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科技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以腾讯公司为例

2019-11-28 14:31徐兆丰彭思雨林建圳潘婧雯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湾区粤港澳大湾

徐兆丰 彭思雨 林建圳 潘婧雯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2

1 研究背景

湾区经济是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经济形态。 当前国际形势持续变化,中国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和机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优化区域开放的重大战略正式出台,折射出世界经济变革中我国新的战略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不仅是一种区域力量,也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是现今国际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发展环境,具备了强大的区位整合和产业互补优势。随着深中通道、珠港澳大桥、深港快线等基础交通设施的建成,粤港澳1 h城市圈正从计划变成现实,交通距离的缩短,使得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流动更加方便与快捷。

近年来,腾讯公司在微信、QQ、微博等自有平台上推出了各项以科技服务金融的新功能,再结合AR 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同时在线上及线下借助如微信支付、财付通等金融产品让广大用户体验到了“科技金融”的先进性与便利性,使得公众对腾讯公司所打造的“科技金融”这一形象深入人心。拥有的海量、高黏性的社交用户,也使得腾讯科技金融发展的规模后来居上。

2017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表明“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崭新的蓝图已进入国家战略视野[1]。

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的应用,按照业务的发展前景,形成重要技术成果和相关技术储备。在线上支付、虚拟现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展示出在科技金融相关领域的开发,形成应用与检测,以此促进技术创新。形成点—线—面的格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逐渐辐射到全国各地,从而实现从传统到“金融+科技”的转型。本文以腾讯金融科技公司为例,对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性金融科技中心的可行性进行多层面的分析,为我国金融发展道路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

2 实证分析

腾讯科技金融服务从支付扩充到理财,证券,创新金融。微信和QQ 两大通讯软件作为腾讯公司两个用户基础量庞大的平台,结合先进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连接了用户、商户和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创建了一个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生态系统。

2.1 腾讯公司发展科技金融实证分析

2.1.1 腾讯科技金融发展的基础

移动支付用户的高黏性是腾讯科技金融发展的底层基础,从腾讯Q2 财报的数据来看,目前腾讯移动支付的月活账户已经超过8 个亿,这也是在腾讯移动支付上得以生长出一切科技金融可能的前提。因此,移动支付接入场景,就成了重中之重。

2.1.2 技术的实际应用

技术的发展上,区块链技术与云端技术都开始面向市场,实现初步的实际应用。腾讯正在推出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打破了区块链没有代币(token)就不能运转的“魔咒”,成为记账的一种方式。这为之后腾讯科技金融产品服务的推出铺垫道路,让群众更多参与科技金融的使用。而AI 技术应用于保险理赔,将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了思维的局限。

2.1.3 微信上科技金融服务的扩展

以微信的支付功能为例,首先,微信支付是腾讯科技金融的可行性保证,它有效地将庞大的用户优势转变为资金优势。其次,微信是腾讯目前最完善和推广性最高的产品。从微信支付与深圳地铁合作的时刻起,就意味着一个智慧城市的支付雏形的形成,并向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渗透。更重要的是,只要你有微信,你就有了快捷支付渠道。同时微信支付在香港成功开发出香港钱包,使得香港同胞进入内地也可轻松便捷的支付。

2.2 与世界各湾区做对比分析

下面的对比分析将着重与世界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在人口数量、GDP 总量、产业分布等方面和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对比。

2.2.1 地均GDP 比较

东京湾区以1.86 万亿美元的GDP 总量占四大湾区的首位。粤港澳湾区地平均GDP 相对弱势,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仍有差距,但是粤港澳湾区属于新兴湾区经济体,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2.2.2 产业结构比较

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是第三产业比重,纽约湾区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占比处于世界四大湾区劣势地位,仅为62%。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湾区相比的优势在于,深圳科技创新的计算机和软件业与香港的金融业,这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科技金融中心共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商业环境。

2.2.3 金融业基础比较

我们看出四大湾区均以服务业为主,其中纽约湾区是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业比重占湾区GDP 15.39%。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基础与实力毋庸置疑,在与其他湾区的竞争中不落下风。可是,大湾区科技金融中心的构建不能完全依赖香港单核,势必要有广州和深圳的协力,打造三核并驱的金融体系。

2.2.4 劳动力素质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成为科技金融中心,在劳动力需求上更侧重于高素质、高科技人才。在四大湾区中,旧金山湾区的劳动力素质最高。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增加地区公共和私人机构的研发投入,这为满足粤港澳湾区对高素质、科技型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基础。

3 协调性机制和对策

3.1 政府

关于如何统筹规划与管理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商业、产业、民间多领域开展合作行动,可以学习国外湾区成功的经验[2]。其中,旧金山湾区委员会是个很好的学习对象,成立一个统筹跨城市政策的协调机构来管理大湾区内的一切。

3.1.1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流动与培育

粤港澳大湾区,由于一国两制的原因,港澳人才与内地人才的税制不一,放宽港澳两地高端人才之间的流动限制,有利于腾讯公司高端人才的招聘。同时,政府领头培育腾讯科技公司需要的新型复合人才,引入高校或者创办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产业,并且利用跨学科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然后把技术方案商业化。

3.1.2 政府提供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圈

以腾讯为代表的科技金融公司,提供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环境。粤港澳大湾区的明显劣势为高校不充足,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不能应用于产业。在研究和产出方面湾区优势突出,香港的几所高校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方面都有优秀的研究员,由政府牵头促进公司与高校合作,将学术成果变现,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生态圈。

3.1.3 解决三地法制差异,降低行政成本

在法制上,粤港澳大湾区各主体法制化程度不一,使得湾区内法律冲突明显,法律合作交易成本高、难度大。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各级政府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解决内地的行业制度限制和行政管理的问题。

3.2 腾讯公司

3.2.1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入力度

为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性科技金融中心,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入。因此,腾讯科技金融公司与香港大学合办了腾讯金融学院,旨在培养所需的专业性人才。另外,实施一些相应的人才引入计划,同时对专业型人才要有补助政策。 此外,还应出台人才安居等政策,并且要解决各项公共基础设施的问题。构建人才体系应遵循多元性原则,丰富各层次人才,为科技金融发展创造活力。

3.2.2 做好资源投入分配,充分利用科技金融效率

腾讯科技金融公司应该着重利用好相关政策。在区位之间把科技金融的投资策略优势最大化。要抓住时机充分发挥自身力量,做好时代的战略布局,达到资源优势最大化[3]。通过不同的要素分析科技金融发展的种种因素,以此检验相关效率是否达到效果。

4 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不仅是区域力量,也是国家整体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腾讯科技公司为代表,金融服务从支付扩充到理财、证券及创新金融,创建了一个互联网金融的生态系统。 移动支付、区块链技术与云端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发现腾讯科技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做到科技与金融的高度聚集,实现“1+1 大于2”的有效结合。 同时与世界各湾区做对比,得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科技金融中心,政府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解决行业限制和管理的问题的结论。

猜你喜欢
湾区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