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历史,明理导行
——谈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2019-11-26 21:54胡绍龙
读与写 2019年2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史料创设

胡绍龙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1)

历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内容是以“散点”式“跳跃”地呈现在相关学习主题中的,存在“有混编、断联系,有事件、缺背景,有历史、少现实”的不足,加上时间跨度大的因素,历史事件在学生看来往往只是“遥远的传说”。如何将历史事件与学生的认知链接,引发共鸣,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呢?我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些许探索。

1.创设情感性情境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情动人是一种有效且容易将学生自然带入对话之中的策略。教师提供并创设一定的情感性历史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放进特定的历史背景当中,以一个普通历史人物的身份感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引发情感共鸣。

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中国红军被迫进行两万五干里长征的历史背景下,我引导学生通过看地图的方法了解长征路,形象感知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犹如一条鲜艳的红色丝带飘扬在祖国的版图上。接着,通过播放红军“爬岷山”“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我引导学生深入历史情境,感受长征。配合形象生动的画面和饱含情感的解说,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征途中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以及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危险境况,从中体悟到红军战士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形象。最后,我组织学生围绕红军长征的艰辛与新中国的建立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唤起学生对于当下幸福生活的反思。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不少学生真切地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向红军叔叔致敬,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

这样的情境创设具有“收其心,固其神,凝其气”的效果,顺利地将学生领进了历史现场。学生置身其中了解祖国风雨跌宕、坎坷起伏的过去,感悟到这是一条用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所染成的漫漫长路,是一条永远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红飘带。情感性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感激、崇敬,爱党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创设问题性情境

历史往往隐藏于一层迷雾中,常常使我们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品德与社会课堂若能通过悬念的设置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其走入历史现场与人物对话,当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探索古遗迹》一课,通过一个秦国人卖羊换回不同国家的货币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秦朝统一的意义在哪里?教学中,教师很容易陷入就故事本身谈货币统一的意义的怪圈,从而忽略或忽视故事背后的隐喻。“这个秦国人到别的国家卖羊,仅仅只有货币的障碍吗?”教师如此设问,凸显细节,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性思考。这个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充分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逼近真实的历史现场中充分对话,意识到度量衡、语言、文字等的不同在当时的情况下都可能造成卖羊人的不方便。

课终,教师引导学生评价秦始皇,提出:“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有什么看法?”正是因为前面问题性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全面、辩证地了解历史人物埋下伏笔。经过讨论、归纳,学生最终得出结论;秦始皇有功亦有过,是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帝王,亦是一位残暴的封建君主。如此层层设问,学生的理性史观、辩证思维和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补充史料,探究真相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综合多样的学料,而教材中反映的内容往往只是冰山一角。缺少背景的故事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进而无法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问历史本质,拓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就必须补充大量的背景史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一课,引述了一则小文,旨在透过战争遗迹“刘公岛”使学生了解“中日甲午战争”这一段历史,知道帝国主义对中国野蛮侵略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然而,对于学生而言,这段历史相当陌生。无论是历史背景,还是战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学生基本只知一鳞半爪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时,我提供翔实的史料作为补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我提出探究问题“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并适时提供三份史料:一是日本海军扩展计划;二、是清政府北洋水师建设;三是李洪章、肯宁咸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评价。学生根据课上提供的“探究学习单”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从“军备投入、军舰、装备、煤炭使用”四方面,对史料进行对比、分析、整合,配合教师相机点拨,学生逐步探究出历史的真相,认识到社会腐败是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整堂课透过对“刘公岛”上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回顾,反思历史,为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地生活在当下。学生通过史料感悟到历史的深刻与复杂,真正感受历史的痛楚、历史的症结,触摸到历史的真相:“落后就要挨打”,认识到必须同心协力,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这样有质感的教学一步一步深入学生的心灵,助他们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历史观。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呈现历史的筋骨,或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了解历史进程,而是立足于品德教育,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借助历史重现,指引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懈努力吧!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史料创设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史料二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