无从下手,从而失去提问自身的价值。

2.3 结合日常生活创设数学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课堂结合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比如,在学习“厘米、分米、米”的相关知识点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生活情境辅助教学“家里的餐桌有多高?”、“教师的课桌有多高?”、“自己的身高与餐桌相差多少?”根据这些问题,实际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情境中问题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小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掌握。面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与否定,应秉持“教育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原则,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一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主动与之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

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将问题情境生活化,能够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生动化,使得小学生在实际情境参与中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更是小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关键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设计科学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主动想象、思考、探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积累情境教学方面的知识,课堂联系课外,生活结合理论,创设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情境,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对社会输送建设性的数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创设知识点小学生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